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对运动人才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实现运动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培养教练人才,改正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缺陷,提高新时代体育教育的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调查分析法,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分析。许多的体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教学质量方面却出现了不同层次的问题,文本以少年体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困境和战略创新为基本点,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1 前言
目前中国体育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一代代体育健儿奋勇拼搏而来,是一代代体育工作者一日复一日不怕辛苦训练而来,也是我国倡导“三个协调”的正确决策呈现出来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背景下,加强边远山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有利于探索体育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有利于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松溪地处福建省北部山区,全县人口16万,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5.11亿元,是福建省十二个经济欠发达山区之一。松溪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成立于1976年,现有编制三人,班队有篮球,足球,武术散打,跆拳道,武术套路,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网球,田径,射击,柔道,摔跤,拳击等项目,从少体校成立至今为我省输送了近二十名专业运动员,其中叶浠君,伊晓维,林奎,江凡,叶珍羽,蔡希雅,黄光森等运动员,在全国青少年锦标赛,青运会,省运会,洲际赛,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屡获佳绩,符合边远山区典型样本的基本条件。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在图书馆和资料室网上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相关体育政策法规。
2.2 访谈法
通过对县少体校武术教练员马麟和篮球教练员廖晨星等进行访谈,在访谈中探讨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问题,怎样引进优秀教练员,以及在实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运用更加科学的训练方法进行运动员训练等问题进行交流。
2.3 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松溪县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备战市运会”的调查研究进行具体的实践研究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目前少体校发展现状与困境
3.1.1 专业教练员稀缺
2012年三定方案后,少体校正式教练员编制只有三个,面对每四年一届的市运动会,按要求每个县至少要参加9个项目以上,所以至少要组织九支队伍备战,而少体校只有三个教练,根本无法带这么多项目,可是就是这三个教练还要被文体旅局抽调到局机关从事机关体育股事务情工作,根本无法带队,目前真正带队训练的教练只有一人。
3.1.2 缺少训练场地
松溪县少体校原有七个室内场馆,从2020年7月开始7个室内场馆被县城投公司,以国有资产的名义,集体打包租给了两家体育产业公司从事体育产业活动,进而使武术套路,武术散打、跆拳道没有训练场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游泳等项目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1.3 训练及比赛经费困难
检验竞训好坏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竞赛成绩,一个是向上级输送人才,而比赛就牵涉到经费,由于训练经费缺口较大,所以不得以采取社会办班,少体校购买服务的办法,让运动队得以维持,而购买服务的经费也只是象征情的少量补助,经费困难,所以比赛时,只能让少数可能取得成绩的优秀运动员去比,尽量精简。
3.1.4 教练员素质参差不齐有待提高
聘请的教练大部分为老教练,思想守旧,专业知识更新不足,教练员的组合不科学。按照现代体育项目教练员团队的构成来看,必须有主教练,助习教练,体能教练,营养训练师或营养搭配师,视频剪辑师(含摄影人员)队医、数据团队等人组成。所有的运动队教练组都无法达到要求,可见训练水平仍处于一个低端、口传心授、最原始的状态,长此以往要想出好成绩,出好苗子,可能性不大。另外由于老教练多,主动学习不够,知识更新节奏慢,又不愿意参加新课程培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没有新意,还是老一套,吸引不了队员训练热情,调动不了队员训练的积极性。
3.1.5 宣傳力度不足
