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话语权释放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021-09-10 07:22王唤欢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话语权短视频价值观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不断深入发展,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数量井喷式增长,且因其传播内容个性化、输出内容丰富多元化、参与主体全民化,使其迅速成为大学生娱乐和社交的新宠。短视频平台不但可以满足大学生释放与表达自我的需求,体现了大学生的话语权,同时也在自我认知观念、审美观念和道德观念上对大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减少短视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高校应合理引导大学生正确行使自己的话语权,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短视频平台应优化算法整合内容;大学生自身也需要提升自我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体系。

关键词:短视频;大学生;价值观;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3-0043-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项目“短视频平台话语权释放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NMXL2020849

一、引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网民数量高达8.97亿,网民职业分类中,有26.9%为学生,人数占比最高。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由网络链接互联互通的社会,浸润在互联网中成长的“Z世代”也成为了目前大学生的主力军。这群年轻人是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原住民,有着强烈而丰富的自我意识、具备多维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热切的表达自我和寻求认同的欲望,这使得利用网络途径去表达和释放情绪、观点成为青年一代的首选途径。

现今,网络传播已从文字、图片等方式进化为音频和视频的形式。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APP发展迅猛,而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人在其中尤为活跃。依托短视频平台,大学生以拍摄视频进行自我观念的宣扬,表达诉求,发泄情绪,而短视频平台及其所提供的视频内容,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行为、思想以及价值观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理论基础

(一)福柯话语权理论

根据福柯的描述,“话语在社会中的产生是受到特定程序控制、选择、组织和重新分配的,这些程序消解了话语的力量及风险,避开话语带来的物质性危机”。福柯还指出,社会是由这些被控制、选择组织及重新分配的基本要素构成的,这些基本要素囊括话语主体的使用和内外部规则,这种规则即可理解为一种与话语息息相关的权力体现。

这种权力的影响可以延伸到媒体媒介层面。福柯认为,现在的权力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正是这种极强的隐蔽性使之可以悄无声息地引导或者干涉人的认知和理念,侵犯人的隐私权,解构社会主流思想。

(二)反沉默螺旋理论

诺伊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展现的是公众意见从多元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而如今“反沉默的螺旋”理论则恰恰相反,其冲击的正是这种“寡头化的舆论定律”。“反沉默的螺旋”所传达的是类似哈贝马斯所描绘的自由空间理论,即“观点自由的王国”,意指观点意愿在表达的过程中主体多样,内涵丰富,传受双方之间的界限模糊化,以及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倍增的现象。“反向沉默的螺旋”致力于阐释在原有的“沉默的螺旋”中存在的一部分中坚分子力量,在网络环境中,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通过社会动员最终使本来处于劣势地位的观点反客为主压过主流观点,并反转为新的主流观点的过程,这种现象即为“中坚分子倒戈一击”的现象[1]。

(三)信息茧房

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表明,网络信息时代虽然给予了公众丰富的信息,存在于看似更加民主和自由的表象下面,实则蕴含了对民主的破坏。因为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涉及算法模型,算法模型使得每个人都看到的是自己感兴趣且关注的话题,是与自己持相同观点和拥有相同价值观念的内容。久而久之,公众个人就会形成“个人每日简报”,即“The Dailyme”,个人沉浸在使自己愉悦的领域中,在自己的狭小的“茧房”中失去对真实社会环境的判断力,茧房中不断重复强化的信息可以强化某种观念,也是导致群体极化的一个重要诱因。

三、大学生观看短视频的内容现状

本次调研以郑州升达金贸学院为例,共收集调查问卷168份,有效问卷160份。其中男生55份,女生113份。根据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抖音制霸、观看时间长

抖音在大学生群体处于独霸地位,86.9%的学生会观看抖音,其次为哔哩哔哩短视频板块、快手短视频,占比分别为53.4%和17.9%。每天观看短视频时长在2个小时以上的学生占比51%,其中4小时以上的占比13%。由此可以看出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大学生信息获取的来源和行为模仿的对象,因此,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也会受到短视频内容的影响。同时,长时间沉浸在短视频中,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生活,致使大学生慢慢变为另一种形式的“电视人”,即沉浸在观看短视频的活动中,封闭自我,与周围环境缺乏互动。单纯地从视频中寻求认同,通过视频认识周围环境,以短视频宣传的内容为是非评判标准和参考的对象,虽然可以使大学生在自我认知层面得到满足,但却会导致其在行为认知方面产生失真的效果,因为从短视频中汲取的参考实则为媒体营造的拟态环境。

