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旭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1-001-03
摘 要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是党中央提高全国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最终目的是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解决我国民众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本质上是探索一条运动促进健康之路。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的时代价值主要集中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而协同管理机制模糊、政策法规环境缺失、复合型体医人才短缺是当前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的现实困境的集中体现。建议:加强体育与卫生部门的协同与联动;重视立法保护和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强化对全民健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全民健身 全民健康 深入融合 困境 路径
2016年,国务院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科学健身在疾病预防、干预治疗、促进健康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是国家首次将全民健身纳入公共卫生、医学预防等健康领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放到优先发展战略地位”[1]。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旨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健康发展战略方针,从多层次、全方位来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入融合,进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的时代价值
(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党中央站在国内外体育发展动态、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体质状况等调查基础上提出全民健身活动与全民健康的融合的发展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需要以人民健康为根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更应该把人民健康放到优先发展地位”。概言之,全民健康意味着国民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到达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全民健康也是度量小康社会建设和衡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尺。显然,实现全民健康离不开全民健身的融合参与,同时,实现“两个一百年”发展战略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更是需要积极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入融合,进而强健国民体魄、锤炼其意识、健全其人格。实践已证明,健康是人最大的生产力,可见健康国民才是促进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内在动力。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不仅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而且要注意到“健康”“人的全面发展”“全民健身”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以健康为前提,而提升人的健康需要以全民健身为抓手,三者之间呈现一脉相承的逻辑关系。
(二)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
和谐社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而体育是诠释身体动律的符号、体育是对抗身体异化的良药、体育是享受灵魂深处的冥想[2]。体育已成为反映社会文明程度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而体育运动品质更是让人成为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体育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也日益重要。我国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不仅对全民身心健康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而且也有助于社会、经济、医疗、教育、体育等各方面提升。换言之,全民健身运动逐步推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善人民健康水平、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产生深远影响。全民健身发展战略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发展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一系列体育政策文件中能得到印证。由此可见,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之需。
二、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的现实困境
(一)体育与卫生部门协同管理机制模糊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离不开体育与卫生部门两个主体的深入参与,两者深度融合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重要举措,更是实现“过度医疗”向“绿色医疗”转变的有力抓手[3]。然而,囿于体育、卫生等传统体制的影响,体育与卫生部门之间存在“条块管理”等各自为政的局面,即体育与医疗卫生部门之间合作意向不足、协作权责不清、管理职能混乱等情况。一方面,卫生部门对慢性疾病预防和康复与体育运动之间的结合不够重视,更多的将注意力和资源用于临床治疗、公共医疗等诊治工作,致使运动康复、大众健身等健身服务未能融入体育与卫生领域中去,始终游离在两大系统的边缘。再加上卫生系统中残存“轻预防、重救治”“轻运动,重医疗”的被动健康理念,体育与卫生两大系统在资源和信息等方面共享就难以实现,而对体医融合中的利益分配、权责划分等更深层次的问题更是亟待解决。另一方面,囿于我国实行“举国体制”等锦标主义体育竞赛观的影响,长期以来体育系统热衷于对比赛成绩追逐,而对体医结合的意识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对运动处方的研制、推广与应用更是处于薄弱环节,将体育纳入医学管辖范畴,提升体医融合配套服务仍任重而道远。
(二)体育与卫生部门政策法规环境缺失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由于起步时间较晚,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政策法规环境的建设方面有待逐步完善。当前有关体育、卫生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主要局限于自身单一领域,对体育与公共医疗卫生等领域构建协同与共治的长效机制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例,针对健康出台相关政策在其实施办法、推进路径等方面没有具体明确。此外,在医疗、教育、公共卫生、教育、旅游等出臺相关文件中有涉及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等相关的内容,但是相关内容呈现“碎片化”“零散化”等方面特点。一方面,在政策法规方面彼此间未能形成系统化的体系,缺乏一定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有效反馈机制和监控机制等方面也需要完善,同时在执法力度和执法权力等方面与存在不强硬和不清晰等方面的问题。体育与卫生部门政策法规环境缺失还体现在地方的“差异性”和政策的“标准性”方面。另一方面,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之间在地理环境、文化风俗等方面呈现一定的差异,而国家政策具有标准性等特点,因此,完善地方性政策法规环境对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就能起到积极作用。
