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初营 杨莹 朱雪峰
摘要:目的:探讨MSCT影像分析在结肠癌术前T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前经MSCT影像学的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MSCT影像学对结肠癌Tl-T2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均为85.71%、88.00%、86.67%、98.52%、96.27%,T3期均为68.57%、80.00%、73.33%、86.80%、84.46%,T4期均为74.29%、76.00%、75.00%、99.05%、96.43%,其中Tl-T2诊断准确性较高。结论:MSCT在结肠癌术前T分期中准确性较高,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可为结肠癌术前的诊断、治疗方案合理化的选择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预后。
关键词:MSCT影像分析;结肠癌;T分期;应用价值
结肠癌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些年,该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逐渐年轻化,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降低了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疾病早期进行术前T分期,通过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情况,利于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提高临床效果,改善预后[1]。随着MSCT技术的快速发展,MSCT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績。本次研究选取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MSCT影像分析在结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5年11月-2020年11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法选取60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最小年龄为43岁,最大年龄为75岁,平均年龄为(63.21±3.11)岁。所有患者经手术或常规结肠镜活检病理均证实。
1.2方法
1.2.1肠道准备
患者在检查前一晚22h后需要禁食,禁食时间需要控制在8-12h。
1.2.2MSCT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128层螺旋CT扫描机检查患者的腹部,其扫描参数值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180-250mA/CARE剂量4D,扫描层厚为5mm,层间距为3mm。具体扫描方式如下: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从膈肌层到耻骨联合扫描,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完成扫描。扫描之后收集所有相关数据和资料,并传入到西门子MMWP工作站进行处理。
1.2.3图像分析
选用2名经验非常丰富的诊断医生进行盲法阅片,如果分析结果不一致,需要多次进行协商直到意见达成一致。将病理分期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比并分析MSCT影像T分期情况
1.3结肠癌术前分期标准
1.3.1病理分期标准
Tx:不具有评价原发性肿瘤的价值;TO:无有效依据证明原发性肿瘤;Tis:肿瘤细胞只出现上皮内,没有达到基底或者侵犯到黏膜的固有层;T1:肿瘤已经完全突破了黏膜的固有层,并对黏膜下层造成了严重的侵犯性;T2:肿瘤已经穿透了黏膜下层,并对肠壁固有的基层造成了严重的侵犯,直至肠壁固有的肌层;T3:肿瘤在直接穿透肠壁固有基层的情况下,浸润到浆膜下,或者对不存在覆盖的结肠旁周围组织造成了侵犯;T4:肿瘤已经穿透整个浆膜面,甚至已经直接侵犯到与其向邻近的组织和器官。
1.3.2CT分期标准
T1~2期:病变的肠管管壁出现轻微增厚的现象,增厚程度达到0.6c),病变的边缘非常光滑和平整,并且管壁的外缘或者浆膜面也非常光滑,与脂肪相靠近的地方也非常的清晰;T3期:病变肠管管壁呈现出明显的不规则现象,并且管壁增厚、管腔变窄,管壁外缘或者浆膜面整体上都非常的不平整,并且呈模糊状,周围的脂肪密度明显增高,但是无显著的条索状影;T4期:对于存在病变的肠管浆膜面,其密度升高,邻近脂肪的密度也随之逐渐增高,内部可以看见条索状的密度,或者是结节状的密度影,病变肠管所相邻的结构分界非常模糊,肿瘤会从内向外不断浸润、生长,并且还会对周围组织和器官造成严重的影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处理器作为统计数据和信息的工具,此次研究中的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结肠癌MSCT影像的具体表现
此次研究60例患者均在术前经MSCT诊断为结肠癌,具体表现为:肠壁明显增厚,管腔显著变窄,有部分会出现软组织肿块狭窄,并且呈不规则状,增强扫描后发现不均匀的强化,其中有56例患者的肠壁厚度为达到6.Omm,甚至超过6.Omm,全组肠壁厚度范围为4-38mm。经病理诊断后,Tl和T2期的肿瘤共有9例,经MSCT影像判断共有7例,其中有2例患者评估为T4期。经病理诊断,T3期肿瘤共有8例,经MSCT影像判断共有7例,其中有1例患者为诊断为T4期。病理诊断,T4期肿瘤患者共有43例,经MSCT影像判断正确有40例,其中3例患者被评估为T3期。
