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灵 播撒阳光

2021-09-10 07:22何芹玲田本鸿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亲情心理健康心理

何芹玲 田本鸿

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由于亲情缺失,孩子缺少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对象,他们普遍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

此外,留守学生的祖辈们对孙辈的态度,易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补偿心理而产生溺爱,用物质来满足孩子;另一种是被迫照顾孩子,因而满腹怨言,这样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被抛弃的感觉。我们调查发现,隔代教育常常使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这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关系。老人往往格外疼爱孩子,并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中,事事依着孩子,物质上满足得多,精神上关心得少。其实孩子们更需要严父的监督、约束,慈母的抚爱、慰藉,而这一点,大多数祖辈们无法理解,更无法办到,从而导致孩子情感上的荒芜和失落,容易误入歧途。

王怡然今年10岁,是家里的独生女,读小学四年级,其父母在广东打工,一年到头就过年回来几天。

怡然爷爷有退休金,物质生活水平中等。然而怡然常怨恨父母只生不养,她在作文中写道:“我父母长年在广东工作,一年只过年回来一次,一次只待三四天。是奶奶把我从一岁多带到这么大,但是我很恨她。因为我平时无论要做什么事,她总会限制我。她没有文化、性格急躁,稍有不如意就把气撒在我身上。我也不喜欢我爸妈,他们生了我却不管我,我对他们没有一点感情。以后我长大了要是有小孩了,我就是饿死也绝对要带在身边。将来爸妈老了,我一个都不管。”亲情的缺失,造成了孩子心理不健康,性格孤僻,不爱学习。

那么如何改善孩子的心理状况呢?我们将家庭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无缝对接,才能让孩子拥有温馨安全的成长环境。孩子的父母无论工作有多忙、压力有多大,都不能回避对孩子抚养、教育的责任。我们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借助电话、QQ、微信等通信方式,提醒父母每天与孩子联系,弥补因时空距离而疏离的亲情;建议孩子的父母多关心老人,让老人理解、支持老师的工作,乐意为孩子“服务”。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家长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要经常教育孩子注意安全,提醒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给予孩子亲情关怀,给孩子心灵的慰藉,让留守孩子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安全;多和孩子聊天,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想法,化解孩子的心理问题,让孩子阳光自信、健康快乐成长。年轻人应多关心、感谢老人,让老人有责任心、有爱心、有耐心,能够理解、支持子女在外打拼,能够与孩子顺畅沟通交流,给孩子营造温馨安全的成长环境。

我们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学生学会自我调节。经过几次心理辅导,怡然慢慢学会避开、转移:把一些负面的想法置于一边,或把消极情绪转移到积极的方面,保持心态的平和。我们教她克制情绪,理智处理突发情况: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在情绪冲动不能冷静时,要及时克制,不要有过激的举动。可以找个地方发泄,将心中积压的消极情绪进行适当释放,缓和焦虑情绪。伤心时,大哭一场;焦虑时,找老师或朋友倾诉。针对不合群和性格孤僻,教师引导她模仿学习,让她选择身边的榜样,向他们学习;鼓励她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积极表现自己,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结合实际,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并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常态心理指导。学校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开设“悄悄话信箱”“悄悄话热线”等,让学生倾吐自己的家庭境况和心理困扰;每周上一節心理健康课,在活动中让孩子们获得快乐心态,逐渐变得乐观向上。

总之,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我们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只要家校共同努力,就一定能让孩子们都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孩子们都能快乐、健康地成长,为他们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基。

(作者单位:湖北省钟祥市洋梓镇洋梓小学)

猜你喜欢
亲情心理健康心理
亲情的滋味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心理小测试
爱的内涵
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