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音乐应用于中学教学研究的思考

2021-09-10 07:22:44曾柳青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音乐教育

摘要:原生态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今越来越倡导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中,我国音乐教育内容逐渐变得丰富,而原生态音乐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我们要致力于开发和挖掘本土原生态音乐文化,通过广泛调查,大胆调查,让学生走进本土,感受原生态音乐的文化精髓与力量。原生态音乐文化的感受与学习对学生的理解及感受能力有一定程度上的要求,所以这篇论文是针对初高中音乐课堂如何融入原生态音乐教学的一些方式方法,会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學评价三个方面去探讨。

关键词:原生态音乐;音乐教育;保护传承

引言

新的课程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原生态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体现着音乐文化的进程与发展,是音乐文化中的精髓所在。所以在音乐教育中融入原生态音乐的学习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让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我们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所以原生态音乐在音乐教育中是不容缺失的角色。

一、原生态音乐之简介

1、什么是原生态音乐

起源于民间的原生态音乐是在劳动人民的日常劳动生活中创作,没有任何艺术加工却纯朴地记载了他们的生活场景。多年来一直通过当地人民口传心授的方式而在民间得到流传的一种音乐形式,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原生态音乐多在偏远的少数民族聚集地等最初的原始环境中产生,没有受到过外来文化的影响,当地的民间艺人拥有自己的语言、乐器等各种表达情绪的音乐舞蹈形式。它是一种原汁原味的艺术形式。

2、原生态音乐的现状

原始的生态音乐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是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的变化,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等多种因素,原始的生态音乐丧失了原始的生存环境,社会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原生态音乐一直延续到今天,为中华文明的积累提供了数千年的历史,它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精神的音乐的瑰宝。而在课堂上引入教授原生态音乐可以使原生态音乐通过一代代学生得到传承,并可以向年轻人传达一种独特的原生态音乐文化。近年来,原生态音乐已被广泛地纳入学校音乐教育。原始生态音乐与教育的融合是不可阻挡的,这也是在中国延续原始生态音乐的最佳方式。

二、原生态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教师层面

流行音乐的普及极大地影响了原始生态音乐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原始生态音乐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正面临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教师要以有计划、有目的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原生态音乐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具有丰富的原生态音乐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对原生态音乐的继承的使命感。但现状却是教师的原生态音乐知识有所缺失,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的缺乏会影响学生的直观感受,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也导致原生态音乐得不到好的教授传达,所以教师必须在具有良好的原生态音乐文化传承意识的同时,提高自身技能素养和知识储备。

2、学生层面

伴随着经济现代化的急速发展,网络媒体传播的欧美流行歌曲、日韩偶像团体等现代音乐文化的影响下,流行音乐占据了中小学生的情感世界,传统的原生态音乐得到了冲击。大多学生对原生态音乐的学习表现出很低的积极性,认为本民族的传统民歌土气、不够时尚。除了现代化音乐的影响,学生对原生态音乐学习的目的也不明确。所以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由为重要。

三、原生态音乐引入中学教学的对策研究

1、教学准备

(1)重视原生态音乐文化知识的积累。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原生态音乐文化传承意识。教师在准备一个课题前,要补充掌握充足的相关的历史背景,音乐文化等相关知识,继承吸收优秀的传统音乐精髓,传达原生态音乐的文化底蕴。我国的各民族本土原生态音乐源远流长,风韵俱佳,无一不展现了我国的深厚民族文化。教师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大可多多学习储备各类相关音乐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

(2)加强原生态音乐技能的训练。原生态音乐的真听真唱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能给予给学生最真实直接的情感体验。教师如果能唱好、练好技能,就能在学生面前演示并能教学指导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用歌声传达丰富的内心情感,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领学生领略更好的原生态风范。

2、教学过程

(1)感受与欣赏。中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感受欣赏能力很强,所以原生态音乐的教学中最重要的便是欣赏课的环节,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使音乐欣赏的方式途径更加多样化,多多进行欣赏感受和小组交流活动。原生态音乐的欣赏不仅能提高青少年艺术欣赏能力,也能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原生态音乐的本土气息和独特韵律。在欣赏课前,教师需精心选择优秀作品,可以选择同一首乐曲的不同演绎,最好从学生熟悉的作品入手,调动起积极性。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身体上的韵律摆动,让学生更充分的体验原生态音乐特点。

