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
我们在阅读《水浒传》时,往往注重赏析梁山好汉的形象,感知他们的人生际遇,感受他们的快意恩仇,实际上《水浒》之妙,绝不仅在“正采人活现”,而是“旁边没要紧的俱极尽人情事理”(清.李渔语)。
下面结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次要人物做浅要分析。
李小二是本节中作者使用笔墨最重的次要人物,文中详细介绍了他的生活环境,语言行动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李小二曾经做过小偷,在被林冲救助后来到了沧州,与妻子共同经营一家小酒馆,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对曾经帮助过他而现在落难的林冲,时时“恭敬孝顺”,是懂得感恩之人。在看到两个东京口音的“尴尬”人来到酒店之后,他安排老婆去偷听,表现出几分小人物的谨慎。揣着报恩之心,他把偷听到的信息告诉林冲,却又怕林冲把事情搞大连累自己,劝说道:“只要提防他便了。”显出几分胆小怕事。林冲被分配到草料场,感到疑惑和担心,李小二却表示出对好差使的满足:“那里收草料时,有些常例钱钞……”,有点贪图小利,是个目光短浅的人。
另一组重要的次要人物,就是陆谦和富安。在这一章节中,作者没有让陆谦和富安直接出场,也没有像描绘李小二一般详细描写。但作者对他们的安排也是颇具匠心的。
他们先是出现在李小二夫妻的眼中。通过李二夫妻的眼去看,他们是很奇怪的人:操着东京口音,行事避人,鬼鬼祟祟,提到高太尉,小声说话,言语中却透着狠毒——要求差拨结果人的性命。这样隐蔽出场后,他们又隐入了文后,消失了。等到再出场时,也是不见其人,只闻其声。隔着一道门,他们的阴毒诡计“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毫无遮拦地闯入林冲耳中。我们看不到他们的脸,但这话无疑让这风雪之夜更加阴冷。本节中,陆谦和富安除了最后被杀现了全身,其他部分都是遮遮盖盖地隐蔽活动,这样的安排很适合表现他们见不得光的阴险行为。
而作者不惜笔墨,大费周章地描写这么些次要人物,目的在于什么呢?
首先,次要人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金圣叹先生认为,李小二就是一个“过场人物”,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而设置的。陆谦等人的阴谋,如果没有被李小二偷听到,林冲就不会知道;林冲不知道,就不会去买解腕尖刀;没有尖刀,也就不会有后文用刀剜心的快意复仇的场面。而且不用李小二的眼隐隐透露陆谦等人的阴谋,后文林冲被调到草料场的情节就会显得奇怪,火烧草料场也没有铺垫,一切都太突兀。
而陆谦、富安更是把情节推向了高潮。没有他们的阴谋,林冲不会被分配到草料场,草料场不会失火,林冲也不会手刃仇人,雪夜上梁山。
其次,次要人物烘托了主要人物。
李小二本是一个酒店跑堂的,因偷窃被抓,得林冲救下,从此感恩向善,他的存在衬托了林冲的侠义心肠。同时他也是林冲坎坷人生的见证人:当日在京城救助李小二时,林冲是80万禁军教头,虽不说炙手可热,却也是意气风发;沧州再见时,林冲已沦为被刺配的阶下囚。这样的人生巨变,通过李小二的眼来表现,更觉真实、凄凉。
清人毛宗岗说到小说中人物的衬托作用时,认为“文有正衬,有反衬”。本文中,李小二是正衬,陆谦、富安自然就是反衬。他们阴狠毒辣,为了巴结上司,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罔顾道德,情谊,可以向“自幼相交”的好朋友下毒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不把人害死不罢休。他们的奸恶衬托了林冲的善良,他们的无能也衬托了林冲的武艺高强:我们看到从始至终他们只敢使阴招害人,不敢与林冲直接动手,这固然有阴谋诡计上不得台面的原因,又何尝不是因为实力不如林冲呢?例如在山神庙,他们三人也推不开的大石头,被林冲轻轻掇开;而林冲在得知阴谋,愤怒复仇时,实力完全碾压三人。
李小二与陆谦富安也彼此衬托。李小二曾经做过贼,品质也不好,得林冲救助后,便改过向善,在有能力回报林冲时,尽心竭力。这份善良与陆谦等人的卑鄙无耻,阴狠毒辣形成鲜明对照。
第三,次要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途径。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我们知道水浒传的主题是“官逼民反”,我们在分析这个主题的时候,看到更多的是被逼上梁山的英雄人物,但是在小人物身上何尝没有体现“官逼民反”呢。
李小二的胆小怕事,生怕惹祸上身,难道不是那个社会逼迫的结果吗?作为无力反抗的小人物,他除了谨小慎微地活着,还有什么保护自己的方法呢?我们甚至有理由认为李小二对林冲的“恭敬孝顺”除了是感恩,应该也带有为自己找个依靠的目的:林冲到沧州时虽是罪囚,但也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的威名和本事自有震慑作用。
陆谦与林冲“自幼相交”,连富安也知道“他和林冲最好”,富安与林冲也素无冤仇,但他们都要置林冲于死地。这固然有他们自身的问题,比如寡廉鲜耻,利益至上,但那个“官逼民反”社会却是他们的无耻行径的孳生地。我们看到在前一章《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中,富安找到陆谦商量计策时,陆谦“一时听允,也没奈何。只要小衙内欢喜,却顾不得朋友交情”。
陆谦奈何不了什么?当然是奈何不了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富安,奈何不了“倚势豪强”的当权高太尉,更加奈何不了到处是权钱交易,黑白颠倒的社会。借用一句薛霸的话来表现一下陆谦的内心,应该就是“高太尉便叫你我死,也只得依他”。既奈何不了,索性痛快舍弃“朋友交情”,讨衙内欢喜再说。因为个性和能力问题,社会没有把陆谦之流逼到反抗的道路上,而是把他们逼向人性和道德的反面。
综合来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小人物,作者才更好地触及到了他想表现的社会生活的根源。
德国诗人海涅说:“在一切大作家的作品里根本无所谓配角,每一个人在他的地位上都是主角。”我们要深入賞析次要人物,充分认识并发掘其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品味经典著作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