(三)体育与卫生部门复合型体医人才短缺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到2020年,在近20年中我国老龄化人口达到2.48亿。其中,慢性病是影响人健康状况的一大主要威胁之一[4]。在老龄化日益严重大背景下提升民众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健康知识和科学健身理念的传播是提升民众身体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些都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参与。进入新千年伊始,我国高校对体医方面人才培养日益重视,天津医科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陆续开始运动康复专业。截至2014年,我国有42所运动康复院校招收运动康复专业的本科生,这对我国运动康复人才短缺的现象有所缓解[5]。从运动康复人才步入社会工作岗位情况来看,也暴露一些问题,比如医学院和体育学院攻读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进入医院和体科所等单位从事临床医学、体育科研等工作,而进入社区等基层机构从事运动康复的人数非常少。这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民众对运动康复需求日益增加的需求。此外,全民健身的有序开展也离不开民众对科学训练方法的掌握,这些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挥重要作用。2015年我国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00万人,其中每千人中只有1.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曾接受过运动处方、锻炼保健等运动康复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6]。可见,无论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基数上还是运动康复专业人才质量方面都需要加快体育与卫生部门复合型体医人才队伍建设步伐,进而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
三、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的多维路径
(一)加强体育与卫生部门的协同与联动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是一项体系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仅仅依靠单一部门来参与和实施显得不切实际,这需要多部门协同和共同参与方能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战略蓝图。首先,加强体育与卫生部门的协同与联动是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的必然路径之一。这就意味着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发展理念,由体育与卫生牵头,交通、教育、旅游、环境等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战略体系。其次,在构建多部门联动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战略中,要厘清各部门的职责、建立问责机制、明确各自权限与利益分配,夯实体育与卫生部门的协同与联动的根基。最后,建立“城市—社区—乡镇”全民健身服务平台,尤其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细化实施办法和原则,旨在形成共建共享机制,制定“运动促进健康”的相关政策文件,做好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可见,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部门协同不是指体育与医疗两大部门简单结合,更不是两大系统的简单融合,而是在体育与医疗结合基础上将交通、环境、教育等众多部门纳入其中来构建协同、联动的多元化体系。
(二)重视立法保护和发挥政策引领作用
良好的政策执行力是国家政策意志实现的重要标志,这些与完善的国家顶层设计能力不无关系。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过程中,政府应该扮演着“谋划者”“服务者”“引导者”的角色,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来推动全方位立法保护、多领域共同治理的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的发展格局。首先,建立跨领域协同立法機制。以政府为主导,采用立法规约等手段推动区域间法治协调,加强体育与健康领域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对健身执法体系、全民健身条例等全民健身立法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在依法保障、援助服务、法律咨询等方面为民众参与全民健身做好保障工作,保障每位公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同时对全民健身运动中产生的纠纷或矛盾给予及时化解。其次,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全面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就意味着对体育与卫生、公共文化、科技、旅游等领域融合的制度建设,这不仅要对各领域、各主体的责任与职权进行规划,而且要把健康相关政策融入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全局之中,增强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承接能力。
(三)强化对全民健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挖掘是国家资源有效实施的前置性工程。不言而喻,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入融合需要培养其复合型人才。在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大背景下,打造体医复合型人才是实现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部署的关键,也是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的重要前提条件。首先,从顶层制度层面要设计好体医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有条件的体育类高校注重对医学专业和社会指导员等专业课程的开设,注重对体育类专业学生运动康复实践能力的培养。医学类院校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的医学知识之外,也要重视对科学健身方法等运动康复类知识传授。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要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并形成联合人才培养模式。譬如,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广安门医院与国家体育总局进行合作,对病人康复及医药费用降低六成以上[7]。在联合办学和联合培养的方式中,要改变医学院校和体育院校分别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医疗课程体系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要建立集文化、体育、营养、康复、医学等为一体的“体医融合”多元化课程体系,实现对体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与欧美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众的身体素质相比,我国民众还存在一些差距。通过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入融合对提升我国民族身心健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既有助于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又能助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诚然,在新时代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棘手问题,比如政策法规不完善、体医复合型人才匮乏等。因此,需要我们以体育与医学为主导,并要在交通、环境、教育等部门为协同的基础上,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的发展理念,完善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政策体系,实现多部门共建共享融合的新局面,为人民享受美好生活愿景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刘欣然.体育、人的主体性存在与全面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胡扬.从体医分离到体医融合——对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思考[J].体育科学,2018,38(07):10-11.
[4]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07(02):15-18.
[5]王定宣,陈巧玉,彭摇博.中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调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02):103-109.
[6]张波,等.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05):28-33.
[7]龙佳怀,刘玉.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全民科学健身的实然与应然[J].体育科学,2017,37(06):91-97.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湖南省体育局课题“长株潭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XH035。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