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敦友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迅速,以我国经济发展作为背景,水利事业投入不断增加,相关农田水利工程不断涌现,通过对工程进行有效整治,可实现灌区节水的改造升级,在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提升资源利用率。目前,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管护问题逐渐暴露,增加了维护成本,导致社会效益下降,全面落实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较为必要。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解析
引言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能源需求量较高,水利工程是促进资源利用、强化能源利用的重要设施,可解决局部地区水利资源短缺缺陷。农田水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在促进农田水利发挥正向作用时,应分析局部环境恶化问题。农田水利与农村经济相关、与社会经济相关,在建设时应重视科学性、全局性和长远性,在水利建设中扬长避短,优化水利规划。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
1.1监督机制与组织架构缺失
水利机构应切实落实监督权的使用,成立相关安全管理站,并由专人完成水利工程质量控制。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不足,其业务能力不佳,部分工作的开展多以上令下传的方式完成,监督工作不具有实效性。同时,缺乏有效培养,员工技术水平存在问题,实践经验较少,造成工作多流于形式,难以有效落實质量监督工作。除此之外,监督管理机制不具有全面性,会增加监督管理机构工作难度,造成部分工作没有合理的标准要求,难以实现管护。在组织架构缺失的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工作内容较为模糊,对监督工作重视力度不足,未树立良好的质量监督意识,导致工作效率较低,工程质量较差。
1.2缺乏水利工程设计
我国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视程度较高,在投资的规模、力度均有明显提升,但工程设计安全没有以实际情况作为参考,导致其缺乏针对性,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在未进行实际勘察的情况下,设计不合理,导致水利工程最终设计效果与实际需求相脱离,经济效益下降。对资源优势考虑不足,资源、经济方面存在矛盾。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设计情况,常见影响因素包括勘察、规划不足,未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未完成经济、资源两者间的有效协调等,导致水利工程存在滞后性。
1.3资金支持不足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资金投入方面仍存在不足,项目建设资金补助与实际建设需要存在较大的差异。结合工程建设实际发展情况,资金不足已成为较为严重的问题。在地方财力受限的情况下,工程资金缺口呈现不断增加的状态,难以实现资金的有效供应,阻碍工程建设发展。除此之外,近年来,建筑材料价格涨幅明显,受成本增加影响,相关施工企业为了保证自身利润,更倾向于选择价格优势明显的材料,材料不符合标准的情况逐渐增多。
2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1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意识偏低
首先,虽然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在工程的初期会得到各级乡(镇)的高度重视与关注。但是当工程真正建成之后,相关人员会忽视管理维护工作。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初期,如果对项目建成后的维护费用、管理人员的经费等不能及时落实到位,势必会造成相关管理设施有建无管的问题。其次,当有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建成运行之后,并没有选派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与管理,势必会造成项目出现损坏,从而再一次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项目,不但增加了国家的投资成本,也延误农户使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机会。另外,有些地区配备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基层人员常常存在着综合素质偏低、专业能力弱等问题,一旦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出现质量问题或者使用问题,因为技术人员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与实际操作能力,势必会延误项目维修的时间,很难完成正常的维护管理工作。
2.2管理维护资金十分缺乏
首先,因为我国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投入的资金只占总投资的2/3,甚至还有些工程项目的投资根本不到2/3,而剩余的部分投资全部依靠当地政府自行筹措,往往造成剩余配套资金出现缺口问题,很难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同时也为工程后期的管理维护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其次,虽然我国农村现在已经完全实现了税费改革,但是全新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保障机制并不完善,管理维护的费用并未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在管理维护中经常有建管分离的现象出现,导致小型水利工程在运行与管理方面遭遇“无米下锅”的窘境,出现相关资金与经费缺乏的现象。
3优化管理措施
3.1增强环保意识
农田水利建设中,应将生态环保作为建设规划的核心考虑因素,并增强环保意识,具有前瞻意识,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环保为建设理念,科学规划建设,降低消极影响,促进水利工程与地域生态统一,协调发展。建设实施前,勘察农田环境为首要步骤。在环境勘察过程中,农田水利要求、当地环境特点、建设注意事项均为勘察要点。在工程选址时,应以陆生生物较少、对原生动植物影响较低的地区为优先选择,此种选址可降低对野生生物的影响,维稳生态平衡。施工前,应做好环保宣教,明确施工要点,做好人员培训工作,提升全员素质,集中处理工程垃圾,避免乱排乱放。水利工程中常有工程污水,此种污水必须先经过处理,再进行排放,不可直接排入河流,以防造成水域污染。工程使用期间,应强化管理者培训,促进生态化水利应用,保证长效环保。
3.2强化管理监督
农田水利造成环境破坏的诱因之一为管理问题,施工现场环境管理为农田水利施工常见薄弱环境,应加强监管,明确环保制度,依据制度施工,生态影响相关环节重点管控,以国家标准为水利建设基本要求。污水处理方面,应做好污水检测,未达标的污水不予排放。水利使用后,相关部门应定期检测水质,加强环境监测,及时清淤,科学监管,促进生态平衡。兴建完成后,优质管理可促进水利工程发挥应用实效,降低对生态的消极影响,工程验收后,应基于水利工程对生态消极影响的危险因素加强关注,完善应急预案,促进绿色应用。结合建设环境,制定监督、清淤等制度,明确后续管理规定,由小组负责,完善责任制度,发生不良事件予以严格追责。
3.3促进生态水利建设
生态水利基于生态环保的水利建设理念,为水利分支,对农田水利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生态水利包含生态理念、强调水利效能,通过将两者有机结合,促进水利工程升级。在进行生态水利建设时,从生态学角度归纳并执行设计标准,以持续发展、生态平衡为建设要求,从人类活动(农田耕作)与自然环境(生态需求)两项要素中定位平衡点,实现生存、发展并进,完善设施建设,重视地域生态,促进河流防污与生态防治,科学使用资源,降低消极影响,以绿色生态为理念建设具有生态特点的农田水利工程。小型农田水利促进农业发展,会影响生态环境,在建设规划时,应因地制宜、个性化规划、灵活性建设,并应用优质工艺,加强细节管理,确保其生态负向影响最小化,提升正向影响力。
结语
通过科学、合理的对小型农田水利进行建设与管理,不但能够保证农民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时对我国经济发展同样也有促进作用。虽然说现在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维护工作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是相关工作人员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加之政府增加投资力度,加强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就可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能够发挥其最大效用,将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大幅度改善,确保农业能够可持续性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张小燕.四川省A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改革路径的探索[D].成都: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8.
[2]林勤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及后续管护[J].低碳世界,2018(24):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