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芝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罗伯曽提出, 内隐学习是指人类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不受理性意识的过多影响,而是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获得能力。作为其下位概念,语文内隐学习则是是指学生在复杂的语文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获得语文知识并发展、提高语文素养的一学习方式。通过丰富阅读体验和情感激发,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和精神文化素养。
关键词:内隐学习;中学语文
在中学语文课程的教授和学习过程中,语文内隐学习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关注内隐学习无意性,利用各种机会创造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语文的直觉感悟,从而转化为潜意识内的能力和素养。基于以上的理念,我在教学中尝试以下探索。
一、创设教学情境,形成深度思维
当下中学生普遍缺乏对文本深度解读的能力,若用外显的知识教授学生文本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感情,学生获得了枯燥的知识,而无法深入文本,获得情感体验。因此,我尝试语文课程的内隐学习,通过创设多元对话,让学生深入文本语境中,对课文进行深度解读。
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时,学生很容易从直接记述藤野先生的那几件事情当中发现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比如他的热心真诚,耐心指导,正直善良,毫无民族偏见;在学术态度上,治学严谨,有实证精神。可是,作为教员,拥有如此品质,似乎是理所应当。何以使鲁迅称其“伟大”?(37段: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像那位擅谈掌故的留级生,他的眼里和心里,藤野先生肯定是非常普通甚至可笑的一位老师。可是,在鲁迅的心目中,藤野先生是伟大的。我们往深处想一步,一个普通人在另一个人心里的伟大之感是怎样产生的呢?
阿长曾为鲁迅买来他念念不忘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所以作者说,她有伟大的神力。当有一个人能够满足你心理上的最大需求,那么这个人在你心里就是伟大的。而在日本求学的鲁迅又面临着怎样的生存困境,他心里最大的渴求是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搜集资料,探讨交流。很快就明确鲁迅出国的原因,国内乌烟瘴气,看不到希望,毫无出路。所以要“到异地,走异路,见异样的人。”可到了东京,他看到清国留学生们丑态百出,不以为耻,反以为美,可笑可厌,可气可恨,所以开头很突兀的一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就已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和无奈。独处异国他乡,周围没一个熟人朋友,精神上更无人交流。而且,精神上更大的困境是,身边不少的所谓“日本爱国学生“对他的歧视。鲁迅先生在日本所面临的精神困境,使得他在压抑愤懑的心境下,渴求着尊重,真诚,关爱,鼓励。
这个时候藤野先生平日里对他那些点点滴滴的热心关照,主动帮助,让他温暖无比。当然,鲁迅的这些精神困境,藤野先生未必知道。他对鲁迅的那种关心爱护,对他来说,是工作里很自然的一部分。但越平常,越不经意,就越是珍贵。
二、创意诵读写作,强化语言语感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会认可大声早读的益处。有的老师会开辟更多的时间鼓励学生大声读书,甚至是激情读书。实际上,良好语感的形成并非在于零散的积累词语,抄写词语的解释,而是在于通过培养语感内化语言能力的内隐学习。
如教授《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我让学生利用课文中的语段,进行题为《他的目光》诗歌写作。同学们热情高涨,在词句的腾挪间体验着文字的魅力以及创作的快乐,其间不乏精彩佳作,如:“他的目光/好似发光的晶体/能够忘我地注视上苍/有勇气摧毁一切虚无……”再有:“他的目光,藏着锋芒/入木三分/他的目光蕴含柔情/热泪涟涟/他的目光灵动盎然/熠熠生辉/他的目光藏着犹豫/顿生凄凉/他的目光承载着满天的星河/能忘我地凝视上苍,注视摧毁一切虚无……”这篇文章若仅仅让学生分析茨威格笔下托尔斯泰的容貌特征,学生在课堂之外并无多少印象,而我通过这样的创意写作任务,以及声情并茂朗诵分享诗歌的活动,让学生在内隐学习过程中深刻感知文本,收集语言信息,培養良好语感。
这样的内隐学习,看似无法即刻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检测学生的能力水平,但是正如艾宾浩斯认为,学生学习到的、体验过的知识,即便不能记忆,也不意味着彻底遗忘了,只是将其内隐化了。我们平常讲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其实就说明了语文内隐学习的这种“有意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意性特征。
三、整合突破教材,丰富发展情感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这说明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语文的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然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体验,内隐学习的作用不容忽视。
如教授《背影》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儿子感念父亲疼爱,为何不刻画他的容貌?只对背影详细着墨?”学生之间展开多元对话,有的学生关注作者写作笔法,若写容貌未免落入俗套。有的学生说中国传统家庭父子之间的关心总会更含蓄地去表达,就像父子不会对儿子直接说“我很爱你”一样,儿子对父亲关心的情感也只能寄托在凝望父亲的背影之中。我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生平,适时补充其父子失和的背景信息。有学生很快领悟到:车站送别发生在父子关系失和之前,文章写于矛盾缓和之后,作者通过怀念父亲的背影表达对父亲深深的歉疚之情。这是最好的亲子之爱,并非我时时挂念你,而是我深深地懂你。含蓄而令人动容。正如文章末尾写到的,“父亲晚境颓唐,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父子之间彼此理解和包容的亲情,才是最感人至深的真情。
内隐学习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不带功利目的的学习方式。因此,它既能够帮助教师采用有效的措施将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又能够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发挥和乐于表达的学习态度,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提高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应重视与发挥内隐作用, 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内隐地春风化雨般地滋润他们的心灵。
西安理工大附中 陕西 西安 7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