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菁葆
摘要:关于丝绸之路上的印度琵琶历史,国内还没有专门的研究,虽然有一些文章提到印度琵琶,但是缺乏系统的介绍与研究。特别是有关五弦琵琶的历史,过去都认为是发源于印度,实际上美索不达米亚才是长颈直项琵琶的發源地。传入希腊后形成一种叫pantur的梨形棒状直项琵琶。随着古代希腊音乐文化的东侵印度,五弦琵琶才在pantur的基础上完成。
关键词:丝绸之路 琵琶 东渐 印度
一﹑印度历史概述
印度文化历史悠久、根基深厚,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在印度辉煌灿烂的文化体系中,印度的宗教文化是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古代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最早可追溯到印度河流域出现的“哈拉帕文明”和“吠陀文明”。早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为公元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发掘的遗址,分别位于印度河的上游和下游)为中心的文化成为了印度文明史的开端。哈拉帕文明是由较早到达印度次大陆的达罗毗荼人所创造,它对后来出现的吠陀文明有着深刻的影响。吠陀文明是雅利安人创造的文明,从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进入次大陆以来便成为了印度文化的主体。
吠陀文化在印度文化体系中有着深厚的影响,如今占据统治地位的印度教,亦为以吠陀文化为主体的婆罗门教与当地多种教派合并的结果,其中,印度教的宗教教义在印度文化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极大地影响着印度社会的文化变迁。同时,印度教将宗教仪式作为宗教实践的主要形式,恒河火祭仪式成为印度教宗教实践的典型代表,这种结合了音乐、语言、文学、肢体动作等多种因素为一体的宗教仪式成为了宗教思想代代相传的重要手段,促使印度教教义渗透到印度教徒的生活中①。
历史上,古代印度包括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的领土,是当今南亚次大陆的地理统称。印度北枕西喜马拉雅山脉,南接印度洋,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它是连接东西方海上交通的重要通道,占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印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它使得印度成为世界上文明最早开化的国家之一。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之间,波斯国王居鲁士二世、大流士一世先后入侵印度,使印度河流域一带并入古波斯帝国版图,这样,波斯人的文化、建筑和艺术便进入印度西北部一带,这些因素也永久性地留存在印度的宗教建筑和艺术之中。波斯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持续到希波战争时期,波斯入侵希腊时,薛西斯一世还从犍陀罗等地调集了一支军队参与了战争。波斯人对西北印度的控制至公元前4世纪。
二﹑古希腊传到印度的琵琶
公元前334至公元323年之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率领马其顿——希腊大军征服古波斯帝国,全面征服小亚细亚、伊朗和中亚巴克特里亚。公元前328年,亚历山大大帝入侵旁遮普地区,三年后,马其顿-希腊人被迫撤出印度。亚历山大的远征给中亚和印度带来了遥远西方的古希腊文化和艺术,马其顿-希腊人在征战的路途中建立了无数希腊化的城市建筑,给遥远东方带来了古典主义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给东方各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远的文化印迹②。
印度的历史错综复杂,从希腊人入侵到贵霜人建国,从贵霜衰败再到嚈哒入侵,西北印度的历史错综复杂,希腊人和北方南下的很多民族在这里先后建立国家。但至少我们有必要把印度上古历史的几个重要阶段弄清楚。其次,对于艺术史来说,古波斯人和亚历山大的入侵对于印度都极为重要,这样,我们可以解释,在佛教艺术中除了印度本地的特色,那些波斯因素、希腊化艺术等因素是从何而来(图1)。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长颈琵琶西渐到欧洲后,首先在希腊产生了新的棒状梨形长颈琵琶。因为两河流域阿卡德人继承了苏美尔人的传统。他们对苏美尔人的乐器做了修改,并补充了本身独特的成就,并用pantur来称长颈琵琶。这种乐器的名称与乐器本身都传到了古希腊,古希腊(塔纳格拉)雕像中描绘的pantur,是公元前2世纪的文物,这个乐器中保留了琴体部分,琴头已经剥落。但是与后世印度五弦琵琶的造型还是非常相似的。这种乐器对印度的琵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③。
