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前教育属于幼儿受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我国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特点以及教学的需求,利用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日常教学。在制定教学方式过程中,要遵循符合幼儿实际需求,同时起到启蒙的作用。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正处于爱玩的阶段,对事物存在较强的好奇心,对其开展学前教育时,可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在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同时,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本文将从学前教育中融入游戏教学的优势展开叙述,并对游戏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做详细介绍。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园教学;游戏教学;优势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3-205
学前教育对于幼儿而言,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学习启蒙的重要时期。在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时,结合幼儿爱玩的天性,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幼儿在玩游戏时不会感觉疲惫和乏味,教师可抓住幼儿这一特点,将游戏与教学内融相融合,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1],使其在游戏的过程中将知识充分掌握,同时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优质的学前教育可为幼儿上小学打下良好基础,使其在步入小学校园时能更快适应新环境,对幼儿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一、学前教育中应用幼儿园游戏的必要性
学龄前儿童的受教育程度还不够成熟,对新鲜事物存在较强的好奇心,在受教育过程中注意力无法高度集中,影响教学质量。幼儿在接受优质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于其整个人生经历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学前教育的要求也更加明确,要求其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应不断更新和优化。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幼儿园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基于传统教学理念基础上,幼儿园游戏已经成为日常教学的核心内容。幼儿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实际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幼儿园游戏教学,符合幼儿的实际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学习兴趣,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应积极应用这一教学方法,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同时,促进幼儿园游戏教学的良好发展。
二、幼儿园游戏教学的优势
将游戏融入到幼儿园学前教育中,可提高其学习兴趣,对身边的事物有充分的了解,并在其中掌握重要的知识。在游戏教学中,可充分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其主动探索新鲜事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主动思考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结合游戏教学的形式,可提高幼儿积极性的同时[2],还具备以下几点优势:
(一)提高幼儿学习动力
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用游戏教学方式,可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另外,作为幼儿园教师,在完成日常教育工作的同时,应注重学习幼儿心理学知识,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其较为感兴趣的事物,并将其做详细总结,将其以游戏的形式融入到教学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加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利用其好奇的心理,引导幼儿不断探索新知识,使其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游戏教学,对于目前幼儿园教师而言,属于较为新颖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教学经验,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游戏教学形式,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实践,提高游戏教学的水平。
(二)提升课堂气氛
学前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将游戏教学融入其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气氛。幼儿园阶段的学生,爱玩是本能,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以锻炼幼儿综合能力为目的,并将游戏带入到课堂中,可以带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玩耍过程中将知识掌握,同时还可锻炼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可将小礼物藏于教室的各个角落里,教师将幼儿进行分组,引导其通过合作的形式寻找礼物。在寻找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找出较为合理的方法寻找礼物所在地。通过这样的游戏方式,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學前教育中应用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中合作教学、探究教学及启蒙式教学等幼儿园游戏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所谓的游戏教学就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将游戏背后蕴含的知识及技能充分掌握。另外,游戏教学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在精神高度集中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因此,在游戏教学中,应不断对游戏内容进行创新和优化,使其保持高度的新鲜感与实践性[3]。
(一)设计创新
国外专家曾表示,游戏可使人类的精力最大化。就幼儿心理学而言,游戏可缓解幼儿焦虑、不安、烦躁等不良心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前教育应将幼儿作为课堂主体,在日常教学中,应对其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格外关注,在设计幼儿园游戏过程中,将“认知游戏”与“动脑游戏”作为主导,结合幼儿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游戏设计,以促进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的形成。另外,在设计游戏过程中,还应注意其合理性,使幼儿对游戏产生兴趣。只有幼儿对游戏感兴趣,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幼儿园教师应以此为前提,在游戏中做正确引导,进一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游戏环境及材料创新
幼儿园游戏应保持环境及材料创新,通过室内与室外交替开展的游戏环境,保持幼儿对游戏的新鲜感。学前教育中,通常只有体育活动在户外开展,而大部分游戏都是在室内完成,长时间幼儿会失去新鲜感,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组织户外活动,使幼儿融入到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例如,教师可定期组织户外亲子活动,通过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我国大好河山,同时增强体能锻炼。另外,在游戏环境的选择过程中,应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选择符合幼儿实际心理情况的环境。而对于游戏材料的创新中,应保证以幼儿安全为基础,在材料选择中,可以将废旧物品,如:废报纸、废纸板、废塑料瓶等作为游戏材料,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同时完成游戏教学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关乎着幼儿未来的发展,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在开展学前教育过程中,幼儿园游戏可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形成,另外,对于幼儿的体能和心理健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中幼儿园游戏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蔺燕. 从幼儿园游戏中谈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思考[J]. 科技风, 2019, 376(8):25-25.
[2]汤丽丽. 从幼儿园游戏中谈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 中华辞赋, 2019(6):226-226.
[3]刘卫莉. 基于幼儿园游戏中谈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分析[J]. 好日子, 2019(24):1-1.
作者简介:桑露莎,女,1996年11月22日,慈溪市,汉,本科,初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