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静
摘要:殷璠的《河岳英灵集》是一部盛唐诗歌选本,此选本不仅收录了24位诗人的作品二百余首,还标举佳篇名目和摘引佳句来分析诗人们的创作风格并进行评论,其中颇多精到的见解。他指出唐开元十五年以后,“声律风骨始备”“既多兴象,复备风骨”。殷璠开启了以“兴象”论诗的开端,唐及以后的明清之际更有文人提出“兴在象外”“兴象风神”“兴象玲珑”等评价诗歌的标准。“兴象”成为后人评价盛唐诗歌审美特质的理论范畴,是重要的中国古代文论遗产之一。本文将浅析兴象说的内涵。
关键词:殷璠;兴象;河岳英灵集
在汗牛充栋的唐人选唐诗选本中,殷璠的《河岳英灵集》是其中最为出色,也是相当知名的一部集子。此选本选取了盛唐二十四位诗人两百多首诗作,分为上下两卷,卷首有序、集论。殷璠从诗歌成就、创作风格、诗人个性等多个角度对每一位诗人进行了品评并选录了若干诗歌。在《河岳英灵集》中,殷璠所标举的“风骨”“兴象”“雅体”等选取诗歌的标准,对后世的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我国美学理论研究和诗学批评理论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李珍华、傅璇琮两位先生在共同合撰的《河岳英灵集研究》一书中对殷璠的理论系统评价很高:“从文献材料上说,由于它的选录保存了若干唐人的诗。它的理论上的价值更加明显。它所提出的风骨论、兴象说,鲜明地反映了盛唐时代诗歌高峰期的创作特色和理论特色。殷璠与王昌龄,是开元、天宝时期最具理论系统的诗论家。”而殷璠对兴象概念的提出,具有超越性和原创性。兴象是由殷璠首次提出的诗学概念,对后世诗学观有很大影响。可以说,殷璠作为一名诗论家和选诗家,在中国文学史上能有今天的地位,兴象说概念的提出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劳。罗宗强先生就在其《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不吝赞词:“殷璠创造了‘兴象’这样一个诗论的基本概念,遂开我国诗歌意境理论之先河。”
“兴”是中国文学理论最古老的词汇之一,《诗经》六义之中就包括“兴”在内。郑玄谓“兴者,托事于物,则兴者,起也,取譬引类,发起己心。”朱熹在《关唯集传》中说道“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里的兴,指的是一种感发和起兴。而《河岳英灵集》中的“兴”的含义,李珍华、傅璇琮先生的论证比较有说服力:“他通过对唐人诗作中提到的“兴”进行分析,得出唐人所说的“兴”是“外界与主体相契合而产生的创作萌动,一种积极的艺术思维的闪光。”殷播在评常建时说“其旨远,其兴僻”评刘杳虚时说“情幽兴远”。这与盛唐时其他诗人的用意相近,都是指一种创作冲动。而“象”也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词汇。《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易传》又云“立象以尽意”。尽管各类经典文本中“象”的意义有些细微的差异,但“象”一般指事物的各种外观,各种表现形式,即指一般的“物象”。在《河岳英靈集》中的“象”也是如此。
“兴”与“象”的结合事实上便是情与景的融合。“兴”指的是一种创作冲动,“象”指的是外界事物的各种表象,“兴”与“象”的结合便是诗歌的创作过程。陆机在《文赋》中论述感兴,也是创作灵感、想象的问题时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鹜八极,心游万初。其致也,情瞳陇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说的便是情与景的结合。而“兴象”这两个词的连用,说的便是一种情景交融的状态了。除了在《叙》中用到“兴象”一词外,其他还有两处,一是评陶翰时说:“既多兴象,复备风骨”。一是评孟浩然时说:“至如众山遥对酒,孤屿与共题诗,无论兴象,兼复故实。”从句子中的语法成分来看,显然“兴象”表达的是一种状态。可以分析殷璠用来说明“兴象”这个术语所引用的诗句: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这句诗写的是永嘉江边客舍的情景。李珍华、傅璇琮先生论述道“众山遥对写空,孤屿相峙写独,写尽乡园万余里,失路一相悲的心情。同时永嘉孤屿暗指谢灵运的《登江中孤屿》,因此评语说‘无论兴象,兼复故实。’”,这里的“象”指的是“众山”与“孤屿”,而“兴”指的是“空”与“独”的心情。这句诗,恰好体现了“兴象”这种情景交融的状态,并以这种状态寄托了诗人当时的情感内涵。
学者们对“兴象”都有各自的阐释,成复旺先生的观点是:“‘兴象’是指诗歌作品创作的一种艺术境界,主要表现为主观的情、兴、意、理,客观的人事、景物,以及词采、声律等形式手段,多种因素的交融统一。”他觉得兴象是诗歌的艺术境界,这个境界有多种因素交融。陈铁民的解释简单明了:“‘兴象’是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包括对社会人生的感受。”陈先生单刀直入,一个感受便点出其要。王运熙先生的解读就要细腻得多了,他认为“兴象’大抵是指自然景物和诗人由此触发的感受,它既包含了诗人浓郁的情思,又包含对外界事物的生动兴象,主客观相互融合,形成情景交融,其内涵和意境比较接近。”由此可见,上述学者都普遍认同殷璠“兴象”说所体现的主体情感、情景交融、有所寄托的内涵。
