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新闻采写的发展路径探析

2021-09-10 07:22朱军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什么样的新闻报道大众喜闻乐见?如何借力新兴技术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新闻作品?这是摆在传统媒体采编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

受技术进步和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冲击,传统新闻记者面临重重考验。

如今,快餐文化大行其道,传统阅读日渐式微。想要留住受众,提升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至关重要。换言之,在激烈的媒体竞争格局下,新闻记者唯有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提升采写摄录编播能力和技巧,探寻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浪潮中赢得一席之地。

摘要:在媒体融合中,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写作方式,采写出更優质的新闻报道,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信息需求,才能为媒体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中面临的困境,具体分析新闻采访与写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发展路径,以期推动媒体融合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内容;写作方式;技术变革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3-0007-02

在媒体融合大趋势下,当下媒体都面临着一个共性问题,即如何写出令受众满意、符合其阅读需求的新闻报道。尤其是受众环境、阅读场景以及传播生态均发生了质的改变,如今移动终端成为主流,信息始终围绕人转,受众不再被动接受信息传输,而成为了用户,甚至是新闻制造者与传播者。当传播介质发生改变时,新闻报道也要随之改变。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内容价值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不可丢也不能丢,无论行业格局如何改变,专业、高水准的新闻报道内容都更受欢迎。

一、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的困境

时代已发生改变,这是不争的事实,若还固守旧思路,在新闻报道上只是单一进行介质延伸,那么基于融媒体的新的传播规则,原有的报道方式必将落后于时代发展。尤其是当下文化吸引力日渐多元化,用户急需一种能够满足数字时代特性的新闻报道模式,传统媒体亟须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寻求转变的突破口,找寻更具创意、新意的新闻报道手法,讲好中国故事,彰显媒体在新时代的担当。

(一)传播内容单调

当前,我们正经历信息获取的颠覆性变革时期,传统新闻采访与报道形式发生重大改变,亟须进行变革。但前些年传统媒体所进行的一些发展,如“报业触网”“两微一端”等,无论是新闻客户端还是微信、微博所发布的新闻,内容基本上与报刊稿件无差,只是将报刊稿件内容直接转载到网络上,不仅没有产生新的内容,也没有考虑到新时代受众阅读需求的改变,只是“传统媒体的搬运工”,导致受众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所获取的信息并无特别的价值。

(二)表现形式单一

以往,“三步五秒效应”是传统媒体一直遵从的理念,读者购买报刊的意愿仅在“三步外五秒内”就已经产生,但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这一时间被压缩到更短。如今,大量报刊停刊,不仅是因为“二次售卖”模式无法寻求更好的出路,更是因为传统媒体新闻话语权的丢失,传统媒体创新步伐过于缓慢[1]。传统媒体以往所拥有的读者结构优势正在逐渐流失,互联网原住民已成为新的力量。因此,传统媒体更应顺应时代发展,了解新的行业规则,创新新闻内容表达形式,优化新闻采访模式,提高写作技巧,才能重新掌握话语权。

(三)技术融合不佳

不可否认,在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技术并非强项,尤其是对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之少,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技术却是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可以看到,当前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新媒体的融合逐渐完善,不仅丰富了传播方式,同时也对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方式产生了强烈冲击,传统的传播链条趋于断裂。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该如何创新成为思考的重点,而与新平台、新技术融合是必然趋势。

二、媒体融合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无法保障

随着媒体融合格局的形成,用户不再扮演新闻接收者的角色,逐渐成了“新闻中心”,甚至是新闻的传播者。但由于平台监管机制还不完善,新闻监管存在漏洞,网络平台中充斥着大量虚假信息。这些不实新闻会对社会舆论造成误导,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如微博账号“思明博警”在2018年12月发布了一则消息《小偷偷电瓶车被电死,家属索赔20万一分不能少》,消息一出在社会上迅速掀起热议,诸多媒体也纷纷跟风报道。而在次日,中新网则报道称,武汉市两级法院近日并未受理上述案件,指出这是一则虚假新闻。近年来,这类打着悲情、苦难、奇异等旗号的不实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借助网络平台,使得虚假新闻迅速传播,产生了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新闻信息同质化严重

当前,行业竞争异常激烈,越来越多的媒体为占领市场份额、抢占流量,在获得新闻素材后,没有深入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内涵,急于报道,导致很多新闻浮于表面,缺少更深层次的分析。一些不良媒体直接照搬照抄,或是对同一个新闻,在更换标题后,进行反复报道,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2]。在媒体融合时代,媒体人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更重。对于所有媒体而言,最重要的依旧是新闻内容,传播方式次之,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内容可以吸引不同层次的受众,因此新闻报道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要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新闻写作关系密切。不只是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高质量新闻报道所依靠的仍是那些具有职业道德、高新闻写作水平的记者与编辑。只有手握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才真正能够称为话语权在握。这也是《纽约时报》每年会花费上亿美元来刊发独有的新闻内容的原因,对于那些不愿意转型的媒体而言,如果只是一味地对新闻信息进行反复包装,将面临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三、媒体融合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发展路径

