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化苑
摘 要:童话故事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趣味性,其中蕴含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本文基于《宝葫芦的秘密》课例呈现了童话故事教学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童话故事 教学策略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4.009
小学生年龄小,童话故事中鲜明的形象、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能够牢牢抓住他们的心理,让孩子们从故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而故事本身和其中人事物蕴藏的知识也彰显了丰富的传统文化。
一、会读封面,了解作者
此处笔者别出心裁地从封面开始教学。
师:(拿出《宝葫芦的秘密》) 孩子们拿到一本新书,最先看到的是什么?
生A:封面。
生B:封面上有精美的插图,画着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宝葫芦。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封面,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想要了解故事的好奇心。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看似普通却意义非凡的物件。如本文的主角“葫芦”。葫芦本身是一种寻常的植物,因被谐音“福禄”赋予避邪、吉祥的含义,千百年来成为中国人喜欢把玩和欣赏的吉祥物之一。这个故事作者想要利用“宝葫芦”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二、走进人物,勾连情节
对于小学生来说,《宝葫芦的秘密》的篇幅较长。所以在教学时笔者通过王葆的角度介绍故事,引导同学们以走进人物的方法勾连故事情节。
教师可以展示作品中的人物,让学生们进行分享,分享要“言之有据”。在与学生交流时还应仔细听取学生的发言,及时发现学生的感受。对于不准确的理解应避免批评,而是恰当的引导和点拨。当学生讨论后加以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要勤劳,踏实,不要想着不劳而获。而不劳而获的幸福并非真的幸福,只有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东西才会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只有用自己勤劳的双首和智慧的达到才能创造出神奇的,会发光的宝葫芦。
三、品读文章,拓展想象
王葆听到奶奶说起宝葫芦的故事,于是渴望自己也能拥有一个宝葫芦。果然宝葫芦出现了,并且愿意实现王葆的愿望,给王葆变出了鱼、美味的食物、《科学画报》等想要的东西,一开始王葆十分开心,可后来发现宝葫芦变出来的东西都是偷来的,王葆再也无法忍受宝葫芦了。这时,他醒了——原来是个梦啊。
师:一开始王葆的心情跟大家一样,可是他后来为什么開心不起来了呢?
通过发现冲突,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理解主题,而不是教师直接告诉他们。完成故事基本内容教学后,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在故事中关联自身的习惯与能力。宝葫芦虽会满足王葆心愿,但得知宝葫芦竟是用偷的方式变出的东西,王葆决定不要宝葫芦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原因,并提出如果此时自己真的拥有一个宝葫芦,想要它来做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童话。
总之,童话故事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有效的自主阅读,练习传统文化塑造健康的人格。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分享,从而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童话故事教学中的交流话题设计与教学策略运用几乎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当依据学生学情与书籍的具体情况,不断地摸索、尝试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罗姪兰《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策略研究》,《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年第9期。
[2] 池朱兴《延伸情节,续仿融合——用故事续编写话教学模式续写〈小马过河〉》,《语文建设》201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