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新强
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总是隐含在题目中,解答时必须根据题目要求,将隐含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明显的数量关系,将复杂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简单的数量关系,根据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从多角度、全方位展开思考,把已知条件转化成不同方式,表述为一个形异实同的条件,找到解题的有效途径。应用题型的解题条件转化的实质就是优化解题思路、明确解答条件的过程。
数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知识难点,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提到应用题就会让他们闻风色变,特别是一些已知条件不明确的应用题型,解答起来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根据现成条件和所要解答的问题,有效转换解题条件,培养学生转变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数学实践思维,促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型的能力,完善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当前小学生面对应用题解答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审题不清、解答不完整、颠倒条件和结果等,行之有效的解题条件转换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排除应用题解题过程中的障碍,有效提高应用题解答的正确率。下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条件转换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得出的有关方法和浅析如下。
将复杂的已知条件简单化。应用题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通过已知条件求出未知答案,但有些问题从给出的已知条件中无法直接得出未知的答案,这就需要通过已知条件推导出隐含的其他条件,整个过程就是解题条件转换的必经环节,也是将已知的复杂条件简单化的实践过程。如“一个机器零部件加工厂生产一批机器配件,每天生产60个能完成这批产品的时间要比每天生产50个完成这批产品的时间早8天,请问总共生产了多少个机器配件”,面对这样的应用题型,复杂的已知条件让学生难以下手,但是通过仔细分析已知条件我们会发现,复杂的已知条件中蕴含的一个简单条件就是生产这批机器配件需要的天数是确定的。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列出一个等式方程,将本来要解决的“生产多少个机器配件”的问题首先转换成生产这批机器配件需要的天数,通过解方程得出结论。这种将复杂已知条件简单化的转换方法,不仅让学生明确了解题的思路,而且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在预期结果的基础上推导解题条件转换步骤。数学应用题中要解决的问题都比较具体,其结果的可预期性,也让解答的过程有章可循,倒推式的解题思路也不失為一种有效的解题条件转换方法,特别是对于逻辑思维不强的小学生而言,从要解决问题的结果处来倒推解题条件,能让学生迅速找到相关的已知条件。对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类型的应用题,实际应用问题中虽然不能直接用尺子去量三角形的高,但是,我们可以从面积计算公式的具体结论中倒过来推导它的底和高,将具体的高进行抽象化,用其他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样便将三角形的高用其他边的形式代替了,然后按照已知的条件计算它的面积也就顺理成章了。这种条件的转换也能让学生对于三角形性质的掌握更加灵活。
从多种角度考虑解题条件转换的可行度。小学数学应用题大多数时候存在“一题多解法”这种情况,对于需要引入解方程、列竖式等类型的应用题,解题条件转换的方法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鸡兔同笼”是小学数学应用题当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无论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对待这类问题时,其解题的方法都不是唯一的,解题条件转换时,更要考虑到条件转换是否可行、转换解题条件后解答起来是否更加容易了等因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转换解题条件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探究思维运用于实践的过程,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爱好。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条件的转换,需结合问题解答的实践过程和实际分析理顺条件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解题条件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更简便的解题方法,达到条件推导与问题解决的有效整合与统一,为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柳林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