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历史课堂融合有效策略的构建

2021-09-10 07:22陈白梦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艺复兴历史课堂深度融合

【摘 要】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为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创新教学设计提供技术支持。笔者以“文艺复兴”这一历史事件作为案例探究,尝试构建新媒体新技术与历史课堂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来进一步推广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融合的高效课堂。同时,在推行新媒体新技术与学科课堂融合时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笔者结合自身使用情况提出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与思考。

【关键词】历史课堂;新媒体新技术;文艺复兴;深度融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互动电视、智慧课堂移动终端等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为课堂组织形式和教法学法的转变提供新的技术支持,有利于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创新教学设计,从而打造高效课堂。本文以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这一历史事件为例,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的教学手段进行课例探讨,从而探索智慧课堂等新媒体新技术与历史课堂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关于新媒体新技术与历史课堂深度融合有效策略的构建

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有利于构建智能化、个性化、数字化的学习环境,符合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探究、合作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朝着高阶方向发展。

(一)新媒体新技术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翻转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但在大量的新媒体新技术出现之前,“翻转课堂”教学缺少技术支持;因此,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实施,设计出新媒体新技术与历史教学“翻转课堂”融合的教案,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

(二)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的特定功能,促进学科素养培养的有效落地

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为教师调整传统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撑,但是新媒体新技术模块多、功能多、更新快,如何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选择新媒体新技术的特定功能来帮助在课堂中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形成真正适合教学实际的应用方案,十分重要。因此,熟悉并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的特定功能,有效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才能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落地。

(三)选择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媒体新技术

因新媒体新技术的大量涌现,如何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挑选合适的新媒体新技术,既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高效传递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巩固教学的成果

新媒体新技术除了帮助老师和学生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接收程度之外;同时还可借助大数据平台的即时反馈功能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利用新教学技术保存教学过程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以及二次备课,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温教学过程的视频或者文字记录来开展自主复习。

二、新媒体新技术与历史课堂深度融合的教学实例

下文以“文艺复兴”为例,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与翻转课堂相结合,以移动终端的智慧课堂为主要载体,借助“AR”“智慧微课”“虚拟博物馆”等媒介资源,将新媒体新技术与历史课堂相融合,以探究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具体教学过程实施如下:

(一)以数字化展馆为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形成学生学习任务的驱动——建一座文艺复兴的虚拟博物馆,课后学生需完成自主设计、建构展馆的深度学习。教师最初的设计理念是找一座有展示文艺复兴运动素材的网上博物馆,以展示不同素材来串联整节课。但是目前国内并没有此类网上博物馆,于是教师改变策略,让学生们尝试来填补这一空白。教师从网络平台中选择一座没有任何展览作品的网上博物馆作为本课导入,让学生在课中思考“如何搭建文艺复兴的网上博物馆”,课后学生需完成自主设计、建构展馆的深度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二)整节课以移动终端的智慧课堂为依托,使用了“拍照上传”“批注作答”“聚焦”“投票”“選择题测试”“抢答”“随机提问”“讨论”等功能。

“拍照上传”应用于主观题“阅读材料,归纳文艺复兴的背景”,在课前,教师通过“作业平台”推送微课、视频、文字史料等相关资料给学生,学生独立完成背景的归纳;在课堂上,仅展示讨论的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将个人的观点跟同组同学交流,形成小组答案,拍照上传。翻转课堂的使用,既能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能力,落实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又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课堂上实现生生互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批注作答”“聚焦”“投票”“抢答”“随机提问”等功能的使用则是为了帮助突破本课重难点即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以师生共同解读《拉奥孔》作品的内涵引出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人文主义;接着,学生在平板上用批注作答的方式圈出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词语为后面理解人文主义内涵的环节做铺垫;最后,师生共同解读文艺复兴大师部分作品来理解人文主义,在这环节中使用了“聚焦”“投票”“抢答”“随机提问”等功能作为辅助工具。

“讨论”功能主要是给出开放性的题目“关于文艺复兴的不同声音”,让学生应用语音智能技术参与讨论,学生需要系统组织语言形成个人的观点及阐述观点的依据,从而进行语音输入。学生在讨论区发表观点后,可以浏览其他同学文字版的观点,既可以点赞投票,又可以在讨论区进行观点争鸣。讨论区的设立可以实现学生思维过程的可视化,讨论的效率非常高,而这点传统课堂很难做到。接着,教师按点赞次数的高低进行排序,选择前两种观点由学生来进行对比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学生能参与表达,学生也能多次参与表达,在争鸣中产生思维碰撞,使课堂有比较丰富的动态生成。

