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综合治理方案探析

2021-09-10 12:44林嘉琦刘一春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2期
关键词:综合治理

林嘉琦 刘一春

摘要:大雨造成的城市内涝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许多海绵城市蓄水能力低,并且现阶段传统的排水措施效果不理想。在对内外滞洪因素进行合理有效分析的基础上,理顺对城市内涝问题、市政管理、海绵城市建设等问题的思考,探讨城市内涝综合治理的方案、对策和效果,坚持内外兼治,科学控制汛期城市内涝,实现更好的城市排水效能,消除内涝影响。

关键词:城市内涝;综合治理;方案探析

引言:

大雨造成的城市洪涝在国内外普遍存在,原因是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内部硬化地块不断增加,地域内蓄洪、滞洪、泄洪能力降低,同时配套市政建设的地下排水管网排放标准较低,排放能力有限。同时许多沿江沿河城市,雨洪期外江水位较高,对城市内部排水系统造成顶托,严重影响城市排水效能,从而造成了城市内部的内涝灾害频发,因而城市内涝综合治理,应综合地块建设、市政排水管网建设、江河堤防水力建设等多个因素,明确各个城市不同的内涝诱发因素,才能更好地提高治理成效。

一、城市内涝治理原则

在外江外河泄水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解决洪涝问题应着眼于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其中,排水管网的综合改建或扩建,不仅成本高、建设周期长,而且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干扰,很容易诱发出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需要谨慎进行决策。而海绵城市的建设优势较高,对居民日常生活的扰动较小,但也存在蓄水能力和滞洪空间有限的问题。实践表明,针对雨洪期的城市内涝问题,应当系统性地采取不同层面的解决措施,经过系统化的治理,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需要城市建设者与决策者从区域流域治理措施、城市层面治理措施、现有设备设施提升改造、管理措施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二、区域流域治理

1、流域生态保护与恢复

准确识别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提供保护山地、恢复河流、湖泊、湿地等水体和自然生态的行动方案。雨水渠和水库提出蓄水空间管控方案等,建设可持续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充分利用溢流控制的生态背景。对于流域内具有重要蓄滞功能的流域和天然低地,需要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充分发挥其流域调控作用,结合流域径流汇流、水库分析,应合理确定停滞规模的大小。

2、防洪改善工程

大河之滨城市、依山而建的城镇、沿海城市,统筹当地防洪防潮要求,结合城市防洪标准、设计水位、堤防防洪、山洪、河流(潮)支护。来自外部河流洪水、山洪和沿海城市,制定城市洪涝灾害防治措施和方案,提出防洪堤、蓄洪等防治设施建设要求。

三、城市层面治理

1、城市排水渠及排水沟建设

分析河流、湖泊和海洋的自然径流路线,明确城市排水沟建设工作,如果不能满足排水要求,应制定增设、扩建排水沟等优化方案。结合土地利用布局、竖向特征等优化流域面积。

2、城市垂直优化

新区应综合洪水风险评估结果,构建有利于城市排水的垂直格局,如果垂直方向难以优化,应提出土地利用调整。下洼桥区、城中村、棚户区等低洼洪涝区可结合城市情况,合理调整场地或道路垂直方向。

3、截取雨水峰,建设蓄排水渠

针对局部洪水泛滥、水道低洼、排水渠道不足等突出流域,应按照“先表、浅层、后深”的优先顺序,合理安排雨水调峰。根据《城市排水防洪标准》,城市河流系统的综合治理计划,包括疏浚、扩建、建设河滨缓冲区和雨水储存区,以及水位管理计划。汛期要保持低水位,保证城市排水和防洪所需的蓄水能力,保证外湖、内河、冲沟、桥梁和沟渠的水位上升和排水能力。必须加强排水沟、闸门和排水管性能,确保水流畅通,满足防洪排涝安全要求。因地制宜,利用辅助道路、绿地、草坪种植沟等,修复因历史原因堵塞的天然排水沟和河道,建设雨洪沟。城市雨水蓄水规划应兼顾水质环境管理和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4、减少雨水排放

新城区根据近期五年发展建设规划,明确排放源减排项目布局和建设工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实现相应的雨水径流控制目标。该项目必须包括建筑住宅区、道路广场、公园和绿地、水系统管理等类型。老城区结合城市更新,明确减排项目源头布局,对老小区进行防洪积水处理、雨污分流、管网错接等。因地制宜建设屋顶绿化、植草沟、干溪、干湿塘等设施,控制水源雨水径流。根据当地水资源情况,提出雨水资源的利用方法和规划布局。

四、现有设备设施提升改造

1、排水系统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1)排水系统

除干旱地区外,新建地区均采用雨污分流系统。针对当前雨污水汇流情况,在制定城市防洪管理体系实施方案时,需要考虑城市水质管理、污水质量和效率提升结合城市更新和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当地条件决定了该地区的排水系统情况。

(2)排水管

新开发建设区5年内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制定排水管网建设方案。在老城区,通过排水能力评估,结合城市更新改造,确定瓶颈管段,因地制宜提出排水管渠改造方案。在对排水渠和水道进行普查和检查的基础上,制定雨污混合管网改造和受损和功能性排水防洪设施改造方案。防止出现集水与排水能力不匹配,缺少雨水篦子等情况。针对设计不合理、排水不畅等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3)排水泵站

结合排水管道和水道布置,合理设置排水泵站,对设计标准不高的泵站提出改造方案和实施时间表。

2、易涝点现状改善

在对当前水灾点的调查、梳理和逐点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非系统性水灾点制定“一对一政策”整改方案。在集水区增加源排放和雨水篦子,重建排水管道和渠道障碍物,建设调峰和蓄水设施,重建新的泵站和紧急救援设施。

3、建设信息平台

建设和完善城市水管水路地理信息系統,实现水管信息化和水路管理,动态更新,逐步构建5至10年周期的长质保体系。推进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建议在排水防洪设施和洪水关键节点配备流量计、液位计、雨量计、水质自动监测、门站控制、视频监控等智能终端检测设备点。提高城市河道整治规划湖泊系统、门站、管渠等联合调度能力,使城市发展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底层平台深度融合,与国土空间底层信息平台全面对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内涝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化、全流域、全生态周期的综合治理课题,需要城市建设者、决策者们以点带面,充分切实地做好区域流域治理、城市治理和现状设备设施升级改造的工作,才能早日实现城市内涝的全面解决。

参考文献:

[1]夏军,石卫,王强,等.海绵城市建设中若干水文学问题的研讨[J].水资源保护,2017,33(1):1-8.

[2]贾绍凤.我国城市雨洪管理近期应以防涝达标为重点[J].水资源保护,2017,33(2):13-15.

[3]秦夕雅,林春挺,黄锦群.开“海绵城市”药方投500亿元能否不再“看海”[N].第一财经日报,2016-09-13(A11).

[4]胡志,刘乃盛,金宇.三排桩支护下高深岸坡工程稳定性分析[J].施工技术,2017,46(5):20-24.

[5]宗全利,夏军强,邓珊珊,等.荆江段二元结构河岸崩塌机理试验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6,24(5):955-969.

[6]假冬冬,张幸农,应强,等.流滑型崩岸河岸侧蚀模式初探[J].水科学进展,2011,22(6):813-817.

[7]张丹,张勇,何岩,等.河道底泥环保疏浚研究进展[J].净水技术,2011,30(1):1-3,7.

猜你喜欢
综合治理
新疆某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渠道设计分析
宿迁市麦田杂草草相调查与综合治理对策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症结与出路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分析
浅谈企业保卫部门在综合治理中如何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