杜伟
摘 要: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高速公路的快速建设和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高速公路的管理还比较粗放,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收费机制也不够完善,如何解决好当前面临的这些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管理;问题及对策
截止2019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1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国家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高速公路具有通行能力大、通行速度快、行车安全、降低能耗、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等诸多优点,本文笔者着重研究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管理,分别对高速公路收费运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进行研究。
1 高速公路收费营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收费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1)2020年1月1日零时全国29个联网省份的487个
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全部取消,实行“改革撤站”全国联网后地方法律法规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收费形式。如:《四川省高速公路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车辆通行高速公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车辆出站点距联网内最远入站点的最短路径收费车辆通行费:1)无通行卡的;2)持调换或者伪造的通行卡的;3)故意损坏、屏蔽通行卡,或者干扰收费设施的;4)采取其他方式偷逃通行費的。这份《条例》正式实施时间是2015年12月1日,当时全国的高速公路还没有取消省界收费站,仅仅是省内联网,显然,该《条例》已经不适用当前全国“改革撤站”联网收费新形势。
(2)对打击偷逃通行费违法行为的法律法规支持力度不够,从目前了解的情况,一是以诈骗罪起诉,二是以抢夺罪起诉,对每趟次逃费证据的收集和固定存在一定难度,逃费的形式多种多样,甚至有些逃费方式比较隐蔽,较难发现,同时,还存在内外勾结的现象,全国性的高速公路违法失信行为信用联合惩戒体系还未建立,偷逃通行费的违法成本较低,有二次回头现象,震慑力和威慑力不够。全国收费联网后对通行费的补缴也存在一定困难(包括时效性、协调性、综合性、操作性等方面),需通过“部级稽核平台”上传补费工单,然后省级结算中心审核,如是跨省车辆还需外省单位负责协同复核、审查,整个流转过程费时、费力,效率较低。以下为部分逃费方式:
1.2 收费政策和制度不够完善
(1)ETC车辆的使用率不高,增长基本陷入停滞,以蓉遵高速(成仁段)成都处所辖四个收费站2021年3月数据为例,ETC车辆使用率占所有车辆(ETC+MTC)的81.09%,其中客车ETC使用占所有客车的比重为83.33%,货车ETC使用占所有货车的比重为67.04%,如表2、图1所示:
从表2、图1可以看出自2020年6月至今ETC车辆的使用率基本处于滞涨状态,远没有达到使用率90%以上的目标。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需要纸质发票报账、行驶高速时间较少、对ETC扣费明细不清楚、对ETC计费和扣费准确性持怀疑态度、ETC办理不方便、之前办理了ETC,但经常不能正常通行ETC车道等。
(2)计费的方式方法和实际有出入,当出现U/J型行驶方式时并不是按照实际的行驶里程计费。存在车辆“无入口信息”、“兜底计费”等特殊情况,因为系统、车辆、道路通行或人为原因致使车辆进入收费站时没有被RSU天线感应(多存在于ETC车辆)时,出站时会因为没有入站信息,在计费时可能会因为驾驶员谎报入站信息或有多路径时按最小路径计费从而造成通行费损失。以及因车牌、车型不符,门架系统或网络系统原因导致卡内计费、调用在线计费失败,超过两站间最小计费的(0.9-3)倍(四川省规则),都会造成“兜底计费”。
(3)每条高速公路每公里单车次收费不一致,以蓉遵高速(成仁)段和汶马高速为例,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新开通的高速通行费因为建设成本的增加,特别是藏区高速公路桥隧比的提高,每公里单车费用比平原或丘陵高速或较早开通的高速高,其结果必定是给过往车辆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甚至不得已“重走”地方道路,阻碍了国家“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重点工作的开展,也阻碍了沿线经济的发展。
(4)全国的入出口治超工作不一致,有些省份出口没有开展治超工作,有些省份出口开展治超工作(注:出口治超并不是强制规定,只对入口治超进行了要求),在节能减排、用工成本、快速畅通、安全高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疑惑,也给很多跨省行驶的货车驾驶员带来困扰。
1.3 收费运维保障不够完善
(1)高速公路“改革撤站”全国联网,收费站和互通立交之间需建设大量的门架系统,网络安全在收费系统和监控系统上的应用和部署,隧道的紧急电话、广播系统、照明系统的升级改造等工作,增大了机电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人员的不足导致长期疲于奔波在一线,有时仅仅满足最低要求的巡检、巡查。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创新创造。同时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运用对机电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车路协同、5G技术、大数据分析、量子通信、AI应用等前沿科学知识储备不足。
(2)以蓉遵高速(成仁)段二峨山隧道为例,双向4车道,设计车流量为单洞日均2万辆,下图为3月和4月隧道上下行方向周末车辆量。
从图2可以看出,基本都超出了设计车流量,从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也是如此,该路段每到周末集中出行或返程时会发生拥堵现象,更不必说“五一”、“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分析原因,一是路段车流量增加,二是道路施工、路障、交通事故、地质灾害、恶劣天气等计划或突发事故。我们以交通事故为例:交通事故是导致道路拥堵的主要原因,交通事故的随机发生并不能使高速公路工作人员立即知晓,多数是经当事车主或过路驾乘人员报警才知道,从交通事故发生到高速公路工作人员接到信息,这个时间差在15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以上,在这段真空期,还会造成道路拥堵的进一步加剧、二次事故以及其他突发情况。
(3)当前多数高速公路收费业务的各类报表和表格还停留在纸质办公,收费业务流程、环节比较繁琐,重复无效工作依然存在。
2 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管理解决对策
2.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制度监督
