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灿
[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出版业先后完成市场化改革、产业化转变、公司化改制,取得骄人的成绩。然而,随着国内出版物从极度短缺变为非常丰富,让出版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信息爆炸和泛媒体化趋势导致人们阅读习惯发生改变,传统出版在新媒体环境下遇到了极大的挑战。本文从出版受众资源的角度切入,在与互联网平台的对比中分析受众资源三级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目的是提高传统出版人对受众资源积累和开发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助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融合发展;传统出版;受众资源;体系构建
2015年3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会同财政部出台《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是履行文化职责的迫切需要,是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1]。虽然传统出版业多年来在融合发展上纷纷加大投入,进行了多个方面的探索,但就多年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一方面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发展如火如荼,另一方面传统出版融合发展举步维艰。传统出版的思维观念与融合发展的现实要求不适应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出版业受众的角度入手,浅析传统出版在互联网时代构建读者、用户、会员三级受众体系的重要意义,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受众资源在融合发展中的重要性
从出版的根本目的—传播信息来看,出版与互联网有着天然的相互结合的基因。因为传播信息的关键是建立连接,而互联网正是一种实现万物互联的技术。“内容+技术”,不应该是无往而不利的吗?然而,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2019—2020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统计的数据,2019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9881.43亿元,其中,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仅为89.08亿元[2],占比不到1%。由此可以明显看出,传统出版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情况其实不容乐观,这非常值得出版从业者反思。传统出版的融合发展为何始终打不开局面?传统出版拥抱互联网的阻碍到底在哪里?笔者试从传统出版与互联网平台对受众资源重视程度的对比中进行分析。
(一)受众资源积累方面
出版的受众即为读者,而互联网的受众一般称为用户。传统出版对读者资源的重视程度和开发利用程度都不够。这种对读者资源的忽视可以说是客观出版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物市场长期处于卖方市场,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才基本转变为买方市场,以市场为中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出版理念才得以建立[3]。按道理来说,之后出版业应该逐渐重视市场和读者需求,逐步积累读者资源,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10年的十几年间,出版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后完成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从事业化到产业化的改制,之后又进行了公司制、集团化、股份制的改革。在这种大的变化下,读者资源积累没有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而对由一个个用户组成的互联网来说,重视用户资源可以说是互联网发展的基因,各个互联网平台纷纷把用户规模作为衡量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非常重视用户资源的积累。同样是20世纪90年代到2010年,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并迅速崛起。截至2010年12月,以腾讯QQ为代表的即时通信软件的用户规模达到3.53亿人,以起点中文网为代表的网络文学平台的用户规模达到1.95亿人,刚兴起的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微博平台用户规模也达到0.63亿人[4]。这样的用户规模即使是10年后的今天,也鲜少有出版单位拥有与之相当的读者资源。
(二)受众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对传统出版来说,其无法很清楚、全面地把握读者的购买信息和特征。這种情况在图书出版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大多数读者和出版社就像两条相交的直线,因为一本书有了交点,可是之后就渐行渐远,这给传统出版了解市场需求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出版单位要了解读者需求,一般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市场调查,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调查得到的信息也只能大致而不能准确地反映读者需求。
而互联网则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用户在互联网平台上注册,让平台拥有用户的联系方式;用户在平台上进行的关注、搜索、点击甚至是阅读时间长短等行为,都成为平台分析用户喜好的重要资源……互联网平台可以根据用户性别、年龄、居住地、上网行为等信息对用户进行“画像”。用户提供的个人信息越多,在平台上进行的操作越多,用户画像就越逼真,互联网平台根据画像得到的用户需求就越准确。
随着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以及媒体去中心化趋势的加快和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迈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报纸、期刊、图书等出版物以及电视、广播。出版单位要想在互联网时代抢占市场,从受众的需求出发是必然的要求。互联网平台的用户画像的这种做法,非常值得传统出版学习和借鉴。
近年来,数字出版迅速发展,而处于头部的都是技术供应商和互联网平台。从表面上看,数字出版由技术带动,但本质上是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在驱动。技术供应商和互联网平台之所以做得比较好,是因为他们敏锐地发现人们的阅读方式从纸读到屏读的转变,他们的基础和思维建立在用户资源和思维之上。传统出版从业者要清醒地意识到互联网平台发展的逻辑,深刻认识到受众资源的重要性,从受众的需求出发。只有这样,传统出版从业者才能真正领会互联网思维的精髓,才能真正实现传统出版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二、构建读者、用户、会员受众资源三级体系
