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养成

2021-09-10 07:22李香玲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新时代

李香玲

摘  要:师德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根基,是应对西方价值冲突,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靠接班人的关键一环;是解决师德师能缺位,保障思政课教师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强劲护航力量。但在实际工作中,思政教师还存在理想信念松懈,红色底线模糊;职业认知错位,衍生职业倦怠;教学传统陈旧,倾向功利主义;自律意识淡薄,偏离为人师表等问题。因此,文章从理想信念、扎实本领、守正创新和自律内化四个方面共同发力,探索加强思政教师师德建设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1]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同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方面的要求,[2]这也为思政教师的师德师能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和努力方向。

何为师德?它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以及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3]作为教师的职业之魂,师德是教师职业修养的根基和土壤,是一名合格思政课教师必备的重要“软件”,是能否培养出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所在。思政课教师若没有师德,就不可能培育出顺利完成“两个百年”伟业的下一代。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前,上至国家,下至学校都非常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建设。这对于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落实学校立德树人任务、促进学生个人身心的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根基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在立师德、铸师魂方面苦下功夫,肩担立德树人重任,更好地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思政课教师的期待。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建设有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寄语广大学子,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思政课教师要以良好师德在思想道德、政治素养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给学生发挥为人师表的示范性作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和人生的实践中找到正确方向,把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接力完成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丰功伟业。

(二)应对西方价值冲突,培养优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班人的关键一环

95后、00后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网民,是一群浸润在电脑、手机、视频和游戏等屏幕世界长大起来的“数字原生代”。 身处国外或国内的大学生在全球化与网络化的情势影响下,都较容易受到西方普世价值的渗透。近年来,除了西方的自由和民主思想在我国甚嚣尘上之外,一些国际反华势力,恶意在网络上宣扬“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集体主义”三反恶俗言论,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后现代文化等相继通过网络、书籍、影视、游戏等传播载体和媒介进入我国,催生了当代青年的物欲、享乐、媚俗、国家观念淡薄、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主义、反中心等社会心理。[4]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西方价值对学生的冲突,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信马讲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在爱国主义情怀的厚植中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班人。

(三)解决师德师能缺位,保障思政教师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强劲护航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5]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保障了思政课教师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强劲护航者。一方面,这可以较好地解决师德师风缺位问题,让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能坚定理想信念,塑造过硬本领,让思政课变成有温度、有高度、有思想、有特色的红色课程;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姓马”和“信马”引导青年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再者,在当今世界局势下,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声音此消彼长、不绝于耳,说明新时代需要思政课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让学生自觉抵制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爱人民,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六个要”和“八个统一”要求,已初步打造了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师德建设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理想信念模糊,践踏红色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重大[6],因为思政课会影响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人生选择。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马克思主义信仰,让有信仰的人去讲信仰。这是思政课教师师德的政治倾向性所决定的。据调查发现,部分思政教师的理想信念日益松懈,甚至模糊了那条不可逾越的“红色”底线。主要表现在:第一,个别思政课教师自身未能熟读马恩经典著作,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自然不能信马讲马。长而久之,也不能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基本原理去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基本路线和去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第二,没有一定理论积淀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好用野史代替正史,好用未经证实的旁门左道消息代替国家权威的发布,误导学生的关注。第三,一些留学归来的教师深受西方价值觀的渗透,不但亲美亲日亲韩、崇洋媚外,而且在网络和课堂发表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西方的消费主义、拜金主义言论,甚至发表辱国言论等,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这些种种现象表明,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需求性。

(二)职业认知错位,衍生职业倦怠

高校思政课教师长期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尴尬处境,在职业认知上容易出现认同度不高、效能感低下、职业情感淡漠和道德行为失范等职业倦怠现象。首先,思政教师的比例还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1:350的师生比例要求,且思政教师各自的专业背景参差不齐,甚至有些教师的专业完全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不搭界。这必然容易产生职业认知错位的问题。其次,思政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较繁重,且高校职称的考评主要以科研成果为导向。这使得思政课教师无法静心研究教学,转而把工作重心盲目地局限在科研上,久而久之,实现不了教学和科研的相辅相长和育人育己。再次,一些思政教师对“师德”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一方面,有些教师认为上好课就完全具备了师德,对自己的师德要求远远达不到标准;另一方面,有些教师认为师德建设就是要让自己成为道德模范,必要时候还需要抛家弃子,以至于他们谈“德”色变,甚至对师德的传承发扬产生抵触情绪。这些都不利于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三)教学传统陈旧,倾向功利主义

