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英杰
在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教学重点,不但可以借助体能训练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也能够向学生渗透良好的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将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让高中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以减缓学业带来的压力,和负面心理的影响,最终实现体育学科综合育人的教学目的。
1 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学生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而这也是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体现。学生的性格都各不相同,有内向、内敛、暴躁或冷静。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通常都是各自完成教师所分配的训练任务,没有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这样的课堂就显得沉闷无趣,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而体育教学的开展,目的是要让学生锻炼身体,拥有强健的体魄,同时减轻文化课学习带来的压力,让高中生能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故而,教师必须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体育精神及意识,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成长。
体育教学作为一种集体性的教学,同样可以丰富多彩,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应在日常学习中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帮助高学生在体育课堂活动中,通过团队合作加强人际交往,使其能拥有健康的心理去面对未来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开展相应的集体性比赛或游戏:拔河、接力比赛等都是较好的选择。当高中生通过团队合作获得勝利的喜悦,就能使其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这样的体育活动不但能让高中生加强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集体观念,还能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沟通互动强化其人际交往的能力,进而促进高中生以健康的心态全面发展,不断进步。
2 有效进行成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随着高中生学习压力的逐渐变大,通常会使其产生极大的心理压抑现象,这样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将是一大阻力。而信心则是学生能够积极学习的动力,作为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擅长利用学生的长处及优势,积极引导,并将表扬作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加强高中生体育锻炼意识。体育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方法,让高中生能够有效的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与动力,帮助其树立自信心,进而促进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得以身心全面发展。
例如,针对一些体质较弱的学生,体育教师不但要运用合理的训练方法,还应帮助其树立信心,用鼓励表扬的方式让学生接受挑战,循序渐进的强化其体质。以长跑训练为例,教师针对体质弱的学生,可以先制定较为容易达到的目标,比如学生在以往进行长跑,800米用时7分50秒,这时体育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制定7分20秒为目标,积极鼓励其接受挑战,当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达到了规定的目标,就会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教师也应给予一定的表扬,这样就能有效的帮助高中生树立信心,同时教师也可以逐渐加强学生的训练难度。当学生对自己拥有了足够的自信心,那么就会在信心的推动下,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爱上体育运动。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状态就会逐渐变得积极健康,进而促进其在日后的学习发展中不断进步,全面发展。
3 创造良好学习环境,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师应注重与高中生做到友好相处,以良师益友的身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让体育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活跃,以激发高中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并在所创造的良好学习环境下对学生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有助于让高中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对体育学习有正确的认知,教师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
例如,在体育学科的课堂中,难免会有竞赛类的活动,比如长跑比赛、短跑比赛、跳绳比赛及各种类型的接力比赛等,在教师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成绩不佳甚至是失败的学生进行鼓励、劝导,同时引导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他人进行帮助。这样不但能让高中生养成勇于面对失败的良好心理,还能使其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个人素养,并有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这样良好学习环境下,无行中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让高中生能够拥有健康且积极向上的心理,进而促进其能够在学习发展中不断进步。
4 总结
体育学科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占比越来越重,对于学业繁重的高中生而言,除了要拥有健康的身体,更要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并寻求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十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