(2)通过采风加深体验。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要从本土文化出发,要进行多元化的教育”。通过这一理论我们深刻认识到: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它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它将枯竭、消亡。面对音乐课堂教学,几首歌曲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提高音乐素质修养是每位教师时常思考的问题。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只有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亲自体验感受,才能悟出音乐美的真谛。在深入调查当地原生态音乐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深入乡村、街道,同时也可以网上查询资料等方式,来调查地区的民间音乐历史与现状。以桃花江镇为例,可以分散到最具特色的马迹塘、大栗港、栗山河等乡镇,通过与老艺人的促膝谈心,可以聆听他们歌唱的身音。在桃花江独具特色的原生态音乐是一种纯粹的呼喊声,伴奏乐器有锣、钹、鼓。通过老艺人表演的口头创作而口头流传,这便是胡呐喊。在我的家乡,音乐领域中呈现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胡呐喊,更有地花鼓、渔鼓、三棒槌等等,通过这些多样的形式,学生们可以边调查边模仿,老师在旁鼓励学生与民间艺人广泛交流,甚至可以学唱三两句。在深入调查研究中,学生不仅能见识到有趣的音乐形式,更可以搜寻其起源的文化与背景,这便为探索本土音乐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丰富课堂实践活动。首先,原生态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肌体的,是能被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只有深入乡间采访,才能亲自感受到本土音乐的艺术魅力。上文提到的胡呐喊便是其中一种,它是一种高腔山歌,歌词随编随唱,高亢激越。在了解过程中得知胡呐喊没有现存资料可查,靠的就是口口相传。所以像这种类型的音乐,学生们可以带上录音机、摄像机利用假期去记录胡呐喊高手的歌唱,并向他们学习唱三两首。如《花鼓歌》“樱桃好吃树难栽,花鼓好唱口难开,要吃樱桃勤动手,要看花鼓站拢来”这些好听又富有方言特色的旋律。之后收集整理,通过在向老艺人学艺的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开展自编自创的活动,在原本曲子的基础上变动曲调而不变动唱词,或者变动唱词而不变动曲调,编创的方式千变万化,更可以尝试用独唱、对唱、领唱加合唱的形式进行,学生可以进行汇报演出,活动结束后总结学习成果,记录课堂的体悟感受。让学生与艺人亲密接触、自主学习调查、合作创编表演等等环节让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欢快,也会使他们体验到互动合作的学习理念,从而拓展音乐视野、传承传统音乐文化。

3、教學评价

评价方式多样。将原生态音乐带入课堂不仅需要认真研究和严格的实践,而且还需要分析课程内容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便进行分析和评估。教师需要在评估过程中尊重个人差异,告知学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优势,并在不同的活动设计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过去的音乐教育评估中,教师经常让学生唱歌教科书中歌曲,并根据他们对书籍的音乐知识进行评估。在原生态音乐进入课堂之中,评价方式将不仅限于书本,内容形式也可以更多样化,评价内容可以是学生学习到的原生态音乐、舞蹈、乐器,也可以是创作作品,合作演出,实践活动中的信德体验等等。

四、原生态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原生态音乐是一种传承了数千年的精神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精神,原生态音乐的保护实际上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承。将民间音乐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今天的原生态音乐不仅是民族历史的延续,而且是原生态艺术和文化的发展。学校通过一系列教育措施,将原始生态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生态音乐,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音乐素养,而且发扬了民族精神的价值。原生态音乐正是以其纯粹的艺术魅力让人们感受到它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它能展现出不同地区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也需要年轻一代对它的重视与保护,让我们一起给它留一片耀眼的天空。

结论

原生态音乐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其继承和发展给我们的音乐教育带来了重要的教育启示和教育影响。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原生态音乐,并利用原生态音乐来促进学校音乐课程的教育,使我国民族精神得到弘扬,使音乐教育事业得到更好发展,使学生能在音乐课堂中学习吸收音乐文化的精髓、提升自我各方面的能力,真正对音乐课堂有自己的兴趣和追求。原生态音乐的魅力和它的音乐文化永远是源远流长、绚丽多彩的,我们作为以后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者,有权利与义务把这朵音乐之花永远延续下去,愿原生态音乐艺术之花常开不败。

参考文献:

[1]郭晶铭.高校声乐教育引入原生态音乐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6,36(10):174.

[2]张坚,朱秀珍.从原生态音乐语言看我国音乐教育发展趋势[J].音乐时空,2013(12):137+139.

[3]邱春凤.体验式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1274-1277.

作者简介:曾柳青(1997.11-),女,湖南益阳人,现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湖南师范大学 410000)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音乐教育
白族医药传承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唐陵雕塑数字化保护研究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38:15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34:07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0:14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2:04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3:37
平果嘹歌的文化生态壁龛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35期)2016-05-27 2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