在经济社会的激烈市场竞争下,个别思政课教师越来越市场化、利益化、功利化。一方面,他们把教师仅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慢慢偏离教书育人轨道和忽视传道受业解惑的使命,其社会责任感和教师的蜡烛燃烧奉献精神也逐渐退化。因此,他们对工作缺乏激情,对学生放任自流,较少更新上课使用的PPT和视频,跟不上时代的教学改革步伐。追其原因,教师在教学上的不思进取,是为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论文撰写、课题申报、校外兼职和创办公司等能为自己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事务上,在“金钱”的无底洞中让自身的师德越来越庸俗化和商业利益化。不言而喻,当思政教师不再以“桃李满天下”为荣,反而以经济效益为成功为标志,其师德和初心自然越来越弱化。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在教学科研上好高骛远、心浮氣躁,做出一系列学术道德失范的事情,如:论文造假、论文抄袭、一稿多投、项目造假和窃取专利果实等。另外,对于年纪比较大的思政教师,当评上正高或副高职称后,觉得自己的职称路已走完,就开始止步不前,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直到平安熬到退休。

(四)自律意识淡薄,偏离为人师表

自律是个体自愿地认同社会规范, 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践行规范, 把被动的服从变成主动的律己, 把外部的要求变为自主的行动[7]。做一名新时代德行双罄的思政教师,必须要做到严格自律,自觉淬炼师德师能,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思政课教师不能做到律言律行。在课上课下、线上线下,不知“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应该着重讲”,做不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如,有些教师在课上讲得非常好,但在课下却乱讲,甚至做不到在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不动摇;或者说是课上表现一套,课下表现又是另外一套,做不到慎独。出现这种情况,师德建设的缺失是重要原因,而自身自律意识的淡薄是根本原因。自律性不足的思政课教师必然会偏离为人师表的要求,如,出现在课堂上随意吸烟、上课在讲台脱掉鞋子、上课睡觉和中途接听电话等言行不雅的不良现象。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主要路径

为了更好地解决以上思政教师存在的师德问题,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可以从理想信念、扎实本领、守正创新和自律内化四个方面共同发力。

(一)坚定理想信念,保证思政教师的“红色”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要强,思政课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8]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满足的条件就是自身要有信仰,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只有讲授者自身坚定了理想信念,才能保证不会逾越这一条“红色”底线。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自觉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做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增强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有效性,让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学生心中顺利开花结果。

当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创新,高科技产物相继进入我们的生活并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微信、B站、抖音和快手等。可以这么说,“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无人不网”成为了新的时代潮流,网络上鱼龙混杂的生态环境、缺乏过滤的网络信息、娱乐至死的消费文化、趋多元的价值倾向、日益严重的信仰缺失和逐渐模糊的价值判断等无不影响着师生的理想信念,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思政课教师始终要坚定姓马,终生做到“在马信马”“在马研马”,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理想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9]。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培养民族复兴接班人的制胜法宝,思政课教师唯有坚定政治信仰,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好学生的价值目标和精神动力问题;唯有切实修好师德的“德学”,才能把理想信念内化于心灵深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学”“思”“悟”中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当作终生的精神追求和前进动力。

(二)塑造过硬本领,打通思政教学的“任督”二脉

马克思认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10]作为一位有道德情操和扎实学识的思政课教师,要把思政课讲得“有滋有味”,课堂教学需做到“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给学生提供香味形俱佳的精神大餐,让他们喜欢‘吃’。[11]实践也证明,任何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只要巧妙地拨动学生内心的那根共鸣的弦,真正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被他们主动接受,就能影响学生的深层心理和思想结构。[12]因此,思政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规律,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为学生创造全新的学习环境,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德师能的淬炼和育人使命的践行中打通思政教学的“任督”二脉,加强思政育人的育人效果。

