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梦慧
1 体教融合的战略意义
全面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现代化与体育事业转型发展条件下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体教融合的提出是对新时代中国教育和体育工作的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其本质是把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国民教育体系融合起来,这对于目前我国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与培养全面发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
2.1 培养环境
从培养环境分析:部分学校体育观念淡薄,为追求升学率而排斥竞技体育的发展,导致与当前“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及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案相背驰。部分地区受经济及环境影响,竞技体育人才数量匮乏,生源质量不高,导致运动员选材理念和方式落后,沒能形成系统的一体化链条式竞技人才培训机制。
2.2 培养制度
从培养制度分析: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部分地区还停留在教练员选拔运动员阶段,运动员训练时间与文化课学习时间相冲突,竞赛安排不合理,竞赛体系违背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等现象仍然存在。
2.3 培养机制
从培养机制分析:当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主要是由体育局负责,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学校教育方面,两大部门之间各自独立,没能形成资源互补,这将成为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培养过程中的最大阻碍。
2.4 培养模式
从培养模式分析:面对体教融合新形势下的巨大冲击,很多地方的教育改革思路还不够清晰,改革方法不多,没能形成特点鲜明的竞技人才培养模式。体育、教育及社会之间由于体制的存在和利益冲突,在具体的融合过程中,联动机制不明,分工不够明确,找不到简单高效的融合方法。
3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战略取向
3.1 思想融合,营造发展环境
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的经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需要体育部门、教育部门以及社会组织转变传统观念,达成共识,进行资源互补,致力于为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营造合理的环境与氛围。教育部门转变传统观念,改变应试教育的诟病,切实的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的教育工作中来,充分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竞技体育贯穿到学校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各部门应摒弃对体育职业以往的偏见,尊重青少年特长发展,把育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和社会主义接班人。
3.2 目标融合,改变制度界限
体教融合的战略定位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同样是以健康第一为目标指导,学校要在竞技人才培养过程中健全培养体系,将传统的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业余训练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运用先进的运动员选材设备与技术手段将运动员训练科学有效的进行,把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到国民教育行列中,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战略目标。
3.3 资源融合,构建培养机制
打造全新的竞赛体系是新时代资源融合的核心所在。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提出来的体育与教育的相互融合,这不仅是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融合,更是两大学科的融合。体教融合将推动体育部门、教育部门与社会力量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形成各部门协调一致、思想统一、职责鲜明的体育教育新格局。全面推进体教融合,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就要结合家庭、学习、社会相互联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学校统筹协作工作机制,实现体育教学、群众活动、运动竞赛协同发展,形成一体化,多方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3.4 措施融合,创新发展模式
加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学校体育是基础,专业体校是提高、社会选拔的补充,当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出现资源不足,质量不高现象时,就是因为学校、体校、社会没有做到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新时代的教育体教融合背景下要求体育人才有义务融入校园,参与学校体育,体育部门应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教育部门应合理安排教学任务,资源互补,合理分工。体育部门发挥优势,配合教育部门培养高质量的体育教师,鼓励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参与教学,为学校开足开齐体育课提供技术支持。教育部门应围绕体校学生运动员属性,促进体校学生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相结合,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社会体育俱乐部应积极配合家庭、学校,形成一体化的运动员培养机制,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4 结语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青少年体育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之一。体教融合战略破解了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政治壁垒,基础缺失、理念偏见等问题,解决了我国体育与教育之间的矛盾,为今后体教融合工作是顺利开展指明发展方向,促进体育与教育的相互融合,利用各自优势进行互补短板,为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拓宽新渠道。
(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