(二)内容选择娱乐为王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观看的短视频内容以娱乐为主,其中,影视精彩片段剪辑占比61.3%,精致厨房教程和明星综艺类皆占比39.2%,音乐推送占比36.9%,学习类占比仅28.6%,土味视频占比13.6%,二次元COS和耽美同人皆占比7.1%。影视剪辑片段观看占比最高,不僅说明大学生对于内容精良的诉求,还反映出随着大学生生活节奏的加快,缓慢注水的故事情节已经无法得到大学生的青睐,学生更偏向于剧情紧凑、“干货”满满的视频;而土味视频及其他种类视频的出现,则体现出大学生所接受的信息主题的多元化,但存在解构主流价值观、缺乏引导、无法正确判断视频内容是非的问题。

(三)小众圈层文化聚集

由问卷显示,学生观看的短视频的内容中,还出现了众多“小众亚文化”类别的选项,比如情感认知障碍(LGBT)、手账插画、抑郁情结、汉服古风、Cosplay(角色扮演)和耽美同人等。这些类目的观看人数均占此次调查人数的10%左右。互联网使得具有小众偏好的人在网上聚集,根据“反沉默的螺旋”理论,这些“小众”的声音仍然可以在社会形成一股力量。而由于大多平台内容审核机制的不健全且大学生是非观建立得并不完善,再加上代际认知不同导致教师和家长不了解这些小众文化,最终使得学校和家庭的监督引导不到位,造成关注小众圈层文化的大学生无法得到足够的引导。

四、话语权释放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一)真实自我释放的实现

短视频平台内容因其用户制作门槛低和匿名性的特点,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的场所。“现实中,许多人都在用一个真實的载体承载着一个虚伪的内心,而在网络中,绝大多数人则在用一个虚拟的身份掩饰着一个相对真实的自我。在这没有实际利益的指使,一切都变得简单明了,纯而又纯。”[2]同时,当大学生察觉到自我实现意识在现实社会中遭受到挫折和批判,则会倾向于在网络环境中释放自己的情绪,塑造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感受网络中新我所带来的认同感和满足感。作为网络虚拟面具背后的人,大学生可以放下所有心理包袱,在平台上展示真实的自我,释放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自我情绪,避免过度沉浸于挫败感与压力感之中。

(二)社会“自我”被认可的实现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知公众,人的生存需求被满足之后,就会更进一步追求高层次的需求。当今社会的大学生在满足低层次的需求之上,已经开始追求自我意识的觉醒,注重自我意识的实现以及来自他人的认可。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借鉴短视频平台他人的模式,自创或模仿他人的视频内容制作视频,然后通过将视频发布到网上以获取关注度,赢得粉丝和点赞。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可以收获自身的“粉丝团”,获得满足与认同。在广袤的互联网环境中,数字化使得人们更容易接近对方,使弱小微弱的声音也可以汇聚发声。大学生也可以凭借点赞数赢得心理上的光环与满足,并达到自我认同以及获得他人社会认同感的满足。

五、话语权释放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一)内容同质,审美观固化扭曲

波兹曼的表述称“媒介即认识”。大学生通过短视频接触到的内容,即为他们眼中所认识的世界,而短视频平台的核心仍然是以追逐资本为主的盈利公司,在资本的运作下,短视频终不可避免吸引流量、博人眼球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视频内容一旦出现爆款,就会有大批跟风模仿的作品出现。比如由于“CK制服装束”在抖音爆火,导致大批大学生竞相模仿,导致审美标准同质化、统一化。同时,为了追求CK制服视频中所宣扬的美感,部分模仿者选择节食减肥,通过损害个人身体健康以迎合抖音的审美潮流。“和长视频时代不同,注重观赏性的审美需求在短视频浪潮中所剩无几,取而代之的是审丑。”短视频平台充斥着各类土味视频、搞怪鬼畜、奇装异服等故意拉低下限的视频,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下,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被放逐到开放式的信息场中,导致大学生仅仅关注感官的猎奇感受,搞笑娱乐,最终使其无法抗击泛娱乐化的短视频信息侵袭,使他们的审美逐步固化和扭曲。

(二)道德观动摇,解构主流价值

眼球文化在短视频平台泛滥导致一些用户为了赢得流量和关注,背离社会主流价值观。正如《娱乐至死》中表述的,过度的娱乐化“造成社会公德丧失与民众低智化”[3],现实中,某些短视频平台中也经常出现低俗、恶搞甚至色情内容来博眼球。同时,短视频中的评论板块,大量存在以控评为主要目的的水军以及键盘侠,他们故意诱导舆论,混淆视听。而大学生的自制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处于较弱时期,他们无法对接收到的短视频内容进行正确恰当的道德判断,更容易盲目模仿跟风视频中的言行举止,享受一时的潇洒与放纵,最后导致大学生自身道德失范。不仅如此,开放的短视频平台内容具有价值观点多元化的趋势,主流的传统价值观极易被短视频中的各类信息颠覆和解构,大学生对短视频平台中存在的信息缺乏明确的道德评判标准,最终导致大学生无法形成健全稳固的价值取向,主流价值观也无法占据主导地位。

