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燕
摘要: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初中语文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一些重难点的语文问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的出现正巧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这一弊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关键字互联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4-042
引言
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也早已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为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虽然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本文将围绕“互联网+教育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探微”这个题目展开讨论,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共同推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的发展。
1为什么要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初中语文教学。
1.1获取知识更加方便。
传统教学方式只是老师利用课本、黑板、粉笔开展教学活动,当遇到一些需要拓展的知识时没有办法及时查阅资料,只能留到课后让学生做为家庭作业去翻阅相关的书籍才能查到,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而互联网教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在课堂上遇到问题时随时的去网上查阅相关的文献,节省了时间。长时间的发展下去学生就形成了一种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去网上查阅的习惯,为学生拓展自身的知识提供了条件,进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1.2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老师在讲课之前提前备课,讲课的节奏都要由老师来掌控,而且老师在备课时也无法知道学生上课时会提出哪些疑问,一但在讲课时有学生的提问超出了老师能够解决的范围不但会影响老师的教学口碑,还会影响学生拓展知识,而互联网教学的出现正好可以改变这一局面,老师完全可以按照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备课,当上课时遇到学生提出一些超出范围的题目时就可以去网上查找,并向学生讲解。
2当前语文教学现状。
2.1学生对语文提不起兴趣。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甚至是学生本人都存在着一个错误的认知,他们觉得语文没有那么重要,只要把数学等理科成绩提上去之后就可以了,而语文只要简单的学学就够了,以至于学生在语文学科上花费的时间都不及其他学科的一半,这种情况长期的持续下去不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成绩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2.2傳统语文课堂过于枯燥乏味。
传统的语文课堂太过于枯燥乏味,再加上教学方式的单一学生很容易在上课时走神,不能以高度集中的状态去听课长时间的发展下来自然会对语文成绩造成影响。而且语文的学习也不向学生想象中那么简单的一背知识点就可以考出好成绩那么简单,它也是要花时间去钻研的一门学科。
3针对互联网+教育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的有效解决方案。
3.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互联网教学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建造一个简单的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创设的情景走进课文的内容进行学习,老师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声音等形式将课文完整的展现在学生眼前。
举个例子:在讲解《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提前去网上搜集一些自然界的声音,在讲课时放给学生听,这样一来学生仿佛置身于自然界之中。在课堂结束之后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在布置一项任务,让他们将大自然中的语言进行分类,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分类的理由,这样一来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知识进行拓展,更好的发展自身。
3.2搜集网络素材,拓展学习语文的渠道。
与传统教学方式最大不同的就是利用互联网教学可以随时随地的对知识进行拓展,虽然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拓展知识但是相对花费的时间要久一些,而互联网教学花费的时间要少的多,查阅起来相当便利,更加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举个例子:在讲解《安塞腰鼓》这一课时虽然老师已经提前准备了一些相关的材料但有些同学还想了解一些关于它的其他知识,如果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出于对时间的考虑老师会让学生们到课下去查阅相关的书籍,这样会打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利用互联网就可以及时的去网上查阅资料,不仅省时省力,查到的结果还比较全面,更利于学生拓展知识。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互联网的背景下发展初中语文是一件十分有必要和明智的事情。特别是对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有可能会让他们产生厌烦的心理。同时互联网教学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语文课堂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知识共享,最大限度的实现了教育的公平性。而且互联网本身就具备传统教育没有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借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汪真军.“互联网+"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渗透[].科技风, 2020( 18) : 125.
[2]马进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