思政教学“任督”二脉的打通,可从课前、课中、课间和课后四个环节下功夫:第一,在课前,顺应教材内容体系,在思政第一课堂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项目,改善思政课堂乏味枯燥的问题。如,课前5分钟,教师可利用新闻播报、红歌嘹亮和主题演讲等课前展示的形式引出教学主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第二,在课中,要遵循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上课质量,提高思政教学的针对性、亲和力,满足学生的成长期待和发展需求,实现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第三,在课间,充分利用休息的10分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主动走进学生,在“情感”牌的主动出击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维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在情感上和教师产生共鸣和达成共识。第四,在课后,应学会“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利用学生喜欢“做中学,学中做”的特点,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思政课堂“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内容的无缝衔接,做好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和情感等方面的咨询解答工作,充分利用线上工具打好思政教学的“最后一公里”,打通思政课教学难以攻克的“任督”二脉,构建思政课教学“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知识内化”“课后知识固化”的有效模式,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促进思政课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三)坚持守正创新,加强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通过守正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守正就是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但不是刻舟求剑,还要往前发展、与时俱进,否则就是僵化的、陈旧的、过时的。[13]作为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份子,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坚持“守正创新”,用充足的信心加强思政教育的与时俱进,用师德提升思政教师的道德修养,和学校同心戮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

随着非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传播和渗透,对我国青年大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思政课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性质,是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因此,思政课教师应把思政课教学和意识形态建设结合起来,在守正创新用“思政教师加强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345’师德师能构建体系”主动扛起这一面大旗(如图1)。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通过3种意识(阵地意识、学习意识、安全意识)的树立和4种能力(理论学习能力、教学改革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协同合作能力)的培养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通过以下5种方法来改革思政课教学,让思政课教学成为扎实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有力抓手:第一,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这需要教师充分研究教材和教学规律。第二,主动出击,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思政课教学平台,如,超星、蓝墨云、学会学和职教云等。这需要教师克服本领恐慌,活到老学到老;第三,与时俱进,在思政教学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做到网上网下一致和谨言慎行。这需要教师自觉承担起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任务,共建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第四,因势而新,加强思政课和专业课的协同效应。这需要教师充分加强和专业教师的合作,实现思政课和专业课的协同育人效果;第五,知行统一,改革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这需要教师先融入社会和实践,在“人正、心正、言正、行正、影正”中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对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中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批判、销蚀异质意识形态。

(四)融通他律自律,实现师德师能的自觉内化

加强思政教师的师德建设,必须要高度重视师德他律和师德自律的相互融通。师德自律,指高校教师出于自愿或将外在约束转变成个人习惯而产生的内在动力,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观念、情感、意志和行为[14]。师德他律,是指高校教师借助外在力量来遵守师德基本底线,如:法律法规、校园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等。唯物辩证法认为,引起变化的是外因,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因素。要实现师德的自觉内化,师德他律是外因,师德自律是内因。所以,在思政教师的师德建设中,除了加强制度保障的改革和外部环境的激励等他律作用,还需同步加强师德自律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力性,更好地实现良好师德的顺应和同化,最终实现师德的内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自律要严,人格要正。首先,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有规矩意识。遵纪守法、遵规重道,是思政教师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师德他律建设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把遵守的规矩顺利内化为爱岗敬业、乐为敢为的为师精神。其次,师德建设关键在于发挥内因,即提升师德自律的作用,严以律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5]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因此,思政教师要发自内心、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把立德、修德、践德作为终身追求,以高尚的品德教书育人。[16]再次,思政教师要潜心育人育己,研究教学规律,上好每一节思政课。“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17]在信息时代,面对浸泡在屏幕世界长大的数字原生代,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克服本领恐慌,在思政育人中与学生同成长、共进步,最终实现育人的自育。第四,思政教师要在实践中自觉坚守师德的传承,在工作中和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师德师风文化。不忘本來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8]。因此,思政教师要努力做到爱岗敬业、热爱学生;钻研教学、规范学术;潜心问道、关注社会。在师德的传承和实践中把自己打造为一名“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新时代思政教师,在薪火相继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20-11-12].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5][6][8][13]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3]毛连军,成容容.大学教师文化构建与高校师德建设[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121-123.

[4]张延芳.网络社会背景下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7]蒋雪莲.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律要严”[J].北京教育(德育),2019(05):78-81.

[9]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10]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人民日报.课堂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N].人民日报,2019-05-24(12).

[12]陶娟.红歌传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思想教育研究,2011(09):74-77.

[14]徐士元,陈帅,李前程.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的机理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11):73-76+90.

[15]金海民.论语译注[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215.

[16]陈帅,徐士元.高校教师师德他律与自律的互动机理[J].中国大学教学,2019(04):87-91.

[17]杨天宇.礼记译注(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57.

[1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责任编辑  朱芊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新时代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