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2021-09-10 07:22赖亦喜
高考·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余力项羽语文课程

赖亦喜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基于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本文就跨界思维的运用进行了尝试,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跨界思维;高中语文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提出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思维的发展,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1],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一要求?笔者认为,跨界思维是有效途径。

一、跨教材之界,拓宽思维的广度

网络时代高中生普遍存在阅读量偏少、阅读碎片化、阅读功利化等弊端。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这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标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况且,教材里的选文大多是节选部分,只教授教材上的内容是无法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的,也无法拓展思维的广度。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勇于跨越教材的界线,以教材的某篇章为基础,拓展延伸与之相关的篇章甚至书籍,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拓宽思维的广度。拓展的篇目可以是同一主题,同一人物,也可以是技法相关,依据教材篇目的特色来定。

同一主题的拓展阅读,例如教授粤教版必修5《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人物通讯,完成第一、二课时的教学任务后,第三课时我在班级发起以“人物与时代”为话题的讨论,选取了新版语文教材的一篇人物通讯《“探界者”钟扬》,又从报刊上选取时下热点人物的通讯《钟南山:一个狠人》,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从社会背景和社会影响两方面阐述通讯人物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风貌。这样的课程安排,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深刻了,收获的知识丰富了,课堂也变得宽阔了。

再如教授必修5《鸿门宴》这篇文言文,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项羽这一人物。我以人物为探究主题,让学生拓展阅读《项羽本纪》、《夏日绝句》、《题乌江亭》、《乌江亭》,这几部作品都与项羽有关,体裁有文有诗,对项羽的评价有褒有贬,放在一起比较阅读,学生能进一步认识英雄之可敬,英雄之可悲,能全方位认识和评价项羽其人,掌握一分为二地有依据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提升了思维的品质。

又如古诗词教学,为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更需要跨界阅读。教授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这首诗是属于粤教版选修1的内容,作为选修课,仅就教材内容教学,分析完诗歌大意、情感、手法就结束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跨越教材,让学生拓展阅读已经学过的《山居秋暝》、《归园田居》、《积雨辋川庄作》,这几首诗有来自必修课程,有来自选修课程,内容都与归隐有关,与《题李凝幽居》放在一起重新阅读,便于学生进一步探究古诗词中的“隐逸文化”这一主题。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知识加工重组,在跨界阅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拓宽了思维的广度。同时,亲近了经典,增进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跨教材阅读,阅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是教授思维的转变,教师敢于跨出教材,合理整合课程资源,建设多样的、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带来的还有学习思维的改变,学生敢于走出课文,反思自己的阅读经验,通过主题阅读,在文本与文本之间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拓宽思维的广度。

二、跨时空之界,提升思维的深度

教材内容丰富,选文古今中外都有,具有典型性和时代性,文质兼美。但受时空限制,学生理解这些文章有一定难度。跨时空的思维就是把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成长联系起来,让语文课堂的内容走向现实生活,指导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如宋朝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一文,王安石偕同友人游华山洞,悟出人生成功三要素:志、力、物。文章的哲理通于古今,利于训练学生的跨界思维。学生理解了文章大意后,我设计问题:结合你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志、力、物的看法。有学生认为:要考取理想的大学,需要给自己定一个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奋斗,奋斗的过程肯定会有诱惑,这时需要“不随以止”,此外还需要外物的辅助,如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忙,教辅资料的使用等。有同学则分享了自己远途旅游的经历:要到达远方,需要提前锻炼身体,有足够的力气才能克服远途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还要准备远途所需的装备,如舒适的鞋、干粮、水等。又如,文章提到褒禅山名曰“花山”可后人误传为“华山”,所以要“深思而慎取”。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感受,他们跨时空比较,得到启示:高中选科时需要深思慎取,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的科目,不可盲目跟风;有的则说在社会上交友需要深思慎取,不可轻信他人。跨时空的思维其实是要求学生从古代的文章跨越到当今现实生活,让古代传统优秀的文化指导现实生活,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跨时空之界,不仅能联系学生的成长,还能联通当今时事。还以《游褒禅山记》为例,“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而作者却随“欲出者”出洞了,故“悔”。针对这个知识点,设计问题:在“力”和“物”、“尚足”的情况下,继续前行会有什么结果?学生脱口而出:能“极夫游之乐”。学生的想法还停留在课本的内容,其思维是局限的、肤浅的。若跳出课本,结合生活实际,我们可以深入思考:这次探险是不是要“不留余力”呢?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不留余力”吗?学生的观点发生变化。他们认为,“后洞”、“险以远”为确保安全,在“力”、“物”、“尚足”的情况下,“留有余力”是为下次达成目标,作者没有必要“悔”。跨越时空,当今有实例验证“留有余力”的重要性吗?有学生说,华为决定向西方共享整套5G技术,这是实力自信下的“留有余力”;有学生说,腾讯产品已经牢牢垄断了社交软件的市场,马化腾已成互联网大佬,但他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做事非常低调。谨言慎行,也是“留有余力”;有同学喜欢演艺明星古天乐,古天樂成立慈善基金会,在贫困山区捐建100多所学校,让更多的贫困孩子接受教育。赠人玫瑰,也是“留有余力”;也有同学想到抗疫网红张文宏医生,张文宏希望疫情结束后能安静地走开,做个普普通通的医生。脚踏实地,也是“留有余力”。

