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观角度分析人工智能

2021-09-10 10:18赵璐
科技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实践观机遇与挑战翻译

摘要:如今,“人工智能”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推进对于人类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同样是一种挑战。对此,本文基于翻译这一学科,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对该领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客观的应对这一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工智能”;翻译;实践观;机遇与挑战.

“人工智能”一词,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人工化的方法手段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现智能。当然这一人类实践的产物必将造福于地球上的子子孙孙,但在一定程度上人类也必将会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活动,在经济、贸易、外交等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因此,近些年,翻译专业在国内各大高校都成为热门学科。可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工智能”的出现,一些网上服务平台推出了机器翻译,通过这一手段,人们就可以轻松解决翻译问题。这对翻译专业的工作者及学生都是一种莫大的冲击,本文以翻译专业研究为基础,从马克思实践观出发分析“人工智能”,进而对该领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一些策略与方法。

一、“人工智能”与翻译

“人工智能”是人类进步的产物,是科技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人工智能应用下的机器翻译正确率可达98%,且在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速度之快,既高效又省时。这不禁引起了翻译界人士的质疑,机器翻译办事效率比人类还要快好几倍,那么未来做翻译相关专业的人会不会丢了饭碗?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的看待和思考。

1.“人工智能”的思考

现如今,许多国内或国际的一些重要会议上都会就“人工智能”作深度探讨及研究,最终达到“人工智能”成果人人共享。那么,到底何为“人工智能”呢?其实简单点说就是通过研发等手段用于拓展人类的智能。其中包括语言识别、图像识别和数字媒体识别等等。2017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本次会议云集了国内外顶尖的互联网团队和代表,本着“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对全球高新科技展开了广泛会谈。其中也涉及到“人工智能”,许多相关人士谈到“如何让人类更好地掌握这一趋势?如何好好利用?”都说现在世界处于大数据时代,所谓的“人类的发展”其实相当于机器的发展。只要不断研发出越来越先进的机器,那么,未来人类可能不会有生老病死、人类会足不出户享受机器人的优质服务、网上购物、物流服务、甚至是最关心的教育问题都会有机器人为人类解决,可以想象如果这一切都变为现实,全球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人工智能”与翻译

谷歌翻译,有道翻译等都是现今一些学生以及白领工作学习中经常接触的翻译软件,只要将你想翻译的英语原文输入到相应的文本框,轻轻敲一下“确定”,随即你想要的译文就会呈现出来。或是市面上一些翻译公司推出的网站,也会提供相应的翻译服务。而对于许多高等院校的翻译专业学生而言,完成一篇地道的翻译作业,是一项既费时又费力的苦差事。由于英汉两种语言间本身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在遣词造句上处处留意,最终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译文。而“人工智能”翻译即机器翻译,是使用电子计算机将源语言译为目标语言的过程,这标志着人类的又一项新技术成果。但機器翻译也必然会产生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比如一首诗歌的翻译:

Burning: Passion is sweet,love makes weak,you said you cherished freedom. So,you refuse to let it go. [ Burning是Maria Arredondo 所演唱的一首歌曲。]

原文译文:强烈的感情是甜蜜,而爱使我们脆弱,你说你珍惜你的自由,所以你拒绝丢失它。

机器翻译:激情是甜的,爱使弱,你说你珍惜的自由,你不让它去。

通过上述两个译文,可以清晰地判断出第一个即原文译文较出色,读起来朗朗上口;相比之下,机器翻译就显得生硬晦涩,叫人摸不着头脑。因此,机器翻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类解决了一些翻译问题,但从客观角度讲,机器翻译本身并不具有人的意识和情感,在翻译中并不会考虑到这些因素。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人工智能”

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实践”概念的表述为人类有目的地进行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这里所指的实践主体为人类,实践即具有主观能动性又具有客观物质性。“客观物质性”是人类所处的世界是物质世界,要遵循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是人类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可以有目的地发挥能动性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把人类作为实践的主体,充分地肯定了人类的社会价值。也就要求了“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改进和发展,从而产生了“人工智能”这一成果。认识的不断发展,是通过实践的不断积累发展而得到升华的;从而社会实践又为人类提供不断发现新事物新研究的手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直至今日,“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人类的认识也历经了从懵懂到深刻的转变。同样在机器翻译还未被大众所熟知的阶段,国内一些译界人士还是通过有限的书籍与资料进行翻译工作;而在今天,虽然机器翻译应用到外贸、物流等领域,实际上,机器翻译本身就是人类研发的科技成果,可以翻译出相应的话语,但它只是直接生成了文字信息,而未对句子进行语法及逻辑结构的考虑和修改。最重要的一点是,翻译作为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一定的感情色彩是必不可少的;相比之下,机器翻译所产生的目标语往往是不通顺,不地道,也不符合中国人说话的习惯。因此,人类还是观察到了机器翻译本身存在的弊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推进对认识的调整,只有这样,正确的认识才会指导正确的实践。

