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赵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个年级的课程正在持续深入改革,改革的目标就是使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更上一层楼,教育部门使得道德与法治课融入小学的品德与生活课程中,使得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有了全新的内涵。作为培养小学生的重要教育科目,道德与法治课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止如此,道德与法治课也在默默的使着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社交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对策
作为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的重大意义,他对于小学生为人处世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素质有着很大提升,他们分别是: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政治素质。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必须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素质和高思想道德。老师们必须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
(一)重视本门课程的开设
我校持续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生活技能”作为我校的核心教育观念,踏实进行对《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教学。以最严格的执行标准要求开展教育手段,严格遵守规定的课时数,从学校到教师到学生,课表总是保持一致。实现我校的办学理念、核心教育观念,以此来适应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全面素质教育的浪潮。
(二)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
我校一直以重视课堂建设、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办学,要求教师每学期科学地设计教案,制定科學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授课计划,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贴近生活、举例说明,进而完善对课程中道德法治内容的合理阐述。除此以外,我校也会对教师进行不定期的教学督导,为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制度上提供保障。
(三)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科技信息化社会,教学与信息化的平台有着高度一致的教育性,可以给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性,老师可以在平台上获得极大的教学资源,和自身的教学体系融合,将会有极大的便利性。在早期教育中,老师在讲台授课和在家获得教育(或以电视和收音机为大体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现在的高度信息化社会,老师授课过程中,更多融入了PPT,互联网视频等信息化社会的产物教育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使得课堂丰富多彩,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以此来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更好吸收。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较为忽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有着数不胜数的优秀传统和其优秀的文化体系,如果我们可以将这些东西加入到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传授中,将会对学生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使得学生理会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和树立优秀榜样。当下,我们的教师在授课中明显对此类文化与课程的融合做的并不够优秀,还未引起老师的重视,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让老师重视传统文化与到道德与法治的融合是一件积极事情,有着可以更好使得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提升的重要积极意义。
(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因为很多老师使用的老套教学方式,忽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使得教学趣味性变低,使得有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感兴趣,从而造成了学生的素质教育较低,无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学生时代正确的三观,这都是因为是一些老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不重视,无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三)所讲知识脱离生活实际
由于一小部分的老师已经习惯于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将一些知识点僵硬地灌输给学生们,根本没有在学生生活上给予指引,带领学生自立自主,反思生活。使得学生们变成了学习机器,只是为学而学,丝毫没有提升到道德与法治的高深知识体系,这便使小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程的知识点很陌生,无法将其活学活用,和生活联系到一起。
三、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要充分注重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教师要想提升道德与法治的体系,就要学会把道德与法制教育和传统中国文化进行融合。所以,老师要多多利用现代化信息平台的高效资源,使得同学在学习的同时深入理解知识,同时还能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小学课本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中,节日的理解可以结合寒食节的历史和由来。让小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节日风俗的传奇韵味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们的知识含量,让学生们感叹其中介子推的忠心报国之志。
(二)要充分注重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
以往的教学方式是以传统知识传授为基础,极难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效率也就同时低下。老师们应该引导学生们打破思维定式,使得学生们对某知识有更好的深入体会,使得学生们对知识充满渴望,提高学习效率。我校认为,老师应该学会灵活运用设问探体的兴趣型教学方式来使学生们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我们可以在四年级下册《合理消费》课题中对学生们发起提问:“合理消费是什么?一味省钱等于合理消费吗?”此时允许同学们举手回答,刺激同学们对答案的思考,从而引起阶段性的问题:“如果你想买一件东西,该不该买,值不值得买,是你需要买,还是想要买?”由此引起同学们对此课题的深入讨论,使学生们对这个问题极有兴致,兴奋地想要了解合理消费这一概念,以此来实现此课题的目的: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理念。
(三)要充分注重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教育理论和实践,是老师教好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需求,只有让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在其中理会其道理,进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与法治认知水平。我校要求学生们在四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中,通过让学生们进行社区敬老活动,是他们认识劳动者形象的重要途径,从而使学生们懂得劳动的伟大和劳动者果实之香甜。
四、结语
在当代高度信息化社会,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老师们要通过此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其中文化精神,理念观念,成为一名合格的爱国主义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努力探索出合理高效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知,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雅玲.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669(13):80.
[2]吴胜锋.农村中小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J].新丝路:上旬,2020,000(001):1.
(广东省普宁市南溪镇东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