学生的回答或许零星碎片,但确实是他们对古文今事的思考辨析,这样的语文学习活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肯定是有用的。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跨越时空的界线,将语文课堂联通生活,化古为今,不仅解决了学生思维固化肤浅的问题,更教会了学生感悟生活的方法,彰显了语文学科的魅力。

三、跨学科之界,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可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合听说读写,打通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运用优质的素材和范例,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2]这里强调的就是跨学科思维。古今中外文学博大精深,要理解这些文学,语文的教学离不开其它学科的辅助和渗透,把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可以给语文课堂带来丰富的知识,并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

如古诗词教学,针对其吟唱的功能,结合现在热门的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我与学生一起欣赏了凤凰传奇演唱的《将进酒》、萨顶顶演唱的《春江花月夜》、网络改编歌曲《琵琶行》。歌曲的旋律很快感染了学生,激起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但语文课不是音乐课,语文课不是教学生如何唱歌,而是教学生品诗歌的意味、情味。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爱听流行音乐的心理特点,我尝试让学生《古为今用,改写歌词》。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或词,把其改为流行歌词。学生兴趣很浓,很乐意完成这一写作任务。为理解文本,学生精读诗词,越读越深情;为提高写作质量,学生锤炼文字,越写越深刻。精读和写作的过程就是培养思维独创性的过程。

语文教学还可连接美术学科。如学习王维山水田园诗,苏轼评价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在诗歌中找到画的踪影。如《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学生用文字描绘画面:白鹭雪白,黄鹂明黄,画面色彩鲜明,“漠漠”描写了水田一望无际,“阴阴”描绘夏天林木的茂盛。空间上由近至远,画面感非常强。构图上绿树黄鹂相称,高低和谐,层次分明。

“文史不分家”,文学作品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诗词教学也应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如读杜甫诗歌,若不了解安史之乱,则无论理解“国破山河在,恨别鸟惊心”的悲痛。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通过引入历史文化知识,历史典故等,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课堂,而且能让学生吃透文本精髓,发展探究能力,激活思维。例如学习《鸿门宴》,关于宴会上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如果只教学生翻译文句,学生只知道人物的坐向。但如果补充关于古代座次的礼仪知识,学生读到的却是人物成败的原因。有同学认为,从座位安排上可看出,项羽自高自大,根本没有把刘邦放在眼里,双方力量悬殊,刘邦处境堪忧;有同学还发现,项羽集团内部,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竟比不上一個告密的项伯,君臣之间的隔阂,已初露端倪。所以项羽最终也没有接受亚父范增的建议,放了刘邦一条生路,导致自刎乌江的下场。可见,在文言文教学中,适时补充相关的史实,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人,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综上所述,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跨界思维都很重要。跨界思维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有效途径。跨教材之界,能拓宽思维的广度,避免思维的片面;跨时空之界,能提升思维的深度,避免思维的肤浅;跨学科之界,能培养思维的独创性,避免思维的呆板。跨界思维给学生带来更丰富更灵动的学习体验,培养出自由丰满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2.

猜你喜欢
余力项羽语文课程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项羽虞姬
也谈高中数学教学学有余力学生能力培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
龙都的新朋友
点点墨迹
周恩来妙语评项羽
周恩来“一”字评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