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慧峰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健美操教学地位逐渐提升,为达到机体素质提升等目标,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法与理念的优化。要求教师充分意识到形体训练对健美操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积极促进作用,在课程设置与教材规划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调整,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氛围中,不断提升专业的知识技能水平,尽快达到健美与健身及健心的健美操运动目标。
1 健美操与形体训练间的联系
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通过科学的形体训练,利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机体功能的提升,促使健美操的动作更加规范,促使健美操的训练过程更加系统,更利于达到塑形等运动目的。健美操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广泛,而形体训练只是健美操的一种动作,两者的概念不能混淆。健美操整合了舞蹈与娱乐及音乐等范畴,学生在音乐旋律中跳跃与转体等动作,属于可强身健体的有氧运动。但不同层次的健美操运动,对练习者的心肺耐力与肌肉力量及肢体柔韧度等方面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形体训练中,对学生的各身体部位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利于纠正学生的不良状态,达到塑造标准的形体动作与构建优美的身姿及规范练习动作等训练效果。形体训练中的项目,始终贯穿于健美操技能训练的全程,利用运动套路与运动器械等要素,帮助学生尽快达到动作标准的训练效果。
2 形体训练对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影响
2.1 塑造健美的体形
受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与教师的职业素养水平等因素影响,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强,不利于体育塑造学生形体美等作用价值的发挥。随着学习难度与压力的增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逐渐压缩,在体育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形体训练与运动指导,将不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与健美形体的塑造。高校健美操普遍存在教学形式化与内容滞后性等问题,相对于形体的塑造,更注重动作技能的传授与指导,不利于健美操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高校的健美操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形体训练,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动作与姿态形体,尤其注重學生的腰部与颈部等位置的形体塑造。通过对学生不规范形体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柔韧度与肌肉力量等身体素质,利于发挥健美操提升气质美与形体美及强身健体等方面的作用价值。尤其是对女学生来说,虽然热爱健美操运动项目,但身体在运动中的耐受度不强,直接影响健美操教学的普及推广。因此在形体训练中贯彻循序渐进等原则与以人为本等教学理念,更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形体训练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除此之外,应当丰富形体训练的方式与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针对性的锻炼学生的形体平衡性与形体美,以尽快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健美操的形体美感,推动健美操教学的改革。
2.2 提升气质与审美意识
在健美操教学中,通过训练学生的动作协调性与节奏感等能力,能够带动学生整体气质的提升与精神状态的改善,从而达到形体与精神面貌统一的训练效果。通过形体训练矫正学生的走姿与站姿等姿态,更利于形成标准化的身心形态。形体训练是系统性过程,层次性的形体训练过程,更利于学生认知水平与审美意识的提升。在经验与审美意识等能力的发展带动下,更利于强化学生形态的内在美与外在美,间接带动学生的生活习惯的规范与坚强意志的塑造,实现形体训练效果事半功倍。在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审美等能力,可间接带动学生审美品位与鉴赏能力的强化,促使学生更注重形体美外在形式的塑造与体现,更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由此可见,形体训练可塑造学生健美的体型,更利于提升学生审美意识与气质等综合能力,实现美育与体育等教育的有机整合。在形体训练中应当灵活运用快慢适中与刚柔相济等原则,促使学生的形体艺术美得到充分体验。在健美操艺术创造的过程中,通过形体艺术的表现,更利于学生审美鉴赏等能力的发展,从而自主构建人文主义素养,以尽快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2.3 提升艺术修养
随着健美操内容体系的不断拓展,尤其是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融入,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随着素质教育与全民健身等理念的融入,高校健美操的教学,从以往的知识技能传授,逐渐向艺术塑造与培养学生艺术修养与陶冶情操等方向发展。在健美操的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还需借助舞蹈与音乐等辅助手段,通过学生感情认知的升华,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健美操的组成要素丰富,包括音乐与舞蹈等,也是形体训练不可或缺的要素。尤其是流行音乐的引入,能够带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利用音乐的律动,带动学生节奏感与协调性的提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健美操的艺术魅力。综合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与舞蹈表现技巧,利于带动学生健美操技能水平的提升。音乐营造的意境,能够让学生对形态美的感性认知逐步向理性认知的过渡,更利于达到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等教学目标。
2.4 提高身体素质
健美操中的形体训练,离不开动作技巧与器械道具的运用,更利于达到塑造形体曲线与强身健体等教学目的。如在把杆的基础练习中引入定位姿态调控的训练方式,可控制学生的身体姿态与造型进行控制,强化肌肉的调控能力,提升身姿的优美度。肌肉训练是形体训练的核心,但健美操中的力量训练难度较大,尤其是在腰部的肌肉力量训练中,可采取平板支撑等运动方式达到减脂与塑性等目的。
3 形体训练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对策
3.1 完善课程体系
形体训练是高校艺术类体育项目的重要基础,通常以形态训练与姿态训练为主,但训练中的动作不同,学生在反复训练中掌握基本姿态,更利于达到建立优美的姿态与健美的体形等目的。而强化身体的协调能力与各部位的控制能力及重心掌控能力,是建立动作形态美的重要前提。但形体训练是系统性工程,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形体训练的学期,逐步完善形体训练的教学内容体系,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2 优化教学内容
在健美操的形体训练教学中,由于形体美的塑造需要系统训练,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应当强调训练效果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依赖课堂内容,更应当合理安排活动内容与时间。强调积极参与形体训练的重要性,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终身体育等意识的形成。遵循教育性与趣味性及实用性等原则,从构建形体美与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等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在提高形体表现力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动作练习前帮助学生理解动作,在练习中注重眼神与头部位置的配合。在审美意识的强化教学中,首先应当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用教师优雅的仪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其次强调内在美,适时适度的引导学生充分自我的内心世界,使其形体表达更加优雅和谐。
3.3 加强场馆设施建设
加强健美操场馆等设施的设置,利于夯实体育教学活动展开的条件基础,促使教学活动顺利展开。高校管理人员应当加强现状分析与资源整合,本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原则,多借鉴优秀的设施建设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调整,以满足教学活动展开的要求。在地板等材质的选择上,应当以安全的形体训练要求为主,如选择木质地板或地毯等。在场馆内设置录像等辅助教学设备,如利用多媒体播放规范形体训练的动作要求;利用录像设备回放学生的动作,给予针对性的点评与指导;利用白板教学设备,多角度分析与标注学生练习动作的变化,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标准化的动作。设置垫子与健身球等器械,满足学生素质发展的各种学习需求。
4 总结
在高校健美操中增设形体训练,利于培养学生优美的姿态与挺拔的体态及文雅大方的仪。教师应当加强对形体训练的重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技能,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及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切实发挥健美操形体训练培养学生高雅情操与品味的作用价值,从而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公共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