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太 任慧丽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进步,“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师教学中应用的已经非常普遍,这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必须尽快融入到信息化社会的浪潮中。本文首先分析了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然后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引言
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实就是把学生难以感觉的事物,通过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声像显示,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容易去认识事物。我们还可以利用声像呈现信息的抽象化概念,提取信息的不同表征,进一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接受水平。
信息化技术除了能够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服务,还能够帮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课后进行复习,并且将线上和线下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进行自主学习。
我国在2018年已经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这是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的标志。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高水平的“互联网+”教育平台是未来几年我们在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使用信息化技术,学生也应该积极掌握相关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高校教师如果不想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想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陷入被动,那么就必须解放思想,主动投身到这场改革浪潮中去。
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信息化素养。不断拓展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可以极大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20年初的全球性灾难虽然阻断了我们复学的脚步,但在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信息化直播平台大量出现,在线教学蔚然成风,云端课堂成了时代的宠儿。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主动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1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特征体现
目前,微学习、云学习、视觉学习、泛在学习、移动学习、跨境学习等是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可视化的学习内容、碎片化的学习形式以及结构化的学习模式通常是这些教学技术的主要特征。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要属微课堂教学,它已成为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一种重要载体,可以极大地改善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
1.1可视化的学习内容
结合数据、知识、思维等认知规律来构建突显知识点,降低认知的难度,进而使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够更加透彻,这是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使用最根本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做成图表、视频、动画等形式,然后使用多媒体技术等还原真实的教学场景,充分发挥沉浸式教学的优势,完成相关内容和过程的教学,使学习者可以在学习中获得可视化、具体化的知识点,这样学习体验更加直观。
1.2碎片化的学习形式
学生只有学习目的明确,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微课这种碎片化的学习形式正好可以满足这个学习要求,因此,老师经常会把教学中容易出错的重点难点、问题、扩展知识点等内容设计制作成微课,借助信息化技术它被广泛地推广应用。微课的学习内容虽然看起来非常零碎,学习时间虽然分散,但可以经过拼接把内容构建完整,因此不会造成学习者的思维逻辑混乱和认知的误解。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1.3平台化的学习模式
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除了要掌握利用信息化技术设计和制作高质量教学资源的方法,更重要的要会借用网络上现有的优质教学资源。教师不但要提高搜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而且要熟练掌握常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的使用方法,借助平台上优质、丰富、立体、多样化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信息化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途径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的大背景,职业教育已经被国家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职院校是我国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最高环节,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是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要积极响应号召,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建设智能化课堂,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
2.1加大数字化教材的使用
教材是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只有将纸质教材转化为数字化教材,才能更好满足学习者对教育信息化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教师作为数字化教材的设计者和使用者,应该及时转变观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精心选择话题,制作适合学生的新教材,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构建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
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很大程度上依赖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应不遗余力地投入人力、财力、物力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经过相关培训的教师可以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帮助其他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在学校范围内普及教育信息化技术。
2.3实现教育信息化应用全覆盖
教育信息化的主战场是课堂,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利用信息化技术的时效性和普及性,规范化和可持续的实现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全覆盖,让教师和学生逐渐适应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总结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教师应解放思想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教育信息化的机遇进行理念创新,探索实现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岑建林.智能化:教育信息化2.0新技术形态[J].教育信息技术,2019(3):3-6.
[2]王义伟,武敏.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时代的课堂改革[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9):76-77.
[3]王创.以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促进信息时代的“课堂革命”[J].教育信息技术,2019(12):3-6.
[4]岑建林.“互聯网+”时代微课的定义、特征与应用适应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97-100.
作者简介:魏金太,男,河南南阳人,汉族,1981年2月, 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网络安全,单位:河南林业职业学院,任慧丽, 女 ,河南洛阳人,汉族,1982年5月,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单位: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