2.2结肠癌MSCT影像学T分期诊断效能
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MSCT影像学对结肠癌Tl-T2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均为85.71%、88.00%、86.67%、98.52%、96.27%,T3期均为68.57%、80.00%、73.33%、86.80%、84.46%,T4期均为74.29%、76.00%、75.00%、99.05%、96.43%,其中Tl-T2诊断准确性较高。
3讨论
近些年,随着影响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MSCT影像技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并在结肠癌术前T分期MSCT影像分析获取了不错的成绩[2]。MSCT扫描技术属于临床上常用一种检查方式,可以实现多方位的检查,获取更加具体的数据和图形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判断肿瘤的位置以及具体的浸润情况,尤其是在对肝脏转移的评估,可以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3-4]。本次研究中,MSCT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显著的一致性,MSC在Tl-T2期的检查中直接检查到固有肌层的情况,但是在检查过程中扔出下2例患者被评估为T4期,这2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肿瘤合并结肠炎症。T3期肿瘤经MSCT影像学分析,表现为浆膜面整体不够平整,浆膜面显示非常低模糊,周围脂肪中的间隙密度有明显增高的现象,但是不存在任何的条索状软组织影。T3期肿瘤经MSCT影像学分析,表现为肿块会朝着肠管腔外的方向逐渐生长,直至侵犯到整个浆膜面,其肠周围的脂肪密度也随着呈现出明显增高的现象,并伴有呈条索状或者结节状的病灶。经数据分析发现,MSCT的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为判断浆膜面的光滑度情况提供有效的判断依据。
同时本次研究中,经病理诊断,T3期肿瘤共有8例,经MSCT影像判断共有7例,其中有1例患者为诊断为T4期;T4期肿瘤患者共有43例,经MSCT影像判断正确有40例,其中3例患者被评估为T3期。经研究发现,在检查过程中部分肿瘤周围组织有明显充血性反应,炎症反应,甚至还有极为显著的纤维化现象,与肿瘤对浆膜层造成侵犯的影像学特征非常相似,这主要是因为过度分期所致,由此也可直接说明,这就表明结肠癌经术前T期诊断,其主要依靠肠管管壁浆膜面的光滑程度、肠周围脂肪间隙的密度是否增高、形态是否发生改变等具体的影像学表现,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现象。
MSCT扫描对结肠癌术前分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对病变的具体范围、性质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存在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无法将其全部排除,例如最常见的病灶质地、粘膜色泽的变化等。如果检查时遇到较为的特殊的病变,例如非常表浅的隆起病变,凹陷性病变,其检查的敏感性都非常差,很难为肠道实际运动功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无法为后期提供准确的治疗方案。其次就是对粘膜浸润程度的评估,无法直接鉴别出反应性淋巴结与转移性淋巴结之间存在的区别,很难满足该方面的诊断需求。
综上所述,对结肠癌术前分期采用MSCT扫描进行诊断,具有非常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帮助医生选取正确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进程,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的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瑜.探讨结肠癌多期增强MSCT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特点[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9):152-154.
[2]于明珠,张修石,王洪伟, 等.MRI联合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结肠癌术前T分期的应用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18):2967-2971.
[3]李红英.MSCT动态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在结肠癌TNM分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0,8(7):409-411.
[4]夏文骞.结肠癌患者术前TNM分期、MSCT影像表现及病理表现特点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10):112-114.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影像科 江苏无锡 2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