70年代,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广泛,少体校是香饽饽,家长以能够送小孩进少体校训练为荣,特别是比赛场上,那是全家总动员,为孩子加油,取得佳绩,光宗耀祖,又是分配工作,单位抢着要体育人才,尤其是群众基础比较好的项目,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项目的优秀的运动员,基本都是科局领导出面招揽,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对基础少体校人才的选拔形成巨大的冲击,优秀的运动人才向上级输送是极少数的,现在是每当教练发现一名好苗子,那也是全家总动员,动员身边的所有关系,动员家长同意让苗子运动员来训练和同意向上输送,这与当前少体校的宣传力度不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还有就是人们对体育拔尖人才的认识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和当下对体育拔尖人才的使用不当也有紧密关联。
3.1.6 项目过多,质量一般,精品少,造成资源分配困难
目前县少体校班队16个,期中能够在市以上锦标赛作为拳头项目只有三、四个,还是以个人项目为主,大集体项目几乎没有拿冠军的可能,小集体有一些,在目前经费少,场地缺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有争取最大的最好的成绩,是需体育管理者思考并加以解决的。
3.2 少年体校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究
3.2.1 在县少体校这个层面上进行顶层设计,建立近、中远、期少体校竞技体育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以2022年福建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为契机,努力实现五块金牌为最低保证线。重点抓好武术套路,武术散打解决无馆训练问题,与松溪县人民小学合办武术套路项目,利用人民小学的场地,为武术套路项目暂时解决没有室内场馆的困难。
(2)中期目标,以2025年全运会为目标,力争有松溪培养出来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并取得佳绩,积极引导教练抓好苗子的输送工作,在游泳,武术套路、柔道、跳水、蹦床、攀岩等项目上向省竞技中心输送运动员,同时加强对已输送到省竞技中心运动员的跟踪管理,解決好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协助中心教练,做好运动员的思想工作,为运动员出成绩创造更优越的条件。
(3)远期目标,以2028年夏季奥运会为目标,力争有松溪县培养的运动员参加2028夏季奥运会。
3.2.2 运动人才的管理
强化运动人才选才关口的管理,由于经费不到位及严重缺口,等待和观望是不可能解决,所以少体校只能立足在当下的条件上采取“乡下木偶,乡下抽”的方式来解决,就是以社会办班的形式把项目队伍拉起来,要求教练员依照本项目的特点,加强人才管理,对优秀的苗子争取向上输送,不要抓在手上不放,少体校督促教练员做好优秀苗子的建档立卡工作,每半年巡查一次,检查重点队员的训练质量,促进人才的成长。
3.2.3 教练员队伍的管理
与教练员签订成绩目标协议书,加强教练员队伍的管理。
对两年未能实现目标成绩的教练给予解聘。少体校与所聘教练签订成绩目标协议,出机制加强所聘教练员的队伍管理,每年召开一次教练员座谈会,即是总结一年的竞训情况,也是给教练员们一个平台,互相交流,晒业绩,说困难,鼓干劲,为来年的业训工作加油鼓劲,让教练员们有一个归属感,危机感。
3.2.4 加大宣传力度
少体校要会同体育主管局、教育局、融媒体中心的横向联系,对参加各级赛事的运动员加强正面报道,可以邀请媒体的记者,随队全方位进行报道,对取得参加全国锦标赛的松溪输送运动员加大媒体曝光度,形成电视,纸质媒体和新媒体全方位覆盖。提高公众对竞技体育的认知,感受竞技体育的魅力。把优秀的运动员,推荐给松溪县青少单位去表彰,让家长有“得此之子,还复何求”之感,进而把少体校的队伍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3.2.5 推进优势项目,提升业训队伍的竞技业绩
确定在近期目标中,成为全市运动会金牌获得者为重点培养人员,积极向上输送,加大资金支持,人员配置,场地器材的投入度,让优势项目,优秀运动员,成为少体校的“名片”或者“符号”,进而带动整个业训队伍的全面提升,为业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研究结论
4.1 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对运动人才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供桥梁。
4.2 重点抓好体育后备人才,运动员业余训练的科学管理。
4.3 教练员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4.4 如何抓好专业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后备人才的培养,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机制、保障机制,都是体育人必须面对并深层思考的问题。
4.5 实施奖励政策以及大力度宣传给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信心。
4.6 业余体校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存在着不足的因素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5 研究建议
5.1 边远山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诸多困境,不但要单纯从现有的机制层面进行探索,更需要从乡村振兴的角度谈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以便在更高层面上取得共识。
5.2 边远山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其实不仅仅是专业体育人才的培养,更是推动乡村体育教育全面发展,有利于精准扶贫。
5.3 可以创新乡村体育人才机制、推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从文化的角度,能够参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作者单位:松溪县少年儿童体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