有关高速公路收费政策的规定多存在于国家公路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之中,并没有一部专门针对高速公路收费而制定的全国性法律法规。这会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收费的质量和水平,甚至直接阻碍了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的阶段性胜利以及“万物互联”的信息化产业革命,高速公路行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速公路收费运营中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实现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的保障化和体系化,为高速公路正常收费保驾护航。急需要出台一部专门性的高速公路法律法规,以法律武器保护好高速公路的合法权益,保护好过往司乘人员的切身利益。
2.2 加强收费政策和制度建设
(1)继续大力推广宣传使用ETC的优势,办理网点给予更大优惠,提高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由国家相关部委联合制定在新车出厂前强制安装ETC一体化设备的相关规定,允许给予1年到2年的过渡期,利用5G技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车路协同、大数据分析等前沿科学积极探索、研究、制定更加先进、科学、安全的高速公路收费体系。
(2)修订计费规程,严格按照车辆行驶路径计费和收费,杜绝因收费政策漏洞造成的偷逃通行费行为。优化收费系统,减少收费站拥堵和道路拥堵,保障收费设施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杜绝“蹭卡”包括(前“蹭卡”和后“蹭卡”)现象发生,对入出口车辆的车牌、车型进行精准抓拍、识别、校正,持续改进计费方式。
(3)实行“差异化”收费,从时间上考虑,可以采用降低周末时段的收费标准,鼓励周末出行,分散大假压力,形成周周都是黄金小长假,让利于民,助力假日经济,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从空间上考虑,实行递远递减,车辆行驶里程越长通行费优惠越大。针对单车次每公里收费较高的高速路可以考虑政策性降低通行费,并经综合测算考虑成本、营收、利润等因素后允许适当延长收费年限,即由目前最长的收费期限30年可以适当往后延长。
(4)根据全国各省对出口治超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综合考虑社会的时间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经济效益、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因素后,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决定是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统一的出口治超工作。
2.3 打造平安智慧高速,解决运维保障后顾之忧
(1)在重点路段(事故多发、易堵)常设路巡单位,7×24小时驻扎必要的路巡人员和清排障设施设备,需要高速公路公司提供必要的资金、场地、营房等基础保障,以蓉遵高速(成仁)段成都处辖区为例。如图所示:
通过在关键点位分布式驻守路巡人员和清排障设施设备可以确保道路发生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快速处理。
(2)通过建立基于GIS地图的高速公路监测系统对高速公路进行7×24小时的实时监测,该系统主要原理是通过电子地图(百度、高德等)发现辖区高速公路拥堵后,立即通过手机App或电脑WEB端主动声光报警推送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包含有监控中心值班员、路产管护队员、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在收到信息后会各司其职,比如:监控中心值班员会通知联勤单位并调用路段监控进行二次确认,路产管护队员会立即查看电子地图并配合路段监控确认准确位置,并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处置,相关部门负责人会第一时间掌握准确信息,统筹安排、及时跟進、形成闭合。该系统利用无线传输技术通过互联网和高速公路监控内网相互融合,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定拥堵距离报警阈值,实时扫描电子地图,当检测到路段拥堵距离超过设定阈值时开启推送报警信息。并能显示当前拥堵长度、平均车速、拥堵程度,以及预计通过时间。从根本上解决了“时间差”和“真空期”的存在,确保高速安全畅通实时在线,杜绝“二次事故”翻身重来。
(3)充分利用无人机技术可以快速的进行巡查、监测、布控,具备条件的高速公路可以允许无人机替代路产管护队员上路巡逻,无人机具有巡查面积广、视野好、速度快、频率高、经济、环保、安全等诸多优势。
(4)全面推进收费管理业务表格或报表信息化建设,建立收费站——管理处——营运公司——管理公司——集团公司的多级一体化综合收费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录入后,后台通过数据分析自动生成统计日报、周报、月报表,并能在手机App或电脑WEB端实时查看,解放了劳动力,提高工作时效,为高速公路营运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引申开来,可以建立除收费业务信息化的机电运维信息化、路产管护信息化、道路养护信息化、安全生产信息化等各子系统,并共同构建出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信息化系统。为打造智慧高速奠定坚实的基础。
(5)打造智慧高速公路。建立高速公路信息化平台,涵盖各大主营业务,基于GIS地图实时反应高速公路整体运行状况,包括:道路通行情况、四大系统运行情况、道路养护开展情况、巡逻巡查情况、工作车辆运行及点位情况等,并打通各个通道,可以通过路段监控视频和车载视频实时查看、了解外场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通过手机App或电脑WEB端自动向相关人员推送合适的解决方案和报表数据,为决策层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撑。开启大融合,将高速公路办公业务和主营业务相整合,与上级主管部门建立联系,比如集团公司级、省级以及国家级的共联共享。对外,可以做到车路协同,自动驾驶,驾乘人员在行驶本路段时,可以通过导航地图实时了解路上的拥堵情况、施工情况或其他异常情况,并能做出提前预告。如下图所示:
3 结语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高速公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我国将加速高速公路成网,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国防和军事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上继续发挥高速公路自身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1]何昊.高速公路收费管理质量创新的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0(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