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1-09-10 07:22李涌林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渗透教学德育小学语文

李涌林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带领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点、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等,更应该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

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资治通鉴》有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说明,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讲,德育比单纯的知识教育更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现状分析

1、教师忽视德育渗透当前,尽管语文教师已经开始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一时之间还是很难根除。一些教师对学生成绩的重视远超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关注,这就严重影响了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例如,在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只关注考试中会考到的诗文默写,因此严格要求学生背诵,但却忽视了诗词的德育价值。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并没有充分担负其德育职能。2、德育渗透缺乏系统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已经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但在教学中却未能系统渗透,想起来时就会说一两句,想不起来就按照原来的教学安排进行。这种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德育很难对学生形成持续影响,也破坏了小学语文课堂作为德育平台的作用。3、德育缺乏实践和说服力在部分教师眼中,德育就是凭空说教,就是给小学生讲大道理。但是,这种方式恰恰是学生所厌恶的,家长和教师都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样一来,德育教学也就丧失了说服力和影响力,无法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起到应有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路径分析

(一)课中详解,润物无声做好德育渗透

要做好小学语文的德育渗透,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好详解,同时,润物无声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沉浸在课堂里,顿悟在课文中。首先,明确内容的广泛性。小学语文教材包罗万象,德育内容也涵盖方方面面。比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表达的是谁需要帮助,我们就伸出热情的手的思想感情;比如,《日月潭》《黄山奇石》等描绘出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再比如《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反映出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教材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整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透过这些课文深入仔细地讲解,引导小学生在心里种下助人为乐的种子,学会互相关爱,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其次,德育教育要分阶段性。小学1-6年级,每一个年龄段的情感认知和思想领悟能力都不一样,所以教师在课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应注意分阶段,即详解也要用对方式方法。低年龄段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或易于他们接受和操作的游戏,带领他们认识社会、热爱祖国等。而高年级的同学,教师还应通过课外阅读、习作练习等方式来加深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但是,教师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切忌生硬,为课文而课文,也切忌“喊口号”式的德育教育和渗透。

(二)课后作业,于实践中做好德育升华

课中讲解,只是一个“学”的过程,教师在做好德育渗透过程中,除了课堂上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学之外,还有通过课后“作业”中的“做”引导学生做好德育升华。课后作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知识点巩固是必要的,即书面作业。可以要求学生写课文学后感,抄写记忆深刻的词句,也可以是背诵感人的段落等,加深他们对德育的理解巩固,教师通过它可以适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但这紧紧只是德育渗透教育的一环,更重要的作业,应该是“课后实践”。需要注意的是,实践应该紧紧围绕德育展开,也切忌超出小学生的承受能力和承受范围。比如,鼓励学生给辛苦一天的父母泡一杯热茶,给他们捏捏脚,捶捶背,说一句“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使他们学会孝顺父母;让小学生在课后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使他们学会勤劳为家,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引导学生帮助其他小朋友,使他们学会团结友爱,助人为乐。通过“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二者相结合,学生对德育的体会一定会更加深刻。同时,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小学生正确的“三观”。做好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师必须花心思,下功夫,通过课前预习,运用导学案打好基础,课中,润物无声地做好德育渗透,课后,引导学生做好实践,升华德育。总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每一名教师都应重视。

(三)结合家庭教育增强德育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小学阶段,家庭是仅次于学校的重要教育场所,家长的行为和价值观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告知家长学生的表现情况,并要求家长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完成课堂上布置的德育任务,为学生提供德育实践机会。

(四)深化德育对学生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循序渐进,更需要系统化地推进,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持续性的影响。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道德认知水平分阶段开展德育。

结束语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有天生的优势。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渗透德育,不仅要讲究方法,更要重视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小学语文教学中道德教育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才能深刻改变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参考文献:

[1]潘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20.

[2]秦晓丽.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8):48-49.

[3]常世明.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112.

[4]袁樂.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探析[D].渤海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渗透教学德育小学语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探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渗透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浅析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低碳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