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芳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的发展势不可挡,因此对于高职阶段青少年身体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培养出更多高技能型复合人才,以实现快速上岗,具备充足体力和精力,进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基于此,提出了“职业体能提升”理念,重点探究了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基于“职业体能提升”教学模式的创建策略,如构建“以生为本”的高职体育学科菜单式课程包、建立个人职业体能提升档案等,期望能够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同领域体育教师提供一定教学思路。
1 引言
职业教育是完整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实现青少年就业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社会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新市场、新行业不断出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契机。而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体能是推进体育课程与职业相互衔接的关键,也是缩短学校与职场过渡时间的重要教学策略。因此提出“职业体能提升”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从体育课程创新的角度出发,为培养具备良好职业技能、抗压能力强的优秀社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 构建“以生为本”的高职体育学科菜单式课程包
高职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增体能的关键时期,结合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要发挥职业体能提升教学在学生求职中的重要作用,按照不同专业设计适合的课程包,简称为“菜单式课程包”。例如,针对旅游专业高职生,可设计三种运动类型的体能训练课程包,如登山运动(高耗能)、户外拓展训练(中等耗能)和放松休闲的体育运动,将这三种不同耗能类型的体育运动项目结合在一起,能够与旅游业从业技术人员对于体能需求相一致。旅游从业技术人员大部分时间都是站立和行走为主,对于腿部力量和耐力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因此登山运动对于增强下肢力量和综合耐力素养具有积极效果。其次,通过拓展训练,能够提高旅游专业学生交流和沟通能力,通过团队协作,适应对于不同体能水平需求环境;最后,通过放松休闲类运动,如游泳,能够锻炼高职生的心肺功能,对于保护各个关节也具有积极作用。
3 建立高職生个人职业体能提升档案
按照不同专业对学生体能训练的水平进行分类归档,同时也要结合职业体能素养生成模式,对应职业体能的类型进行分组整合。例如,坐姿类的职业一般包含有会计、文书、设计和IT行业,根据行业体质特征和身体素质的基本需求,可设计上肢耐力训练、腰腹训练和肩颈耐力训练内容;再比如机械专业,主要涉及到上下肢力量的训练、身体协调性的训练等,适宜的体育运动项目主要包含有健美操、形体、太极拳、篮球、排球等运动。要将职业体能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归档,按照高、中、低三个层次开展高职生职业体能训练内容,以引导学生参与积极性为主,以适应高职生职业需求为根本,为创造良好的职业体能训练环境提供理论支撑。在高职生职业体能训练档案建立的过程中,应对所有高职生的综合得分、BMI、耐力、速度和柔韧性等进行整合归档处理,借助互联网、云平台等信息化技术,能够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调取任何一个高职生的体能训练水平变化曲线,为后续职业体能提升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4 优化职业体能训练模式的评价体系
传统型体育课程教学评价往往是由一名教师进行的,这样容易导致评价指标不统一,而基于职业体能提升训练教学模式的评价中,需要多名教师共同参与评价指标的制定,这样使得评价的过程更加客观公平。例如基于“课程包”的职业体能体育教学办法中,其中满分为100分,60分及以上为及格;出勤和各个训练项目技术评定分值为60分,体能综合素质总分为30分。体能技能评价中,60分值中,每项体育技能评价为20分,最后由教师进行汇总整合。此外,每个高职院校职业体育技能提升的教学模式存在不同,因此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积极开发适宜的课程教育教学环境,不能够“千篇一律”。同时,也不能够搞“特殊化”,而应结合高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在综合各个专业对于体能训练质量要求的基础上,选取适宜的体育技能训练教学模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职业体能训练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创建策略众多,改革的空间非常大,本文仅仅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改革方向,至于是否合适高职学校自身基于职业体能提升教学策略的实施现状和环境,还需要高职院校自身进行衡量。基于本文论述,通过引入课程包的职业体能体育教学模式,构建了与高职生专业相匹配的菜单式体育教学模式,总体上看,高职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可获取到更多丰富的体能训练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对于提高基于职业体能训练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作者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