在《河岳英灵集》里,“兴”与“象”不是分开来讲的,而是统一的、整体的。不能用二元拆分的方法简单认为兴就是情感,象就是外物,兴和象是不可拆分的,兴象一词就是物象与情思意蕴的完美融合。殷璠除了在序中提及“兴象”,在对陶翰和孟浩然两位诗人进行评价时也用了这个词。陶翰是唐代一个善于写边塞诗的诗人,虽然陶翰在文学史上一直较少被提及,但他是殷璠所选诗人中边塞诗数量最多的诗人之一,在《河岳英灵集》中殷璠对其评价很高。其《乘潮至渔浦作》和《宿天竺寺》等诗都称得上是兴象的代表作。比如《宿天竺寺》:松柏乱岩口,山西微径通。天开一峰见,宫阙生虚空。正殿倚霞壁,千楼标石丛。夜来猿鸟静,钟梵响云中。岑翠映湖月,泉声乱溪风。心超诸境外,了与悬解同。明发唯改视,朝日长崖东。湖色浓荡漾,海光渐曈朦。葛仙迹尚在,许氏道犹崇。独往古来事,幽怀期二公。这首诗描绘了天竺寺幽深、险僻的环境,表达诗人“独往古来事,幽怀期二公”的超然心态。用寺庙的钟声来反衬夜晚的安静,用泉水的流动来反衬湖面的平静,这些物象的组合有动有静,有视觉有听觉,但读者能明显从这些物象中捕捉到作者的情思。情景交融,这才应是兴象理论的最好诠释,所以殷璠评陶翰“多兴象”。殷璠对孟浩然的评语很长,他说:“浩然诗文采丰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至如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无论兴象,兼复故实。”丰茸这个词一般是用来形容草木的,但殷璠将之用以形容孟浩然的文风,其实丰茸可以看作是孟浩然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就像如草木茂盛那般,而细腻绵密的情思正是诗歌具有“兴象”的最佳体现。《河岳英灵集》所举孟浩然的“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两句,这句诗表面上是写眼前的山和孤屿,但山和岛都已经具有共情能力,它们的情感和作者是共通的,这句并不像齐梁诗风极尽描绘之能事却轻艳漂浮。孟浩然的一大创作特色就是融情于景,日常生活细节、常见场景到了他的笔下都有了情致和趣味。
总之,“兴象”指的诗一种情景交融的最佳状态,它具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天然纯真的特点,颇似王国维先生的“无我之境”。“兴象”说,追求物象与兴味的浑融统一、韵味隽永的艺术境界,概括了盛唐诗歌体物缘情的审美特性,对后世的严羽、王士祯等人的诗境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殷璠的兴象说,是概括和总结,也是风向和指南。张海明认为:“兴象主要是就唐代特别是盛唐山水诗创作经验的理论概括。”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却不够准确。可以说,殷璠立足于刘勰的物感说、隐秀论,钟嵘的文已尽而意有余,使这几种各执一端的理论观点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了统一。殷璠所提的“兴象”论在今天仍旧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其根本魅力在于蕴涵其中的审美超越精神。兴象蕴含的审美超越精神是对现实的超越,对物我的超越,可以成为激活和提升平庸人生的内在动力。胡经之先生概括得非常准确:“艺术审美价值的本质特征在于:艺术具有审美超越性,它使人不在现实生活中沉沦,而是坚定的超拔出来,达到人格心灵的净化”。我们现在应该大力弘扬殷璠所倡“兴象”中所具有的审美超越精神,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
[2]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3]成复旺、黄保真、蔡钟翔主编:《中国文学理论史》,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
[4]陈铁民:《漫谈<河岳英灵集>的选录标准》,《文学评论丛刊》第30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5]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汪涌豪:《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范畴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8](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9](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0](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1961年版。
[11]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页。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5页。
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64页。
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66页。
成復旺、黄保真、蔡钟翔主编:《中国文学理论史》,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第80页。
陈铁民:《漫谈<河岳英灵集>的选录标准》,《文学评论丛刊》第30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412页。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1页。
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205页。
张海明:《殷璠<河岳英灵集>诗学思想述略》,《中国文华研究》,2003年夏之卷。
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33页。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市 30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