从传统出版与互联网对受众资源的重视程度和开发利用程度来看,积累受众资源关乎传统出版能否适应互联网时代。而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对用户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传统出版也要加强对受众资源的积累和开发利用,并跟上新的形势变化。为此,笔者提出读者、用户、会员受众资源三级体系(如图1)。传统出版单位要采取积极措施,促使读者向用户转化,并以会员的形式进行强化。
(一)从读者到用户—明确连接
在出版受众资源三级体系中,读者处于基础地位。正如前文所说,出版的根本目的是传播,而传播的关键是建立连接。对出版单位来说,与读者的连接是通过图书等传统出版物建立的,此时的连接是模糊不清的,因为出版单位不知道读者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联系读者,这种连接不仅不牢固,而且不便捷。而互联网时代,行业与受众的连接越牢固、便捷越好。从读者到用户,是传统出版融合发展最为关键的一步,这一步的迈出,让传统出版与受众之间的连接变得明确,从而使选题策划、市场发行等方面产生变革。读者变为用户,意味着受众变得明确,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出版单位对受众需求的了解也更为准确、及时。选题策划因为有了详实数据的支撑而变得更加精准,市场发行也可以根据产品性质从全面铺货模式和精确点对点投寄模式中灵活选择。
(二)从用户到会员—强化连接
会员制对互联网平台来说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00年,QQ会员便已诞生,但最近几年发展尤为迅猛。稍加分析便可发现,吸引用户转化为会员的点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是特权,典型代表为QQ会员;二是优惠,典型代表为京东PLUS等电商会员。目前,已经出现一些与图书营销业务相关的平台,例如樊登读书、罗辑思维等,他们在会员制方面做得非常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会员制虽然很早就已经诞生,但是在互联网平台大范围应用还是在2015年以后。京东、唯品会、淘宝等电商平台,网易云音乐、腾讯视频等音视频网站都先后推出会员服务,樊登读书、罗辑思维等会员制内容供给自媒体也在这段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其中的原因,笔者认为,一是网络的流量红利已经触碰到“天花板”,光靠用户规模增长带动盈利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对存量用户的开发利用是必由之路;二是各大平台流量分流的业态已经形成,平台之间的流量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采取措施稳定流量是必然之舉。而会员制以形式多样的各种特权和优惠,在实现会员收费的同时,不仅有效促进了用户的多次消费,而且强化了平台和用户的联接,使用户黏性和忠诚度得到提高。
可惜的是,对传统出版,第一步从读者到用户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多方论证和证实,然而,第二步从用户到会员,却很少有人提及。如何实现读者资源由用户到会员的转变,是传统出版业在融合出版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受众资源体系构建和开发利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用户积累:重视新兴平台的流量红利和“网络大V”的培养
微信公众号、微博是传统出版单位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可现如今关注用户量的增长越来越难,这和流量红利期已经过去是分不开的。但是,用户是在流动的,特别是当新兴的平台出现时,会伴随着一个平台的流量红利期。抖音的异军突起和樊登读书依靠抖音平台迅速积累用户的过程可以清晰地证明这一点。传统出版应该予以重视,在维持好原有新媒体平台的同时,重点关注互联网平台的新趋势和新动向,抓住实现用户规模飞跃的时机。
另外,“网络大V”(这里借用微博“大V”的概念,指那些在网络中有广泛影响力的人)的培养也需要提上日程,其在促进用户转化上有着巨大的号召力。“网络大V”的人选要精挑细选,背后要配备专门的团队,通过运作和群策群力不断扩大影响力。这一点可以从樊登读书、罗辑思维的成功获得启示。
(二)资源利用:利用受众资源优化图书出版流程
以今日头条智能个性化推荐机制为例,该机制利用智能个性化推荐引擎,将用户发表的内容,根据文章特征(内容质量、内容特征、首发情况、互动情况)、用户特征(头条号历史表、头条号订阅情况)以及环境特征(时间、地域、天气)等,为文章找到感兴趣的读者并推荐给他们。推荐引擎首先将文章推荐给一定数量的与该文章相匹配的用户,若阅读点击率、阅读完成量、点赞量、转发量等情况良好,推荐引擎将进行大范围推荐,否则终止推荐[5]。
把这一流程和出版流程进行对比,可以明显地发现,传统出版在出版物正式上市前,缺少了一个重要环节—用户试读。会员制的推出,为增添这一出版环节奠定了基础。会员量达到一定规模并进行精细化的分类之后,出版物目标市场有了一定数量的会员来对应。这些会员不仅是潜在的消费者,而且作为目标市场的样本,他们对图书的反馈可以准确地反映市场的态度,从而为出版单位下一步的印数确定、销售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撑。诚然,出版单位会多出试读版本制作成本,但相对于目标市场的准确预测、印数的准确把控节省出来的成本来说,这可以忽略不计。而内容外泄的风险则可以通过试读片段、签订保密协议、采取加密技术手段和制定惩罚措施来防控。
(三)流量稳定:以优质内容赢得受众的价值认同
因为出版物消费不同于普通的物质消费,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这才是出版单位的根本出发点。从这个意义来说,前文提到的吸引用户向会员转化的点,即特权和优惠,对出版来说其实是不够的。优惠对出版物消费者来说,虽然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还远远不够。比如,在互联网平台中,一旦有更优惠的平台出现,消费者的流失是极为迅速的。相比之下,特权要好一点,但是出版单位能够提供的特权种类有限。因此,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出版单位在征集会员时,必须要考虑出版物的精神产品属性,把吸引的重点放在更高层次的点—价值认同上,从而与会员形成更为牢固的统一体。而要实现价值认同,出版单位则要在目标领域深耕细作,努力打造精品力作。
四、结语
传统出版要拥抱互联网,必须要了解互联网,并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革新传统出版的各个方面。如果不能了解到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动向,传统出版的融合发展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很好地实现深度融合。本文所提的受众资源体系构建只是互联网思维中的一个方面。传统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还有待出版人继续深入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广发〔2015〕32号[EB/OL].(2015-03-31)[2021-03-14].http://www.mof.gov.cn/zcsjtsgb/gfxwj/201503/t20150331_3583317.htm.
[2]李俐.去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规模近万亿,这一部分发展最为强劲[N].北京晚报,2020-12-22.
[3]中国编辑学会,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基础:中级[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11-01-19)[2021-03-14].https://wenku.baidu.com/view/d8co2c7375a417866f8ff2.html.
[5]今日头条推荐机制详解[EB/OL].(2020-02-27)[2021-03-14].https://lusongsong.com/info/post/12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