虽然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之间,波斯国王居鲁士二世、大流士一世先后入侵印度,使印度河流域一带并入古波斯帝国版图,这样,波斯人的文化、建筑和艺术便进入印度西北部一带,但是,印度人没有采用波斯人的曲项琵琶,而是在希腊琵琶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五弦琵琶。
三﹑贵霜王朝时期的琵琶
贵霜王朝建立于公元1~3世纪,领土从阿姆河流域至恒河流域,是印度历史上的大帝国。贵霜王朝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与融合,发展了印度﹑希腊﹑罗马、波斯多种文化相混合的贵霜文化。贵霜时代初期,佛教由早期的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转变。这一时期佛教雕塑艺术在希腊雕塑艺术的影响下,发生了重大变革。贵霜王朝的时代是佛教舞蹈艺术兴盛的时代,其艺术风格从古风风格向古典风格转变。
传说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国王米南德,亦称弥兰陀,曾与印度高僧那先比丘讨论佛教教义,后来编纂成佛教名著《弥兰陀问经》,汉译《那先比丘经》。在米南德发行的钱币上镌刻着佛教的标志法轮。由于希腊文化的渗透,巴克特里亚变成了犍陀罗艺术的摇篮④。
贵霜人亦称印度——塞西亚人,原系中国敦煌与祁连山一带的游牧民族月氏的一支。公元前2世纪,月氏受匈奴逼迫西迁,约公元前130年移徙到乌浒河流域,占据巴克特里亚。
贵霜全盛时期的统治者迦腻色迦(约公元78~144年在位)。征服了东印度恒河流域中游,势力远达贝拿勒斯,把贵霜统治中心从中亚移至犍陀罗地区,定都布路沙布逻(今白沙瓦),史称第二贵霜王朝(约公元78~241)。迦腻色迦称霸中亚,君临北印,使贵霜帝国与中国、罗马、帕提亚并列为当时世界四大强国之一。当时犍陀罗是中国与罗马之间通商的“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中心。
马图拉(旧译秣菟罗,或译马土腊),距今印度首都新德里东南141公里,位于北方邦恒河支流耶木纳河西岸,地處连接印度中部与西北部的交通要冲,恰恰在犍陀罗、华氏城与西海岸之间商路的交叉点上,因此马图拉自古是商业繁华的重镇,霜时代又成为贵霜帝国的东都。贵霜时代,马图拉雕刻在贵霜王室庇护和城市贵族、富商、名妓与高僧赞助下日趋繁盛,形成北印度一大艺术流派——马图拉派。马图拉与犍陀罗并列为贵霜艺术的两大中心。
贵霜时代,南印度安达罗国的一大艺术流派——阿马拉瓦蒂派与北方的两大艺术流派犍陀罗派和马图拉派鼎足而三,并立争雄⑤。
贵霜王朝的琵琶图像如下:
1.这幅壁画刻画了六位乐人形象。中间一位正在演奏琵琶。左手执拨弹奏,右手按弦。共鸣箱是梨形,比波斯的小。似乎是曲项琵琶,图中描绘的不太准确(图2)。
2.这是描绘菩萨下凡众乐师迎接的图像。下方一位正在演奏五弦琵琶。因为有5个弦轴。共鸣箱是梨形,长颈直项琵琶。还有一位演奏横笛,其他翩翩起舞的舞者几乎是裸体的姿态(图3)。
3.这幅浮雕已经脱落,只可以看见半幅图像。琵琶是梨形,演奏者右手执拨弹奏,琴体上半部分已经脱落。应该也是棒装的直项琵琶(图4)。
4.这是伎乐供养图,上方悉达多王端坐,周围伎乐供奉。图下方有一位女子长者弹奏五弦琵琶。右手执拨,左手按弦(图5)。
5.这是供奉悉达多菩萨画像的一幅特写。一位女子裸体,身披璎珞,正在弹奏琵琶。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是五弦琵琶,不仅有5个弦轴,还刻画出5根琴弦的图像(图6)。
6.这幅壁画描绘了供奉悉达多菩萨的全景图像。人物形象众多,其中一位正在演奏琵琶。从图像中明显看出是五弦琵琶(图7)。
四﹑笈多王朝时期的琵琶
公元4世纪初叶,笈多王朝(约公元320~550年)从北印度比哈尔一带的古国摩揭陀崛起,继孔雀王朝之后,建立了印度人统一的大帝国。320年,旃陀罗笈多一世(约320~335年在位)创始笈多纪元,定都华氏城。其子沙摩陀罗笈多(约335~376年在位)征服了北印度全境和中印度大部,举行了马祭大典,远近诸国纷纷臣服。旃陀罗笈多二世(约376~415年在位)号称“超日王”,战胜了西印度的塞族统治者,文治武功盛极一时。
笈多时代是印度佛教舞蹈艺术的鼎盛时期。尽管当时佛教已随着印度教的兴盛而在印度本土日渐衰微,但在笈多王朝宽容的宗教政策庇护下,佛教哲学与佛教乐舞艺术仍然继续向巅峰发展⑥。
棒式五弦琵琶一直是典型的印度乐器。这要提到的是,这类乐器的图像出现在笈多王朝时代的浮雕、帕那瓦遗址的浮雕上以及在马德拉斯以南约60千米处的摩摩罗浦罗(或称摩诃巴利普罗)石庙里。
笈多王朝时期的琵琶图像如下:
1.这是阿旃陀石窟壁画中的琵琶,棒状直颈,有4个琴轴。是一个四弦琵琶(图8)。
2.这幅图像描绘了两位女性,正在演奏琵琶和铜钹。从图像中看出,演奏的琵琶是梨形棒状直项琵琶(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