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霞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对此,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有趣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其次,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增强学习的生动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解答形式新颖的练习题目,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本人就只要从这些方面谈一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3-008
从目前来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将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过度的颗粒造成学生难以深刻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低下;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只能以背诵和练习的方式来巩固,而不能够获得深入的理解;同时,学生在解答练习题目时,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不能够大胆的发挥独立思考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一、引入有趣问题,激发探究意识
在目前小学生普遍面临着繁重的学习压力,因而会将数学学习简单的看作应对考试的思维活动,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不能够全神贯注的跟进教师的讲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有趣问题引入课堂中,让学生产生解决的欲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动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时,表示可以引入相关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比如,教师可以设定如下情景,让学生进行思考:“某商场想要了解顾客在夏季时最喜欢的一种款式的短袖,以此决定调货量,怎样能够得出正确的结果呢?”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现出与商场有关的图片,让学生在观看中产生轻松愉悦的感觉。学生能够发现商场中的短袖款式是多样的,必须分别进行调查,并作出比较,才能够得出结果。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大体浏览教材内容,学生能够发现本课学习的条形统计图知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所提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对本课知识展开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能够以有趣的生活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有效增强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二、进行手工制作,获得生动理解
在很多的课堂中,学生需要记忆大量的数学概念与公式。但由于这些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学生往往难以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并会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手工制作,运用具体的模型来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生动记忆各方面的知识,有效提升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对本课知识进行生动理解。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对此,学生能够广泛联系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定理,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一定理,通过量角器来设定小木条的摆放位置,然后将四只小木条钉在一起,制作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怎样能够十分便捷地制作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对此,这事可以让学生将小木条进行随意拉伸,展开观察。学生能够发现平行四边形在拉伸的过程中,有时会变成一个长方形。因而可以直接用四只小木条制作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将长方形进行随意的拉伸,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以手工制作的方式对课堂知识进行生动的理解,有效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三、展开趣味游戏,活跃学习氛围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后,很多的数学练习题目形式十分的新颖。学生由于思维能力不足,往往不能够迅速找到解决的方法。同时会由于思维的惰性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趣味游戏对题目的情境进行模仿,从而让学生生动的解题目中的要素,有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鸡兔同笼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游戏,幫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模仿兔子蹲在地面上,表现出兔子有四条腿的情景;然后让一些学生模仿小鸡站立在地面上,表现出小鸡有两条腿的情景。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增加模仿兔子和鸡的学生的人数,并让学生不断的清点腿的数量,从而确定兔子和鸡的数量。在模仿的过程中,我是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小鸡的叫声,以及兔子蹦跳的动作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投入性。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趣味的游戏生动理解数学知识,有效增强解答问题的能力。
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展开趣味游戏等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深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05):24-32.
[2]宋宜秀.基于“思维可视化”理论的小学数学课堂重建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