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不是个“好孩子”

2021-09-10 07:22:44王瀚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二本邻居家好孩子

王瀚

小的时候很多长辈都夸我是个好孩子,人实在,学习好,做事认真负责。他们哪里知道,其实我做过很多错事,委实配不上“好孩子”这个评价。

●我曾经偷过东西

那年上小学四年级,邻居家孩子眉飞色舞地向我吹嘘说,他不用钥匙都能开自家门。我说不信,他便认认真真地向我演示了一遍,突然我脑子里就冒出了坏主意。趁着邻居家没人,我小心翼翼地摸了进去,偷了20元钱,动作干净利落,做得天衣无缝,没有人发觉。20元钱对于20世纪90年代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而言,无疑是一笔巨款,可以买很多零食,但是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做错事的负罪感紧紧跟随着我,一连好多天,我心里惴惴不安,担心事情败露。

邻居家丢了20元钱的事很快传到了母亲的耳朵里,母亲严肃地问我:“你那20元钱是不是从邻居家拿的?”我有些不安地嗫嚅道:“捡的。”母亲没有再继续追问,只是严肃地告诫我千万别偷东西。我松了口气。后来每当我有坏想法的时候,总能想起那次偷东西之后的惴惴不安和母亲严肃的质问。

或许母亲已经察觉出了事情有些蹊跷,但是没有继续“拷问”我,而是选择给我内疚的心灵留下了一丝空间,让我能够秉持着自由意志反省自我,而并不是慑服于某种外在的压力去反省自己。

●一直都不太有礼貌

读初三那年,我成绩不错,很幸运地分到了“快班”。教我思想品德的,依然是分班之前的那位胖嘟嘟的女老师。由于思想品德成绩不太好,老师叫我去办公室谈话。当时的我还是一个特别害羞的小男孩,不知道办公室在哪,也不敢问别的同学,怕被笑话,可是又不能不去。无奈之下,我想到了一个笨办法,下了课便一路“尾随”着老师往办公室走,不敢跟得太紧,怕被老师发觉;又不敢离得太远,担心跟丢。于是我不紧不慢跟着老师走了一段,突然发现老师没有回办公室,而是去了厕所。我一下子傻了眼,在厕所外边来回踱步,焦急等待,心里琢磨:如果老师看到我在厕所旁边等她,岂不是很尴尬?但是假如我不去办公室,老师又会批评我。思前想后,没能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上课铃声猝然响起,于是我犹犹豫豫地返回了教室。后来上思想品德课便受到了老师不点名的批评。

我不止“无视”过老师的指示,还“戏弄”过老师。学校的生活非常单调乏味,些许成年人觉得很平常的事情都能在学生中引起很大的轰动。读高二的时候,有一次英语老师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学校,同学们好像遇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兴高采烈地议论。放学后,英语老师领着自家孩子步履匆匆地离开教室,朝教学楼一侧的楼梯走去。我和班上的同学躲在楼道的另一侧偷偷地看。突然我脑子里又蹦出一个鬼点子,大喊一声“老师好”,然后迅速冲进了教室。英语老师和她家孩子,一脸错愕地回头看向楼道这边。同学吃了一惊,羞红了脸颊,手足无措地逃回教室。看着同学狼狈的样子,我忍不住哈哈大笑。

很庆幸,也很感激两位老师没有因为我不礼貌、爱恶作剧找我谈话,甚至“上纲上线”,找我的家长,而是选择原谅一个孩子的天真无邪。某些时候只有犯错,才会有更深刻的领悟。于我而言,这两件事情也促使我这个晚熟的孩子在很多年之后依然会反省自己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缺陷。

●关键的人生抉择,总是很任性

填高考志愿的前一天,我在同学家里住。由于预估分比较低,达不到二本线,按照父母的要求,我在大专志愿那一栏填报省内某个就业情况比较好的学校,二本B一栏也填报该学校。而剩下的志愿栏我擅作主张,一个都没填。

同学劝我填上。我有些不屑:“反正考不上,填了干吗?”“万一考上了呢?至少把二本A那栏填上!”同学提醒我。我拗不过,便随意填报了一个学校,随意选了一个专业。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我傻了眼。虽然超出了二本线,但是我却选择了一个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专业,而且还没跟父母商量。家中条件不太好,爸妈本希望我能考取一个容易就业的专业,找一份待遇高的工作,我却选了一个农业类的专业。当母亲知道我随意填报专业而且还被录取的时候,惊得一屁股坐到炕上,又急又恼地批评了我一顿。对父母而言,改善家中经济条件的希望基本上已经破灭了。

三年之后,我又让父母操心了。在得知我决定考研之后,母亲给我打来电话,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要赶紧工作,赚钱娶媳妇儿,家里实在帮不了多大忙,一切要靠你自己!”母亲声音有些哽咽。或许在她老人家心里,这个孩子真的太不让人省心了,看起来挺实在,挺稳重,偏偏在关键的人生抉择上,总爱任性一把。母亲为了看懂这个渐渐长大却越来越陌生的孩子,甚至還专门找人测过八字。后来我仍然执着地选择了读研,母亲虽然有些无奈,但没有阻拦,她明白儿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

●教育的可能源于自由

曾经我任性地选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后来才明白兴趣非常重要。上大学以后我坚持课外阅读,读有趣的书,读对精神有益的书,读有实用功效的书,“把书读到了骨子里”,方沉淀了如今理想主义的精神底色。深入的人文阅读也让我明白,只有认真地审视过自己,才能真正让这一生过得充实而无悔。大学毕业之后,我开始学着制订人生规划,选择跨学科考研,研究生毕业之后又选择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发展。或许别人觉得匪夷所思,但是一切都在我的规划之中。虽然年过而立,仍然一无所有,但是我相信,只要不放弃追求人生理想,未来一定会更好!

回首自己的成长历程,父母和老师对我照顾颇多,我非常感激,其实我最想感谢的是学校和家庭给了我自由。在我读书的时候,学校还没有推行严苛的量化考核制度,学校会给学生犯错的自由,学生有充分的“试错成长”的空间。假如我在如今奉行精细化管理的学校求学,很有可能会因为骨子里的桀骜不驯违纪,说不准还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父母也没有对我提出过高的要求,愿意耐心地等我成长,准许我选择自己的人生。

乔木本可遮天蔽日,种在花盆里却只能掩映庭院;苍鹰本可翱翔于天际,关到鸟笼里只能成为玩物;大河本可怒泻奔流,建水坝阻遏只会淹滞停留。教育之所以有万般可能,首先在于每个生命体是自由的,可以自由发展。教育者应该因势利导,成全孩子的先天禀赋,而不是把孩子塑造成自己喜欢的模样。现在的孩子非常缺乏自由,很多学校奉行精细化管理,管理无死角,考核过于严苛;很多家长功利心太重,控制欲太强,已然侵犯了孩子的自由,挤压了孩子的成长空间。如果管控过多,灿烂的生命之花,甚至会过早萎蔫。

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认为,教育在于管与不管之间,是一份守望。守望并非放任自流,什么都不管,更不是什么都管,把成年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期望以及设定强加给孩子,而是保证孩子能有自由成长的空间。每一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禀赋,只有给他们自由,他们才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愿每一个教育者都能尊重孩子,如果爱他们,请给他们自由。唯有自由,才能真正让他们变得更好! 

猜你喜欢
二本邻居家好孩子
仓鼠
好孩子
好孩子
二本:扬长避短,优化志愿方案
邻居家的狗
害怕
二本: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同分数段的志愿方略
聪明多了
机械类专业院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