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实践活动在财经素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阶段开展财经素养社会实践活动既是新时代下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开展财经素养社会实践活动面临着实践场所限制、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家长不重视等困境,建议从设置财经模拟基地、加强学校老师与机构讲师的长期合作、完善以生为主的活动设计这三个维度来优化财经素养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财经素养;社会实践;核心素养;生涯规划
引言:财经素养是学生的必备素养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越来越多的学校进行了财经素养教育的探索与尝试。大部分学校基于现有条件开设了财经素养相关的校本课程,邀请专家来校开办讲座,或者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融入财经素养的活动设计。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以及学业压力,学校较少组织高中阶段的学生参加财经素养社会实践活动。高中阶段是学生成人前的重要准备阶段,应当特别重视高中生财经素养的培养。一起起“校园贷”“校园诈骗”的案例警示教育工作者,集知识、技能、态度于一体的财经素养是高中生的必备素养,而离开校园、走进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财经素养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这一财经素养实践形式。
一、高中阶段开展财经素养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下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使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根本立场。核心素养正是为打造全面发展的学生而提出的教育要求,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实践创新素养要求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与能力,而学生处在高度金融化的社会环境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的财经问题,能否恰当地处理身边的财经问题,体现了学生实践创新素养的高低。因此,财经素养的培育可作为落实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的重要切口与有效载体。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明确了学生要正确理解劳动与个人收入的关系,要有正确的劳动观念,意识到劳动是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必要途径,这与实践创新素养中的劳动意识培养相契合。而且,财经素养教育标准的三个目标中,获取方法与技能目标和形成观念与态度目标,对应着实践创新素养中的技术应用与问题解决。利用掌握的财经知识及可利用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是财经素养培养的目标,更是新时代下提升实践创新素养的有力抓手。
(二)新时代下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
新高考改革自2014年开始启动,广东省从2018级高中生开始按照“3+1+2”模式确定选科组合。新高考改革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发展,结合自身兴趣与国家、社会需要,选择参加高考的科目,实现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创新意识。改革之前学生往往在高考后才开始了解各个高校专业与对应的就业前景,新高考改革将这一环节提前至选科前,因此高一年级学生须提前熟悉各个职业,了解各个专业的就业方向,再到各个专业的选科要求,根据自身兴趣与学习能力确定选科组合。根据上海、浙江、北京、山东、海南等改革试点省市的选科数据来看,很多学生存在功利化选科的问题。这些现象的产生恰恰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做到位的表现,学生并没有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职业选择去判断。财经素养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与热门财经职业亲密接触的机会,通过与职场精英面对面的交流,实地感受日常工作,收获直观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判断自身兴趣与职业要求的匹配度,为学生更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更理性地做出选科决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新时代下财经素养本身的要求
在信息极大丰富,获取资源极为便利的时代,高中生在财经知识储备上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部分高中生的生活常识和社会经验严重匮乏,在学习《经济生活》时非常吃力。而另一部分高中生并不缺乏财经知识,甚至每天关注财经新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具有较高的财经素养。这些高中生可以轻易计算出存贷款利息、债券利息等较复杂数学问题,却无法用风险—收益等财经思维模式来处理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是典型的理论实践“两张皮”。随着金融普及度越来越高、金融产品及工具越来越复杂、金融诈骗层出不穷,社会环境已高度金融化,迫切需要公民具备基础的财经知识及意识,因此财经素养教育应运而生。财经素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掌握财经知识、树立风险意识、具备科学判断和决策能力、拥有正确消费观、财富观、价值观,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财经型合格公民。财经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真实情境、真实互动、真实体验,因此“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财经素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真实场景,让学生学以致用,从实践中获真知,在活动中掌握方法与技能,形成正确的处世态度和价值观。
二、财经素养社会实践活动面临的困境
(一)实践地点限制较多
