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雪
1 全民健身治理的主体
(1)体育行政系统 它包括国家级体育部门(国家体育总局)行政治理系统和地方政府体育部门(各地方体育局)治理系统。体育总局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各级地方体育局发挥第一责任主体作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有利于地方全民健身治理的相关政策和规划
(2)体育社团组织 全民健身治理的主体决不能仅仅局限于政府的单纯的一元化治理,它应该把更多的非政府性质的体育社团组织包括进来,他们同样是我国全民健身治理不可或缺的主体,要实现政府治理和基层民主治理的有机结合。体育社团组织对我国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构建起着不可或缺的协同作用。
(3)大众 吸纳基层民众参与全民健身的治理,是全民健身治理不可或缺的环节。全民健身治理的内在要求之一就是治理权力应当下放,建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治理新模式。在全民健身治理的过程中应广泛开展群众路线活动,充分调动基层民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在国家全民健身治理中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4)市场 在我国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构建过程中,绝不能忽视体育市场的作用。全民健身治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2 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各主体尚未达成协同治理的格局
全民健身各治理主体主要是通过协同、合作、竞争、联动的形式来实现的。首先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与实际需求匹配度不高。各主体未实现各部门的联动与合作,导致资源的浪费;其次是各体育社会组织依附性强,主体、自治、自主、共治意识不强。传统的管理与被管理模式导致各管理部门只接受上级的领导与指示,缺乏主体意识;最后是人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主体角色模糊,主体地位缺失。表现为体育需求不足、体育观念落后,各地区体育设施分配不均匀等。
2.2 多元共治的模式有待建立
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实现开放式管理和广泛的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治理模式,体现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等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实现多元共治。首先政府部门的全权参与管理导致社会与大众的参与不足;其次社会体育团体组织大多数都是自发形成的,其自我管理以及主体意识淡薄,主要接受政府的管理与领导,未能形成程度不够,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政策普及结构失衡和力量社会参与互动模式;另外,国家层面在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尚无统一的制度安排,政策法规体系程度不够,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政策普及结构失衡和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优惠细则模糊等问题,导致体育社会团体和大众参与全民健身缺乏动力,难以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2.3 全民健身供给模式弊端凸显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下,不管在哪个行业和领域都曾经历了“政府集中”时期和“政府干预”阶段,我国全民健身工程供给主要采取以“自上而下”的“垂直型”行政决策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与完善,这种供给制度的弊端开始凸显,主要体现在政府资源配置与民众需求不符的矛盾,不仅难以满足居民的全民健身需求,而且还限制了社会资源参与全民健身项目供给的积极性。
3 完善全民健身治理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3.1 优化全民健身的供给模式
为推进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推进角度看,必须整合与优化各省市省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供给模式,结合政府这把“有形的手”,遵从市场调节规律,建立政府与社会合供给模式,更好地为全民服务。
3.2 进一步推动多元共治的模式
要想实现多元共治,各省政府应鼓励民间体自社团组织,还渐将体育权利和资源让渡给体育社团组织,由其以各类形式组织作为深化全民健身建设的主体。各体育组织团体也要加强自身建设,对机构、职能、人员、等级和权利进行合理界定。其次要积极培养市场,完善市场机制,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注重各治理主体间的沟通与协商,完善各结构要素和共治模式。
3.3 提高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政策執行力
第一,推进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人民密切相关需要全民参与,积极听取人民群众对于全民健身治理的建议和期待。第二,在执行的行为中,不应该是孤立的某个体育相关主管部门的事情,应该有更多的其他相关部门参与其中;第三,要想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的实施,具体应该如何操作都应该清楚明确地指出。因为全民健身是全民参与的活动,既有执行人员,也包括基层群众,既有政府利益,又有群体性利益。
4 结语
党中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总体框架和行动指南。因此,探讨与分析“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成为了当前深化我国体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全民健身与时俱进不对做出调整与优化,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