“选择题测试”的设置利用了平台的大数据即时反馈功能,教师能快速捕捉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提升教学的针对性;课后,教师利用平台的个性化推送功能,培优补差,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差异的需求,从而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更高效。

(三)学生课前参与“太阳系”AR技术的制作,课堂教师展示部分作品,学生对AR技术非常感兴趣,参与度极高。在课前,教师向学生推荐一款APP,运用APP上的“太阳系”AR资源,在学校拍摄制作视频,在课堂上呈现部分优秀成果。在这个环节上,跨学科学习和AR资源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四)应用“智慧微课”录制整节课的内容,保存课堂资料。在点击“智慧微课”软件开始录制后,课堂上的主要声音会中英文双译同步出现在屏幕上,为了不干扰学生上课,可以把字幕关掉。在结束录制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二维码,扫二维码打开链接后,可以看到课件的录屏、课堂师生对话的语音和文字记录。教师可使用“智慧微课”进行教学反思与教学策略的调整,学生在课后可进行自主复习与强化学习。

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利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翻转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新媒体新技术与历史课堂深度融合让课堂有更丰富的动态生成,有利于教学设计的创新,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新知、形成技能,提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回归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

三、新媒体新技术与学科融合所引发的思考

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与普及,为教育的创新发展引领了方向,也推动了传统课堂模式的优化,为个性化、数字化、终身化的学习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持。然而,在使用推广新媒体新技术的过程中,笔者也产生了几点思考:

(一)新媒体新技术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很大转变,把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还给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容易忽视。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观察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结合“文艺复兴”一课的实施,教师在课前需要广泛阅读资料,选择能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视频、微课与史料,通过移动终端的作业平台和微课平台推送给学生,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可能性;在课中,教师设置三个任务驱动问题构成本课的基本框架,在每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去探究,教师还要解决课堂上的突发问题和生成性问题;在课后,教师进行本课的教学反思,特别需要了解不同学生掌握的程度和关注课堂实施的效果,为课后的个性化辅导和学生知识体系、能力体系中薄弱环节的查漏补缺做好准备。

(二)回归课堂,关注学科本身的特色。尽管在课堂中可以使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但是切忌为了用新媒体新技术而本末倒置。新媒体新技术是服务于学科,而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堂的灵魂所在。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唯物史观五位一体的素养。如何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落地,即构建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教师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个核心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来探索在历史课堂中核心素养的落地,促进学习学科与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合。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文艺复兴背景材料的归纳突出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的落实,《拉奥孔》作品的解读突出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对文艺复兴的评价突出唯物史观的培养以及家国情怀的熏陶,探究人文主义内涵的理解突出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培养。如这环节的教学目标中素养培养目标设立为:1.通过探究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作品的内涵,培养通过感知形成历史解释的素养;2.感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时代价值,培养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三)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和使用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具备创新意识。一方面,移动终端、网络设备为终身学习提供技术支持,教师要与时俱进,学习新技术新技能,教师队伍中不同年龄的群体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年轻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提升自我;另一方面,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敢于尝试,敢于放手,真正打破“一言堂”的传统课堂教学设计,这要求教师既要发挥传统课堂的优势,又要思考新技術应用于教学的创新点,在创新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

(四)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时代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信息化教育对自主学习的主体要求较高,学生要增强自律意识、学习意识和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提升能力素质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在学习方式上,既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也要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体现在学生能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落实学习行动、独立理性思考等等。例如,结合本课情况,在课前,学生能主动去学习教师通过平台推送的学习资源、独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课中能跟随老师步伐,勤于思考、善于提问;在课后能自觉去训练和强化教师推送的个性化辅导。合作探究可借助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来实现,让学生积极参与生生互动,在交流中碰撞思维,从而培养合作协助、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

(五)新媒体新技术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目前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对硬件的设备要求较高,智慧课堂、APP等平台的应用对网络要求高,部分新上线的产品不稳定等等,这就需要使用者在上课时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此外,目前很多平台的优质资源、个性化资源不多,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

综上所述,在当今信息时代,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已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教师可走在时代前列,迎接机遇与挑战。本文以“文艺复兴”这一历史事件为例来尝试构建新媒体新技术与历史课堂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为进一步推广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融合的高效课堂提供参考、借鉴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陈家运.追寻智慧  探求素养——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2018(9).

[2]龚荣勇.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融合实践论探——从《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说起[J].中学历史教学,2018(12).

广州市天河中学 陈白梦

猜你喜欢
文艺复兴历史课堂深度融合
中国当代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心沐光影次第绽放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