首先,实践地点的选择范围非常窄。社会实践活动的地点选择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是否对参观人员开放、可容纳的人数、是否适合未成年人、有无安全隐患、是否提供讲师、路程远近、周边是否有娱乐场所等等。符合活动要求,能够与学校进行合作,接待学生参观的财经机构或企业数量较少。其次,参观区域较小。在几次财经素养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接待方提供的对学生开放的区域极其有限,大部分区域为办公区域不对外开放,学生的体验内容受限。例如,参观银行时,环节设计为会议室听讲师介绍人民币防伪知识,体验操作ATM机与CRS机,与AI智能机器人对话。参观腾讯总部时,环节设计为参观文化展厅,听讲师介绍腾讯发展史,参观腾讯形象展示馆,感受年轻有活力的企业文化。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展示的内容不够深入,也没能提供沉浸式体验。最后,参观时间较短。考虑到路程耗费的时间以及学生返家途中安全问题,活动时间一般控制在两个小时左右。活动时间内讲师讲解一般占据一大半时间,剩下的体验环节能够参与的学生数量不多,没能参与的学生往往会选择玩手机、闲聊、发呆等,活动效果不理想。
(二)缺乏专业教师团队
组织财经素养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对指导老师的财经知识与技能有要求,还要善于调动各种资源,整合各方力量,有一定的观察和应变能力,具备号召力、影响力和活动策划与组织能力,然而具有这种综合素质的老师少之又少。而且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可能仅由一位指导老师带队,必须有高效的团队来保障。团队内部科学分工,有的负责联系和接洽实践单位,有的负责和家长沟通、有的负责学生全程安全、有的负责活动方案制定,团结合作才能保障财经素养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才能保障学生的安全,才能保障活动预计目标的实现。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班主任或政治老师全权负责活动,没有相应的团队支持,老师感觉力不从心,学生感觉收获不大。
(三)部分学生及家长不够重视
深圳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拥有发达的金融产业和雄厚的金融资源,在财经素养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同时,许多学生的家长本身就在财经机构任职。然而大部分家长却不愿意学生参加与高考无直接相关的活动,这体现出部分家长财经素养不高,只看重孩子学习成绩,不懂得财经素养教育在孩子全面发展成为合格公民路上的重要地位。还有部分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财经素养不了解,功利心强。这些家长的态度和立场直接影响着学生,以致部分学生不主动报名参加活动,认为活动意义不大。
三、高中阶段财经素养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建议
(一)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设置财经模拟基地
组织高中生参加财经素养社会实践活动,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学校是寄宿制还是走读制,组织学生在哪里集合,选择何种交通工具,是否要购买保险,实践地点的距离,实践地点本身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在设计活动之前必须要仔细考虑并进行周密安排。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智慧教室、创客工坊、科技实验室等等,可以将这些场所改造为财经模拟基地,既可以保障活动的安全性,又避开了财经机构本身的场地限制。
(二)建议学校教师与机构讲师保持长期合作
学校的一线教师普遍存在财经素养不高的问题,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财经知识及技能辅导。社会上的财经相关商业机构一般不对外开放。而部分肩负普及金融知识职责的财经机构,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支行、消费者金融权益保护协会等,虽然会定期举办公益讲座,但其平常宣讲的对象大多为成年人,不熟悉高中生的关注点与接受能力,讲解的内容可能过于深奥,使得普及财经知识与培育财经技能的目标受限。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即使提前与机构讲师沟通,表达了活动的主题内容诉求,并提供了教材及相关内容作为参考,机构讲师所讲解的内容仍然无法满足要求。建议学校教师与机构讲师保持长期合作,不断的进行磨合与调整,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校教师的财经素养水平,还有助于机构讲师更好把握学生的诉求。在活动的讲座环节可以设置双讲师,分别由机构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担任,更有利于吸引学生,让讲座效果最大化。
(三)建议设计真正以学生为主的实践活动
财经素养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专业的财经知识、财经机构场地限制、机构讲师准备内容等因素影响,一般由教师完成活动设计,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听从老师和工作人员的指挥和安排。这样的活动设计侧重“从认识到实践”过程,符合一定的教育规律,有其合理性。这样的活动设计既方便学校和机构组织,又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可有效评估学习效果。但是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老师设计内容以外的问题,并且有个性化的兴趣与诉求。因此应进行开放性设计,以生为主,及时回应学生的各类提问,引导学生完成“从实践到认识”这一过程。
参考文献
[1]罗世傳.财经教育的社会实践之路[J].财经科学,2001-12,P29-31.
[2]苏凇、黄四林、张红川.论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财经素养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9-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级课题《依托社团活动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现状调查及优化路径探究——以深圳实验学校为例》(立项编号GDJY-2018-G-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孙杨(1993.4-),女,河南省新乡市,深圳实验学校,中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