(一)“专业+技术”双向驱动,推动新闻报道内容再造

当下,如果一味脱离技术只谈内容,就好比纸上谈兵,犹如天方夜谭。应摒弃盲目的“技术崇拜”,只有合理使用技术,提高新闻采访与质量,满足受众需求,才是关键所在。2017年,AI(人工智能)技术参与了媒体内容的生产,一些媒体开始让机器人写稿,而这一现象在近年来逐渐增多。例如体育新闻报道,通过关键信息抽取、拟人话束干预、精彩表现识别、文法规则修正等NLP相关技术模块,可以重现赛事盛况。不仅在体育领域,甚至还覆盖财经、科技等诸多领域,年撰稿量可达30余万篇,甚至还可以自动剪辑、生产视频[3]。显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在公式化稿件中的写作技术逐渐完善,不仅效率得到保证,同时准确率也有所保证。人机协作成为媒体人今后工作的发展趋势,为提高新闻写作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聚焦“碎片化”信息,推动深阅读

新闻工作者诺亚·卢森伯格曾说:“如今,人们已经对24小时不间断的新闻轰炸产生疲惫感,各媒体千篇一律的标题让人们不再有阅读的欲望,人们更需要一些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因此,深阅读成为当下人们的需求。而深阅读的新闻写作则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用故事化叙事,二是理性分析。其中故事化叙事更能吸引读者眼球,通过主题凸显,利用人物、事件、场景等要素,采取悬念、冲突、矛盾等写作手法,阐述新闻事实,讲述事件真相,实现新闻延展性报道[4]。如新闻报道《别了,白家庄矿》,是一则荣获27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就是采用了故事化叙事的手法,立足于供给侧改革这一时代背景,讲述了全国煤炭“去产能”战略实践中第一批关闭矿厂的父子故事,通过以小见大、以人见事、以事叙情的写作方式,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有温度、有情感、有亮点的感人故事,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在快餐化、碎片化的融媒体语境中,深阅读凭借真实、全面、深入的特点,成为了传统媒体竞争的利器,是当下去碎片化新闻写作的重要方式。

(三)价值融合事实,凸显人文关怀

人们已有共识,需要赋予新闻采访与写作更多人性化色彩。因此,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更应当注重新闻写作内容的人文性,积极思考如何将生硬的新闻事实转变为人们乐于接受的表述,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文学性以及故事性。对于新闻报道写作而言,文学性是本身就具有的色彩,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先辈们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融入诗词、散文等写作手法,采取文学化表达方式,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新闻报道写作中,还可以将一些概况总结用文字描写来替代,或是用叙事性技巧替代报道性技巧,用具有感染力的风格替代以往平铺直叙的新闻报道风格,真正写出具有较高水平的新闻作品。而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在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叙事过程中,灵活运用白描、叙述、点面结合等手法,真实还原新闻事件,使其不仅具有新闻性,同时兼具文学性。

(四)用好关键词,提高新闻传播效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搜索新闻的习惯发生了改变,关键词搜索成为常用方式。尤其是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报道不仅要写给广大受众看,还要写给搜索引擎看,以搜索引擎为载体拓宽新闻传播渠道。对此,记者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要关注热搜词,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挖掘和分析功能,通过对这些关键词进行分析,为新闻选题提供参考意见。恰当地使用关键词更有利于流量的获取[5]。而对于关键词的确定,则必须遵循诚实、有效的原则,坚决不向用户提供虚假关键词,确保用户通过关键词搜索到的新闻内容与标题相符。而在新闻报道的标题、小标题、导语或结尾部分,都可以设置关键词,便于更好地搜索到报道信息,提高新闻传播效能。

四、结语

面对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传统媒体只有通过媒体融合方可寻求出路。对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创新新闻采访与写作方式,写出更优质的新闻报道,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借力现代科技,推动新闻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鼎.机器新闻写作:媒体行业的探索研究与實践[J].传媒,2020(21):25-27.

[2] 谢金文,刘冰.移动传播时代的新闻写作[J].新闻与写作,2020(03):109-112.

[3] 黄国春.人工智能新闻写作的路径探析[J].出版广角,2019(15):65-67.

[4] 崔士鑫.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的变化趋势[J].新闻与写作,2018(03):5-9.

[5] 张捷.新闻采访与写作在媒体融合中的地位[J].电视技术,2019,43(17):49-50.

作者简介:朱军(1966—),男,北京人,硕士在读,主任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编。

猜你喜欢
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县级台公众号的运作发展
融媒时代广播评论发展问题研究
重塑媒体融合时代广播传播新优势
融媒体时代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融媒体时代传统报业的转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