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超
摘要:自从新中国成立后,对于人们身体素质越来越重视,体育强国、科技兴国等口号被普及,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物质上的温饱早已经解决,取而代之的是对于精神素质的追求,由于人们忙碌的生活节奏,很少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身体素质,更多的是将精力放在学习成绩上,但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是全面促进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和提升,其中的身体素质是重要部分,不仅如此,在德育方面,在小学体育课程中也应该有所体现,如坚韧、勇敢、热爱生活、自信等内在品质,同样是体育课程的重要体现,要融入学科中的教育理念,就要在小学体育课堂上进行模式创新。本文就德育融入小学体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德育;融入小学体育;重要性
中国孩子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关爱程度过深,关爱方向偏失,过度的溺爱和担忧导致父母不希望孩子参与任何有潜在危险性的活动,在他们的观念中,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健康安全的成长,而对于通过体育运动带给孩子带来的坚强勇敢和身体素质的变化却渴望又担忧,对于体育课程中的德育内容也不关注,认为通过品德专项课程就可以提升孩子自身的品德素养,这是是一个比较矛盾的陈旧观念,和我国的民风民俗以及我国的应试制度有关,应试制度使得家长过多的关注文化课而忽略了体育运动,但值得肯定的是,随着我国体育项目在各基层考试中的分数占比逐渐加大,人们对于体育项目也开始重视起来,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小学体育课堂德育现状
目前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流程化的教学为主,例如仰卧起坐、跳远、跑步等,很少有学校对学生的内在体育精神进行引导,体育精神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孩子打好德育根基的关键内容,因为体育课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化体能,另一方面则对学生的内在精神进行培养,如坚韧勇敢、热爱生活、坚持、团结等珍贵品质,但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忽略了体育课程中对于学生的德育部分的启发引导,从学校教育的整体方向看,更多的教师将工作重点放在了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要应试学科上,一切为了升学率和成绩为目的,导致学生也不重视体育课程,许多学校都将体育课的时间让给了主科教学,这种不健康的教学观念,严重的阻碍了体育德育课程的顺利开展,在加上体育教师没有有效的授课方式,也没能够将德育真正的融入到小学体育课程中。这些都是目前較为突出的小学体育课程德育现状,迫切需要改善和改变。
二、小学体育课程德育有效融入措施
1、制定学期德育课程目标。这是体育教师做好体育德育课堂的必要前提,一个有效的规范计划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学期课程内容,并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如长跑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与德育内容的结合与融合,在长跑项目的学习中,让学生进行适应性跑步练习,然后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进行比赛,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并在团队跑中锻炼学生的集体意识,让学生通过锻炼感受到集体的荣誉感和奉献精神。而短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速度的激情,增加对生活的热爱程度,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应该结合相关的体育项目来灌输学生相应的德育内容,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德育实践的美好感受和成就感。
2、借助节日开展德育活动。奥运会和亚运会等大型赛事时间前后也是体育德育的有效时机,就可以举办一些小型的校园体育竞赛,让学生在德育节日氛围的熏陶下进行比赛,这种比赛是具有直观效果的德育意义的,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团体竞技的形式进行比赛,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运动的内涵,并印象深刻,达到德育融入体育教学内容的效果和目的。
3、创设多元化体育课堂模式。我们所熟知的小学体育课程是在操场上进行一些简单的训练,当然这是小学体育课程的主要授课形式,但实际上体育课程应该考虑其教学真正内涵,那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包含了在外体能技巧和内在精神品质两个方面,所以可以考虑定期创设体育多媒体课程,给学生播放一些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激动人心时刻的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舞台上闪光的影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爱国信念,了解拼搏和坚持的意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去观看大型体育竞技比赛,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体育精神和魅力,自然的将德育融入体育创新课堂中。
4、德育的个性化--因材施教。小学生的年龄和身体条件各有不同,在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时一定要事先进行了解和观察,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年级较大的学生,身体差异存在很大的区别,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落实好学习时间和锻炼尺度,不能不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上的不同。从我国小学生总体的素质来看,身体条件都较好,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特点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正确引导,这样不仅能够达到锻炼效果,还可以发挥教师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及时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肯定和表扬,这样既能够鼓舞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又树立了学习榜样,同时让学生得到了情感体验。
5、体育教师对德育课程模式的理解。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体育课程正是“内外兼修”的适用课程,小学体育中德育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包含德智体美劳多种素养的同步提升,而体能作为“内外兼修”的部分,更应该受到教师的重视,良好的体育德育渗透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内在精神素养,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增强自信心,调节精神状态,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也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也能对于学生的形体塑造有帮助,由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部分孩子的肥胖问题也凸显出来,所以体能训练对这一问题也能够有效的改善,小学体育中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德育教学模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小学中合理开展德语教学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足够的教学经验德育内涵,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积极沟通,不断拓展、创新、完善训练方式和方法,例如设计更多符合小学生身体情况的训练项目。在体能训练与阳光德育积极融合的基础上,充分展现一个适应性良好的体育教学条件,从而优化小学体育德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小学体育德育课程的开展是一件具有多重积极促进意义的好事,尤其对于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自2009年就开始确立了关于青少年校园体育德育运动的号召,实际上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的校园体育德育活动已经越来越丰富和专业化,然而由于社会在发展,世界各国的体育项目在进步,所以我们必须要紧跟形势,在对青少年的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上不能松懈,亚洲人的体质与欧美人的体质本身就有差距,所以我们更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缩小差距并努力超越,并最终达到培育学生德育品德的提升与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进步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德育功能的思考[J].观察思考,2011(11).
[2]孙丹.发挥体育教学德育功能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