(三)小众圈层文化引导缺失

互联网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小众声音可以通过互联网汇集形成网络空间中的亚文化圈。短视频平台可以满足大学生接触各式各样小众亚文化圈层的条件。问卷调查中显示,有7.14%的学生会关注耽美同人文学等,而在接触这类小众亚文化圈的过程中,大学生价值导向问题就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比如近几年爆火的古风COS圈,导致大学生跟风攀比汉服价格,又一次掀起了超前消费和拜金主义的浪潮;又如,耽美同人文学影视化火热,短视频平台频频推出同人耽美内容,导致大学生在爱情观上出现较大偏差。这些现象都需要教育者和家长进行及时的关注和引导,但由于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家长本身对于这些小众文化并不了解,因此无法在源头就形成对策并加以及时制止,这导致某些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偏差并得不到引导,最终造成对学生自身以及对社会的危害。

六、短视频平台内容引导措施

(一)净化平台内容、营造健康绿色网络环境

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实施监督监管,从法律角度建立针对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平台管理监督制度、惩罚措施、管理方法等,狠抓落实,为大学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短视频空间。同时还应联合社会各界,对上传不良短视频内容的商家和个人进行约谈并予以处罚。此外,教育部门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观看引导,自发注册大学官方抖音号,积极发布正面的视频内容,宣传大学生实践、支教、创新创业等活动,传播主流文化价值观,进一步满足大学生的多元文化诉求。

(二)平台应优化推荐机制,体现主流价值理念

作为短视频平台的主体,短视频软件需要自觉提高内容审核标准,优化算法分发机制,致力于提供优质视频内容。短视频平台应设立“黑名单”制度,以此来规范和约束主播、UP主等从业人员的行为。要改进算法机制,避免信息茧房效应的产生,主动为受众提供丰富多样的视频内容,宣扬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力争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三)高校应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引导大学生正确行使话语权

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媒介素养教育已被纳入全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中。而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要使大学生在现今纷繁的互联网环境中,具备必要的理解力、选择力、评判力和逻辑思辨能力[4]。大学生不仅仅是网络短视频的接收者,更是短视频内容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更值得关注。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也应该熟练掌握各种媒介技能,真实了解大学生的内心想法,这样才能借助短视频平台中的信息,有重点地针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增强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在遵守法纪、社会伦理道德的原则基础上,在短视频平台发表积极合理的视频内容,正确行使自己的话语权,成为一名高素质网民和网络正义的捍卫者。

(四)大学生需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及鉴赏能力

大学生应尽力避免信息接收过程中信息茧房的产生,提升自身审美情趣。如今野蛮生长的各类短视频平台中内容参差不齐,庞大繁杂的信息泥沙俱下,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树立产生了巨大的阻力效应。而短视频因其娱乐化、生活化、碎片化的特点使大学生十分容易沉迷其中,导致大学生不断刷屏,而平台背后算法的推波助澜,会使大学生日益深陷在与自己兴趣相关的信息茧房中不可自拔。大学生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才能在观看短视频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成长为一名理性的观看者。“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健康与否,往往通过他的兴趣反映出来。”[6]只有树立了健康的审美观念,大学生才可以做到在追求通俗化、有趣的信息的同时,兼顾实用、哲理化的信息,让自己的生活中娱乐性与高雅性共存。

七、结语

以抖音为主的短视频软件与大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大学生通过短视频软件制作短视频,可以充分释放自己话语权,从网络空间获得认同和宣泄。而作为社会一方,不管是高校还是软件平台公司,都需要关注到短视频平台中各式各样的主题与内容对大学生“自我认知观”“审美观”“道德观”等价值观念的影响。平台公司应自觉遵守各项法律制度,提升短视频内容品质;高校应进一步宣传和培育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大学生应深刻认识到新型传播工具的特点,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掌握区分信息内容优劣的方法,自觉抵制庸俗信息内容,树立和培养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 于毛毛.“沉默的螺旋”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体现及启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1):1-2+34.

[2] 辛蓓.关于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变化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

[3] 胡凌霞.网络媒体时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评《新时期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基于网络传媒的思考》[J].新闻爱好者,2020(10):109-110.

[4] 马苗苗,刘济良.“短视频热”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及其建构[J].青年探索,2020(01):89-96.

[5] 李瑞琦.赋权视角下的社交视频用户自我呈现行为研究[D].山西大学,2019.

[6] 李雪.网络短视频app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电子世界,2020(08):60-61.

作者简介:王唤欢(1990—),女,河南郑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网络营销、新媒体营销。

猜你喜欢
话语权短视频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