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翔
摘要:虽然GPS技术具有明显优势,自动化程度较高,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建筑工程测量任务,但是GPS技术仍存在应用局限性,在测量过程中遇到夹杂劣质数据、受到偏差影响、信号中断周跳等问题时会对GPS技术的应用推广造成限制。因此,相关部门与企业需要加强对GPS技术的研发力度,持续地对技术体系进行创新优化。其中,调整卫星高度角指在出现缺省设置值结算基线失败问题、图形强度因素值较小现象时将无法保障基线解算结果准确性,此时需要对GPS卫星高度角进行解算调整,减小卫星信号多路径与延迟温度对基线结果准确性造成的影响,以此取得良好的基线结果。
关键词:GPS技术;建筑工程测量;应用;分析
1 GPS技术特点
(1)实时性。以传统静态相对定位技术为例,在观测半径20km范围内的基线时,需要消耗15~60min才能准确获取测量数据。然而应用GPS技术只需要5min即可完成流动站初始化观测作业,在短时间内多次获取测点位置数据,C/A码测量速度为0.1m/s。
(2)全天候。GPS系统具备全天候导航定位的使用功能,且不会受到气候、测区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影响,可以24h全天候开展工程测量作业。
(3)操作简单。在建筑工程测量期间,工作人员仅需在各处观测点安装GPS接收机、搭设天线、检查设备运行工况即可,GPS系统将基于程序运行准则,自动完成卫星信号捕捉、跟踪观测等操作。在观测完毕后,再将电源关闭、收起GPS接收机,抗干扰性强。与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相比,GPS测量系统创新性采取了扩频、伪码技术,GPS接收机无需向外发射信号,对所接收卫星信号进行解译处理即可,最大程度上减小了外部干扰源对信号传输质量、测量精度造成的影响。
2 GPS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1制订测量方案
(1)技术设计。根据测量项目情况明确GPS测量精度要求,合理选择基准点位置与网形设置方式。目前,在多数建筑工程测量项目中往往需要设置12个控制点,然后在其基础上构建工程控制网。其中,2个控制点负责对已知平面开展联测作业,5~6个控制点为高程控制点,采取连边法布置工程控制网。同时,可选择采取二级网络设置方式,将平均边长度值控制在1000m以下,并将测量误差值控制在10~4m以下。
(2)观测选址。尽量将测量点设置在视野较为开阔、障碍物数量较小、无电磁干扰源的区域中,保持相邻测点的合理间隔距离,以此扩大GPS测量范围,提高测量效率。禁止在分布大功率無线电通信电磁、大型河流水域的区域中设置测量点,水体与通信电磁将会对GPS信号的传播性能与质量造成影响。同时,将测点设置在平面较高的区域中,提前检查地面稳定性,必要时对地面进行硬化平整处理。
(3)确定观测时间。与传统测量技术相比,GPS技术具有全天候作业的特征,减小了气候条件对测量精度造成的影响。但在技术实际应用中,需要将若干数量地球卫星瞬时坐标作为已知点位,若观测时间选择不当,则观测效果会受到大气折射、可视GPS卫星数量不足问题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必须综合分析气候条件、GPS卫星轨迹等因素,合理选择观测时间。
(4)观测方法选择。根据建筑工程测量项目类型与任务内容,工作人员应选择适当的观测方法。例如,在开展建筑工程地基位移沉降监测作业时,采取水准测量方式,提前在建筑工程周边区域中设置若干数量基准点,确保基准点周边未分布信号干扰源。随后,在各基准点安装GPS接收机、搭设天线、连通电源,持续接收、跟踪锁定GPS卫星所发出的卫星信号,将信号导入数据处理软件中解译处理,即可直接获取测量值,准确评估建筑地基结构的实时位移量与沉降量。
2.2外业测量
(1)在采取经典静态定位方式时,需要同时在基线两端部位设置信号接收机,同步对4颗及以上的GPS卫星进行跟踪观测,要求将1km范围内的相对定位误差控制在5mm以下。随后,对基线观测封闭图形进行平差处理,减小测量误差。
(2)在采取快速静态定位方式时,在测区内设置1处基准站、1处流动站,各站点内均安装信号接收机,基准站负责对GPS卫星进行持续跟踪。流动站负责依次在各点位对GPS卫星开展,观测作业。这项技术主要适用于建立工程控制网,需要将基准站与流动站间距控制在20km以下,将GPS卫星数量稳定控制在5颗及以上。
(3)在采取准动态定位方式时,提前在测区设置1处基准点,安装信号接收机持续对GPS信号进行跟踪观测。同时,将一处流动信号接收机依次在各站开展短时间观测作业,对卫星信号进行连续跟踪,避免出现信号失锁问题。当出现失锁问题时,需要将失锁流动点的观测时间延长2min。
2.3数据采集及处理
(1)数据采集环节。首先对测量数据备份处理,开展一系列预处理操作,最大程度上减小人为、环境等因素对测量精度造成的影响,消除测量误差,然后结合三维坐标、已知高程点数量等信息,准确评估所采集测量数据的质量与精确度,最后将测量数据导入相关软件中。
(2)数据处理环节。与传统数据处理技术相比,可以辅助或替代人工进行自动化计算,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减小人为因素对数据精确度造成的影响。同时,能够减小计算误差、降低计算错误等问题的出现概率。可选择组合采取静态测量、快速静态测量技术,当两项技术所获取测量值相似、测量精度符合相关标准时,则表明数据准确度得到保障,直接对GPS信号进行解译处理即可。如果二者测量值偏差较大,那么表明测量精度受到点位位置影响,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优化处理,适当调整观测时段,以此减小数据处理误差。
结束语
总之,GPS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实现了测量效率、测量精度与项目质量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大对GPS技术的应用力度,将其作为工程测量技术体系的重要补充措施及核心技术手段。GP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GPS技术体系进行创新探索,积极采取各项技术改进措施,提高技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李.GPS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2):42-45.
[2]何天鹏,刘琦.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3):35-36.
湖州市测绘院 浙江湖州 3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