三、机遇与挑战

在大多数的院校,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和扎实的文学功底以及分析英汉两种语言能力为目标,并适应21世纪发展趋势。那么,如今“人工智能”在众多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翻译领域也不例外,因此,这既是一种机遇,也是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1.机遇:“人工智能”不是万能

有专家曾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会取代70%-80%的翻译,余下的那30%则无法实现机器翻译。”这样就意味着机器翻译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因为翻译本身是两种语言间的跨文化,涉及到语言背后所隐藏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这是机器所不具备的功能。就像前文所述,人是实践的主体,具备意识性和主观能动性来指导实践的完成。人机大战一时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韩国围棋高手李世石,中国围棋高手柯洁分别于AlphaGo 进行了两场比赛,可最终两名选手都输给了这只机器。这虽可以证明“人工智能”的思维意识转换要高于人类,但在整个围棋比赛过程中,这个机器人从始至终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柯洁输掉了比赛,哭了;而AlphaGo赢得了比赛,也没有笑和欢呼。在翻译时,译者会考虑诸如历史、政治等背景因素,如何把译文翻译的地道。而机器翻译只是识别了语言信息,而并未对语境进行加工重组。因此,在情感因素这一重要方面,“人工智能”确实不及人类。对翻译专业而言,这是机遇,“人工智能”不代表万能。

2.挑战:“人工智能”深藏潜能

“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热门词之一,它所应用的领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物流业的发展,国内一些知名的物流公司相继推出了“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如无人机、菜鸟小G等等,进而解决了物流繁杂、配送低效等问题,这样通过优化服务,大大提高了运送效率,也为广大的线上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服务升级体验。“人工智能”可以说成就了物流业的发展。在广东、浙江等东南沿海省份,由于地理环境优势,沿海多设有港口和码头,用于运输国内各地甚至是海外国家的大宗货物。最近,大榭招商国际码头成为全球第一家投入“人工智能”并应用于大型集装箱码头的公司,这大大提高了交卸货物的效率。由于自动化程度高,在采集图像信息是也可以做到准确无误,也大大减轻了码头上劳动工人的负担。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心的话题,“智能教育”的提出旨在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建立交互型学习模式,并逐步实现教育资源高度共享。网上授课、一对一外教交流学习、在线跨学科答疑等等都是“智能教育”发展的成果。 因此可见,“人工智能”已是大势所趋,主动权掌握在人类手中,要顺应发展趋势,找准定位,挖掘潜能。

四、多元策略

1.个人——找准定位

作为翻译专业的学生,如何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找准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该专业较注重實践性,因此学生会注重译文的质量,这样日积月累自然就会产生许多的高质量翻译作品。而机器翻译往往不会倾注人所特有的感情因素,有时甚至是硬译。个人在找准定位的基础上,要学会发掘“人工智能”带给翻译的有力影响,多关注该领域前沿动态,为自己的翻译实践注入新鲜的“养料”。并不是说,要反对或是抵触“人工智能”,而是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了解学习一些最新的专业技能,这也可以为翻译实践提供某些方面的帮助和建议。

2.学校——因地制宜

学校作为管理和规范学生的主要职能部门,更应该通过讲座或是班会的方式组织在其专业内为学生及时传达最新的理念。开设相关的课程并向学生讲解关于“人工智能”概念及如何应用于翻译。同时根据学生的平时翻译实践的反馈,针对性地提出建议,逐渐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机器翻译。

结语: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如何面对且取其精华是至关重要的。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工具,同样需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改造实践活动,所以,“人工智能”并不可怕也不糟糕,要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切忌盲目。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观点分析,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所以,实践是由人类所决定的,更需要采取积极的手段来应对这种变化。“人工智能”在众多领域都发挥出其本身的优势,并造福于人类,这是值得肯定的。翻译专业这一学科,不单单要从自身找准定位,更要着眼于实际,不断地从“人工智能”中寻找新的思想,给予该学科最新的观点与见解。只要有人类存在,机器翻译就不会完全取代人类的主体地位,要始终把实践放在第一位,适时发挥主观能动性,才可以更好地造福整个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 第五章,中共上海市宣传部,1984.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任锦,彭玮. 浅析人工智能技术. 河南:开封,人民警察学校. 2010.

注:Burning是Maria Arredondo 所演唱的一首歌曲。

作者简介:赵璐(1993年6月28日)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西省,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翻译;文学,工作单位:新疆政法学院

猜你喜欢
实践观机遇与挑战翻译
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马克思对旧哲学基础的反思批判
MOOC环境下党校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