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学习场域实现体验教学

2021-09-10 07:22江珊珊张燕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2期
关键词:场域建构法治

江珊珊 张燕

小学是人认知世界、感知社会,形成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是帮助小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学习法律知识和社会常识的必不可少的课程。基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十分抽象的特点,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情境化学习场域。

“场域”是指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环境所影响。“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情境化场域”就是让学生站在场域正中央,通过他们喜爱的教育元素的影响,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增强他们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思想和情感共鸣,将看似枯燥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外化为各类形象元素,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和学习效果。

建构生活场域,实现生活化教学

小学生往往是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从而获得知识和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建构起适合他们的生活场域,引导他们自主体验,走进生活,学会思考。

“周末巧安排”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中的第2课。这一课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短时段闲暇生活。本课教学生长点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生活实际,判断自己的安排是否合情合理;分清事情轻重缓急,学会优先安排重要事情;能与老师、父母分享自己周末计划,获得家人支持。

教学片段:小组合作学习,周末如何“巧”安排。

1.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

(1)独立阅读教材内容(小宝不可以,这样可以吗),思考:周末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2)选择一项内容,小组内演一演。

师引领提升:周末可以安排学习、健体、休息、交往、劳动等活动。你想尝试哪项活动?

2.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

(1)独立阅读教材内容(怎样安排更精彩),思考:周末生活如何“巧”安排?

(2)小组内交流,归纳出要点,写在彩纸上。

(3)全班交流,将彩纸张贴在黑板上,圈出要点。

师提升引领:周末生活巧安排重在生活有规律,与家长多沟通,先做紧急重要的事情,多安排室外活动等。

这个教学环节,有以下三个作用:一是价值判断,辨析周末生活。以往我们过多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在此教学环节中,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小组讨论和演一演,让学生知道周末可以做哪些事情,如何去做,不愉快的事情不做,并知道如何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二是反思生活,找出生活缺憾。教学根本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去选择和建构有道德的生活及生活方式。通过罗列富有意义的周末生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原来的周末生活单一、无序,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去尝试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三是开动脑筋,安排周末生活。学生知道了周末生活可以安排哪些内容,还要学习如何统筹安排周末生活。这个教学环节可以继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态度和反应,适时调整教学安排,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巧”办法,增强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建构具身场域,引领道德成长

具身认知,也称“具体化”,是心理学新兴的研究领域。具身认知理论主要指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联系,把它引申到德育中,便出现了具身德育。具身德育认为:道德深植于身体与环境、文化的相互作用,身体、环境、文化的相互作用对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具有塑造作用。因此,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经历,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体验感知,提高道德认知,提升道德情操和法制观念,必须建构具身场域。

走出课堂“玩中体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让教学变得对儿童有意义。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风儿轻轻吹》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来到教室外面玩一玩,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寻找风儿身影:风车被风吹转起来了;树枝随风摆动,风藏在树枝上;长发被风吹得飘起来了,长裙随风摆动;房子上的炊烟也被风吹得越来越远了;旗杆上的国旗在飘动……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进一步感受风的神奇,感受大自然的美。

创设实物情境。如在教学《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课前调查学生的书包是自己整理的还是父母整理的。接着请自己整理书包的学生介绍他是怎么整理自己书包的。然后让学生进行快速准确拿出指定书本的游戏,进一步体会自己整理书包的好处,产生学会自己整理东西的愿望,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最后教师准备4个储物箱,箱内零乱地堆放着各种学习用品和无危险的生活用品,教师将学生分成几组,从准备好的箱中找东西,让学生在实物情境中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或原则。由此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设置特定情境。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大家排好队》一课时,教师通过模拟超市购物结账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不排队既是不文明的行为,也是不公平的事。接着创设游戏情境——领奖励的大拇指奖章,让学生在情境中真切感受排队的好处。

建构问题场域,提升思想境界

德育的重要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净化心灵,美化言行。而思想境界的提升,源于体验之后理性的顿悟。体验式教学应当给学生以思辨交流的机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思结合,为他们提供思维交锋的舞台,让他们在思想碰撞中加深体验,实现思想境界的提升。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设计问题,在问题场域中激活学生思维。

例如以《家人的爱,藏在哪里?》这一课题为例。教师先抛给学生一串问题,问学生觉得什么是爱,家人有没有给他们最难忘的爱,他们对家人的要求是什么?教师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去思考相关的话题。最后学生发现自己不懂得如何表达爱和珍惜爱。教师给学生设置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发现问题,为了将情境进一步向深层推进。讨论后,学生也许会问出这样的问题:爱一定需要表达吗?家人给予的爱是越多越好吗?教师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说自己忙于事业,还得照顾孩子,很少顾及年迈的母亲,直到母亲去世才明白,应该多多表达对家人的愛,同时也应该经常陪伴家人。教师建构了问题场域,又在具体的情境里解答学生的疑问,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如何真正去理解道德与法治。可见,学生的解答与提问都是基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思考,是对问题场域的一次自我解读。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入“体验教学”,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引导学生经历真实情境的道德生活,在教和学两方面重新审视其逻辑关系,并对学习本质和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这样,学生才能经历真实的学习,走上美好的自我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黎修彦

猜你喜欢
场域建构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查无此人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