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研究

2021-09-10 05:43姚行正
科技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

姚行正

摘要:在经济快速化发展的新市场经济常态下,人们对于生活中体验性经济需求在不断增多,以农村、农业为载体以及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带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当地人群的经济收入,是现阶段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渠道。在乡村旅游建设和开发过程中,由于旅游开发商未有效处理好旅游和开发之间的关系,在破坏原有生态平衡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为此本文主要系统化剖析了乡村旅游开发面临的困境,并对有效性开发对策展开了深入探讨,以此来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开发困境;可持续发展对策

引言:“城镇居民”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户源,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家乐”和“休闲农业园区”作为主要发展形式,在满足城镇居民精神需求和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在全面提升当地农户经济收入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传统旅游产业,乡村旅游具有发展潜力大、有效拉动内需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的显著特点,保证乡村旅游的有效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可在有效缩减城乡经济收入差距的前提下推动城乡的协调化发展,是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渠道。

一、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剖析

(一)有助于种养业的有效结合

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农业经济快速化发展虽然从根本上改善了当前人们的生活状态,但经济发展模式的传统化却也严重破坏了周遭生态平衡,阻碍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从某方面而言是出于对产品质量安全的考虑,通过利用动植物的互利共生关系将养殖、种植进行有机结合,不仅显著地提高了产品品质,此外也为新型产业(旅游观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有利于全面提高区域经济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为经济发达地区人们提供贴近自然、返璞归真机会的一种现代化产业项目,在推动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基层产业机构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研讨的一种现代化产业,据一九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年旅游消费高达3.3万亿,成为了推动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手段,可随着人们旅游消费意识的不断强化,传统乡村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和运营管理成效的实施,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对农村整体经济发展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对乡村旅游经济产业模式进行不断优化,在提升乡村旅游经济、促进乡村振兴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形势下乡村旅游开发困境剖析

(一)经济因素

“乡村旅游”是目前推动地方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近年来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为确保旅游产业推动效益的最大化发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现已迫在眉睫。由于公共服务体系中乡村资源较为匮乏,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部分开发商资金不足以及难以确保政府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区域基础建设的单一化,在难以有效吸引游客的同时,区域旅游产业一直处于赔钱状态,长期恶性循转由此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环境因素

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部分开发商未能从长远角度去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计划,乡村环境的盲目开发在破坏原有生态平衡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区域农民正常生产生活。在开发时部分开发商由于只关注于短期效益,未能综合考虑区域实况而盲目模仿开发,旅游景点传统特色的缺失在难以有效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不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再者就是开发商采用了不科学的营销机制以及未能及时有效处理旅游垃圾,在威胁游客生命安全的同时导致了污染问题的频繁化,产业整体发展也由此受到了一定阻碍。

三、新形势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剖析

(一)确保政府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加大对乡村旅游的资金扶持

与其它农村基础产业相比,“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以便于在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制度的前提下来有效吸引游客。在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新市场经济常态下,相比城镇由于我国农村不仅与之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再者后者基础差、底子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一系列问题的普遍存在,都给乡村旅游发展造成了巨大阻碍,因此为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市场管理工作质量,确保政府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以及加大对乡村旅游业的资金扶持,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主导地位,为有效调节乡村旅游发展格局,现阶段当地政府除了要建立完善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来加强旅游部门与相关部门(农业、林业、环保、国土等部门)之间内在联系外和沟通协作外,同时还要加快乡村旅游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建设,以便于保证各项发展工作的有效落实;再者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时,为保证旅游开发的有序、有效推进,开发商还需在秉承“科学规划”原则的同时,通过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有效沟通,从而对乡村旅游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其次政府部门还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旅游标准化体系,通过加强对基础服务工作的监管以及完善服务规范标准,从而对乡村开发环节和发展环节进行有效管控,以此来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政府还要加大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在保证区域农民自身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拓展社会资金渠道,由此通过鼓励和引导各种扶贫基金和社会捐助资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

(二)坚持区域特色化建设,加强对乡村环境开发的有效管控

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部分开发商只关注于短期经济效益,未能站在长远角度去制定完善且科学的开发计划,盲目开发在破坏原有生态平衡的同时同质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削减了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激情,不利于良性循环目标的达成。在发展“乡村旅游”时,特色化和差异化建设作为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方向,确保建设工作的有序、有效落实,对于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地域十分辽阔,且不同区域具有独属于当地的特色文化,如西部的民俗、东北的冰雪、江南的水乡等,在进行开发时为进一步增强区域建设的特色化,首先乡村旅游开发商需在综合区域特色文化的前提下,确保区域“三农”本色的有效渗透,由此将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区别开来,帮助城镇游客切实感受乡村旅游的魅力所在;其次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为确保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商还要秉承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即通过充分挖掘区域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以及地域特色,从而在保證人为构建乡土文化的前提下又有由自然气候所形成的当地特有的自然景观;最后在新产品开发时,为有效吸引游客以及加强对乡村环境的保护力度,乡村旅游开发商还要在秉承“创新”理念的前提下,尽可能开发一些新的乡村旅游业态(乡村俱乐部、休闲庄园、度假社区、温泉养生),从而满足城镇居民的生活体验。

(三)加快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建设,给予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

完善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是农村农旅融合发展的基本要素,而便利的交通道路是农业旅游生产点与旅游景区、饭店、商铺之间有效连接的桥梁,正所谓“要致富、先修路”,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基层部门需提高对道路建设和修整的重视度,通过加快道路的修建步伐,以此在加强城乡沟通的同时,为游客旅游提供便捷。除此之外,游客体验优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由景区公共服务设施所决定,为此做好旅游区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和安全防护、做好卫生服务工作以及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作业,是强化各旅行社服务品质、促进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除此之外“大健康旅游”是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化融合的一种新业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生活”观念的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和数量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进一步提高产业的服务价值,相关产业需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规划,即在秉承着“负责任”理念的基础上,依据资源基础对发展空间布局进行合理化布置,通过加强“大健康旅游产业”和区域资源的相互融合,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在加快独具特色区域旅游产业打造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旅游品牌。除此之外在“大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区域政府和相关部门还要从根本上提高对区域健康旅游产业目标性、群体性和产业集聚效应的考虑,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将资源进行互补打造区域健康旅游集聚地,以此在全面提高服务价值的同时,实现产业效益的最大化发挥。

四、结语

概括而言,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区域乡村在发展“旅游业”时,由于某些不和谐因素的存在,“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为有效解决目前境内“乡村旅游”各自为营的现状,乡村除了要加强区域联动以及产业融合外,加快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建设、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规划以及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平台的搭建,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徐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J].休閑,2019,12(3):122-125.

[2]吴嗣钧.中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逻辑演进[J].农业科技通讯,2019,12(8):104-106.

[3]孙卿.全域旅游视域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J].当代旅游,2017,15(12):104-104.

[4]税伟,陈烈,王山河.城市化与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开 发研究——以成都邛崃市鹤鸣村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8,12(03):122-123.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新业态“亲子农场”发展研究
新常态下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实践困境及对策
对提升乡村文明旅游活动的研究
民族民间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理念研究
四川山地特色乡村旅游农家乐景观设计探析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