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筱艳
幼儿期是儿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习惯最容易、最迅速的时期,因而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时期。“暗示”指的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随着幼儿身心的发展,暗示教育的实施者应逐渐由他人转向自己,即实现由他人暗示向自我暗示過渡,从而逐渐培养和增强幼儿的自我教育能力,实现从较多地接受外部暗示到表现出或形成更具主体意义的自律倾向,这是幼儿暗示教育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目标。
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暗示,有助于增强幼儿自信。在幼儿园的管理中,幼儿对教师的各种反应都十分敏感,哪怕是一次微笑、一个皱眉,尤其在课堂上。当幼儿的表现良好时,教师投以赞许的目光和发自内心的微笑,都会使幼儿感到教师是在鼓励他、关注他,从而增强了自信。在心理学上,把“他人的评价和暗示将引导某人朝着他人所期待的方向发展”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该效应在儿童教育中尤其受到重视,因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将引导幼儿朝父母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积极的暗示能对幼儿在心智发育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
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暗示,有助于幼儿重新认识自我。如果教师善于运用积极暗示教育幼儿,幼儿会比较客观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地努力,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前进。如果采取间接的方式向幼儿表达我们的观点,幼儿的接受效果就会好很多。特别是积极的心理暗示,更加有利于幼儿重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幼儿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含蓄而委婉,避免说理教育给幼儿带来的压抑感,使幼儿于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
幼儿教师可使用语言暗示法,通过间接的暗示性言语影响儿童。教学者可有意识地欣赏儿童,对儿童流露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让儿童感受到关爱,受到鼓舞,增强其决心和动力,向好的方向发展。如个别幼儿有时不遵守规则,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此刻不妨用言语对其进行暗示,比如“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都非常好,我们都很遵守纪律”,在表彰了一些表现好的小朋友后,教师可暗示说:“尽管这次还有几个小朋友表现没有那么好,但我相信今后他们会表现好的。”神态表情是人心灵和情感的直接体现,老师应凭借神态表情给幼儿活跃的暗示教学。
幼儿教师可使用行为暗示法。教师和家长要为儿童建立典范,用自己的正确行动影响儿童。身教胜于言教,“喊破喉咙不如做出姿态”。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儿童最频繁、最直接、最具权威性的影响源。这里既可能有积极正面的教学,也可能有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教师对儿童的严厉,应是以对自身要求更严厉为前提条件的。
语言的暗示法是暗示教学法中的一个尝试,尝试解码教师用来有效地说服他人、影响社会信念和信念系统的一些关键语言机制。语言的暗示法与语言的词汇和逻辑有关。口头语言即言语,是人类独有的典型特征,它也被认为是将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主要因素之一。幼儿在进行角色创作时,由于创作状态非常脆弱,受到轻微的影响就会从好不容易找到的角色感觉里跳出来,无法更好地完成角色的主要任务。像这种对于角色创作极端不自信、极其敏感和容易接受暗示的情况,幼儿教师怎样选用积极有效的语言使幼儿摆脱这种不良的创作状态,将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
体态暗示是沟通师生感情的特殊信息传递方式,尤其是在以语言文字为主的课堂言语交际中具有特殊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能体现暗示的委婉特点,起到感染、传递、调控、激励等多方面的作用。例如教师手势的运用。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我们的手势,表达心中的意思。但是身为幼儿教师要特别明确如何使用拳、掌、指、手臂等手势语。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交流时,虽然说话内容一样,但双方选择不同的手势,暗示给对方的效果便千差万别。比如,介绍一名在比赛中胜出的幼儿,教师使用的语言是“这次比赛的优胜者是某同学”,如果教师的手臂是完全伸长向斜侧上方三十度,幼儿会把这位同学所取得的成绩通过老师手势的暗示加强到极致并进行反馈。
教育者根据一定目的,采用各种暗示手段,使受教育者在兴趣、能力、爱好、情绪、态度或认知倾向等方面发生变化,提升其思想水平、增强其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暗示用得好,就像一阵润物无声的细雨,悄悄滋润幼儿稚嫩的心灵,对培养幼儿规范的举止、优良的品性、良好的习惯具有重要意义。童年积极的暗示,带给每个幼儿的是不断提高的自信,进而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总而言之,教育幼儿是教师一生的事业,让我们多给幼儿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吧!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昆山开发区青阳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