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昌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自2017年,统编版教材在全国实施以来,新的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有老师又一次走在了课改的前列,我在“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基础上,开始了“小组合作”教学策略的探究,旨在从关注老师转为关注学生。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经过三年的实践,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小组合作教学”具体擦略总结如下: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每年开学,我校都会在在七年级新生的教学模式上大力改革,要求每个班级都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首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习。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首先,合理分组
我们先把班级同学分成10个小组,每个组6——7人。各小组同学实力要相当。同时我们要求每个小组评选出各自的小组长,然后由小组长为每个组员编号,同时各组要设计自己小组的组名、小组目标、小组计划、小组组歌等,为后面合作学习奠定基础。老师根据班级人数的实际情况,将桌凳摆成了各式各样的“U’”型,便于学生的讨论合作。
其次,改变教学方式。
一方面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三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组织好自学,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以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最后,实行奖罚
为了更好地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实行了小组量化和个人量化。制定了具体的奖罚方案和相关制度,并且由值周班长具体负责量化,两周总结公布一次。每次评选出两个优秀小组,三名优秀班干部,三名优秀学生。利用班会为他们颁发奖状,并分发奖品,合影留念,最后将这些荣誉发至班级微信群,与家长共享。
二、课堂基本结构改革
学----自主学习 以学为主 (学生行为)
展----展示交流 达成共赢 (学生行为)
点----精讲点拨 点评升华 (教师行为)
测----有效检测 落实知识 (学生行为)
1.“学”即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在绩优学案或者导学案的帮助下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任务。学生根据学案,自主解读文本,初步学习,完成基础知识、基础题目,从总体上对文本有初步把握,完成基础性目标,从而为课堂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合作学习”是指以学案为导向,二人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问题解决的顺序依此是:自主学习——小组内展示——班内展示——老师点拨及点评。
2.“展”即“展示交流 达成共赢”。
展示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是在小组长组织下的组内展示,主要展示二人互学和小组内合学的成果,暴露出存在的问题,由小组组长负责将学习成果和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学情,安排班内大展示;第二个指的是在教师组织下的全班范围内展示。通过展示交流可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思维,并相互启发、沟通,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在分享中达成共赢。课堂上教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展示交流,形式要多种多样,教师注重适时、中肯的评价,学生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学生自主学习中有疑惑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在班内形成“你教我”的浓厚学习氛围。过程中,教师要汇总交流展示中的问题,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点、易错点等,为下一步点拨做好准备。值得注意的是,展示只是教学一环,而不是全部;问题是展示的载体,教师要巧妙设计问题,展示是互助合作探究后对疑难问题的解读。
3.“点”即“精讲点拨 点评升华”。
所謂点,主要体现为教师抓住知识的关节点、关键点、易错点、疑惑点等,点出知识的精华,而且点得要精彩。把握住了“这四点”就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全面开花,到处点火,则徒劳而无益。
4.“测”即“有效检测 知识落实”。
教师以试卷或PPT或者绩优学案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课堂训练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根据学习的重难点以及疑惑点,选择有代表性、梯度性、量力性、发散性的题目,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训练题组,并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班级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有效训练、当堂检测中巩固自己的所学,找到知识的遗漏点,在矫正、总结中提升素质,实现“堂堂清”。训练题的设计要做到:训练题设计要有层次,体现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训练题设计要围绕三维教学目标。设计要突出重点,注意疑点。题目要有代表性和拓展性。
三、教学评价的改革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即:(1)科学性。评价标准应反映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又反映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反映当前语文教育研究界的新成果,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在的特征。 (2)全面性。评价标准要全面反映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教学行为的主体来说,既关注作为施教者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又关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认知、情意活动。 (3)可行性。各个评价要素间含义明确,条理有序,层次清晰,语言简洁,权重、分值比例合理,易于划分等级。
“小组合作”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策略:
(1)氛围激励策略,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条件,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兴趣激励策略,导课方式新颖,引人入胜。精心设计导入,引发和保持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3)自主性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教师能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为大多数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
导;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教师的指导语言富有启发性,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
(4)探究性教学策略,体现知识的形成(建构)过程。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去亲身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对实验探究活动提供正确、有效的指导
(5)反馈性策略,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总结,把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和经验作为生成性教学的起点
总的说来,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能够体现课程标准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重点;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既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又重视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与生活体验,能够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活动;重视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训练,重视引导学生对学习语文过程的体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喜欢语文课堂、自觉接受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情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三年来,我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进。虽然取得了一点成效,但仍然还有很多问题。如个别学生想换组,以前的小组下学期还要不要继续?学生的量化还不够细致,评优选先的制度还不够完善等,总之,今后教学中,我应该根据班级实情,多思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争取让“硝唑合作教学”策略成为我的特色,我的品牌!
云南省富宁县板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