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典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等职业教育中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技术型应用性人才的摇篮,面向着生产的第一线,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体育课余训练作为高职教育的必修内容之一,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足球课余训练进攻战术的应用。
当前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足球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职院校缺乏吸收特长生的资格,这使得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在生源上就有着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学习压力和就业的影响,高职学生在校期间也会频繁的进行实训,这使得足球系统性的训练得不到有效保证。随着足球运动在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升高,课余训练中加强足球戰术特别是进攻战术的应用,对于整体足球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现阶段高职足球课余训练进攻战术的应用基本情况
现阶段我国的足球运功主要以团队攻防和战术运用为主,通过在相对应的战术认知环节中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构建周密的作战计划、调整攻防节奏和对于整体的掌握和控制。足球的战术是由团队战术、个人战术以及局部战术等多种类型构成的。团队战术是个人战术和局部战术对队伍整体阵容和阵型布置为主。
当前高职的足球课余训练进攻战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队伍的整体性。主要是由于战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每个队员的实际情况,将个体的潜力和队员的能力通过团队的配比,达到球队实力特定程度上的恒定状态。高职足球课余训练中球队的整理实力是按照球队的整体性进行相应评价。
高职足球课余训练中进攻战术以简单实用的类型为主,在此过程中对开展进攻战术的队员进行职责扩大化。在实际的竞赛中队员不存在实际的位置分工,主要是根据赛程的走势来调整攻防战术,这意味着每个队员担任着多种身份,减少传球次数提高进攻时间的射门概率成为最为简洁明了的战术。
教师在高职足球课余训练中要保证攻守的动态平衡,及队伍在进攻状态时全队人员都在进攻的站点,凝聚为总体的进攻能力,当队伍处在防守状态时则需要全队人员形成逼抢防御模式,凝聚成总体的防御力,整体实力与局部攻守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2 高职足球课余训练进攻战术的应用途径
2.1采取一线牵制、两线完成的战术布置
高职足球课余训练中从中路开展进攻的方式最具威胁力,因此在常规的思维模式下,防守的力量会着重于在中路的投入,通过布置多个队员分层进行防守,能够显著避免中路防线突破的情况,降低得分的概率。因此在进行相关进攻战术时,为保障进攻的效果,就需要加强对中路区域防守力量的头饰,通过利用边路进攻或者牵制中路防守队员前往边路补防的战术,让中路在突破防线时能够通过边路中或快速转移的方式进行传球,通过区域人数的数量优势,以此实现相对应的进攻战术的有效配合。
2.2 个人能力的发挥与集体配合
在足球运动中,需要充分认识到足球是作为体育项目中团队运动模式的项目而展开,即代表着在经济过程中,无论是在全局的角度还是个人能力的配比中,个人力量和能力都需要建立在向团队协作靠拢的过程中,对于个人能力需要给予辩证的认识,充分了解其发挥出其不意的特点以及缺陷性,通过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根据赛事的走向相应的作快速的调整,才能够让进攻战术在队内成员的支持下,迅速凝聚成总体的进攻能力,采取最快速度和最短线路的突围,教师在高职足球课余训练中对于队员要树立明确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个人和整体协调的观念。
2.3 提高足球队员的对抗性
足球作为团队型的体育项目,一场竞赛中会发生多种的变化,其干扰因素也较多。因此在高职足球课余训练进攻战术的应用中,教师要加强培养队员的对抗性、创造性以及果敢性等精神品质,为进攻战术的设计和实际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让队员在实际的战术对抗过程中,借助自身优秀的竞技意识和技能,在保证体力充沛的情况下进行战术的有效应用以及自身技术动作的随机应变,在不可预见的赛事进程中干预借助和把握稍纵即逝的进攻机会,在赛事中做出与之相对应的果断行为。
2.4 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足球选修课中战术的教学首先需要为学生介绍这类课程的技术发展历史、更新换代以及变化等诸多因素,加深学生对于战术的理论知识理解,同时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足球课余训练中进一步提升基本技术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和运动能力。从简单的战术逐渐过渡到复杂战术,并结合足球课余训练进行实践。首先是个人技术的专项训练,其中主要包括对于带球、射门等基本技术的联系,一对一的技术训练则是单对单的进攻防守以及带球过人训练。后续是根据球场上位置划分区域联系,如后卫的防守联系以及前锋与边锋的配合进攻和下底传中的联系等等。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足球课余训练中进攻战术的应用对于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战术的认知和理解,在实践中给予更好的应用。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