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导向的应用文写作开放式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1-09-10 07:22黄春慧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行为导向应用文写作开放式

黄春慧

摘  要: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当前应用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基于对当前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反思,立足解决应用文写作学习内在动机不足等问题,从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策略、实践平台创建、课程考核模式等方面构建以行为为导向的应用文写作开放式教学体系,使应用文写作课程回归内心驱动的真实性、协同行为的开放性,真正实现能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文写作教学。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行为导向;开放式;优化策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5-0085-06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强调统一化、标准化和程式化的传统教学模式,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多样化、个性化和民主化为典型特征的大学创新教学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传统灌输式讲授法几乎被全盘否定,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成为一种潮流。慕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成为目前教学改革中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打破传统课堂的创新课堂也有其困境,如慕课学习之刷课现象,小组合作学习之搭便车现象,讨论式学习之游离状态。自主学习的课堂是热闹了,但教学效率反而下降了,大多数学生投入不足,处于应付状态,学习动机弱,自主性差,基础薄弱的同学更甚 [1]。

一、对当前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反思

(一)自主学习内部动机缺乏问题

大部分教学改革成效不好的原因都在于为了打破传统而过于重视改革形式,忽略了最核心的问题——如何调动内在动力。动机是行为的先导,为学习提供源动力。动机又分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是基于内心需求而引发的行为动力,外部动机是因外部刺激而产生的行为动力。教学改革往往是通过改变外界环境,如课堂组织形式、考核办法等来实现教学效果,属于外部刺激,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由教师制定措施,学生来完成。当学生内部动机、内心需求没有被激发时,就会出现大多数学生为完成学业而被动接受教师安排的现象。学生虽然配合,但认可度不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足。当这种被动应付进一步加深就会造成弄虚作假的现象,使得教学改革效果大打折扣,或者坚持一段时间便无法再坚持下去。解决内部动机问题,才是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否则都是治标不治本。这里所说的内部动机,不仅指先天性的兴趣爱好,对大学生而言,内部动机更应该是经过理性认知后,实现个性发展的内心需求。

(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脱离实际的问题

大多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都是建立在教学对象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的,但实际上,我国学生经过中学时期的应试教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均水平是不高的。大学生踏入大学校门,面临更自由的学习生活空间时,往往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尤其对福州商学院学生来说,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一些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愿意主动思考。而这时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好像突然把从小在笼子里长大的小鸟,抛到自然环境中,任其自行飞翔觅食一样。当然自主学习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这就要求教改举措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而不是先预设教学对象已经具备较强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学生知识水平、授课班级规模、师资力量、课程学时等客观条件都会影响教学改革的成效。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教师应不断修正与优化原来的教学模式,寻求一种最适合本校学生的、不流于形式的、以能力提高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基于行为导向的应用文写作开放式教学。

二、基于行为导向的应用文写作开放式教学内涵阐释

(一)行为导向——解决内部动机不足的问题

“行为导向”源自“双元制”教学。“双元制”模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职业教育,到21世纪初发展成熟。它是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其整个过程是在“一元”——工厂企业和“一元”——国家的职业学校中进行,也就是在工厂中进行实践,在职业学校中学习理论,理论学习在实践操作之后或同时,而不是传统的先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再到工作中去实践 [2]。

应用文写作教学渗透“行为导向”理念,是由应用文写作课程特质决定的。应用文写作不同于文学写作,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应用”,写作是为了解决学习工作中的问题,如通知、策划书、调查报告等,因此是基于行为需求的、为特定目的服务的文字创作活动。这一点上,它类似于“双元制”教学过程,先有需求,后有写作行为,根据所需而学,依据所用而写。那么为什么不直接主张“职业导向”,将写作与学生专业以及未来职业活动联系在一起呢?这是因为本科院校的学生虽然有具体专业,但在校期间基本没有工作经验,在这一点上不同于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开设学期一般为一、二年级,学生缺少职场经验,如果写职场文书,只能靠虚拟情境,模仿范文来完成,写出来的文章是虚假空洞的,更谈不上有什么兴趣。只有以学生当下学习生活为真实写作场景,为了真实所需而写,才能有效解决其学习内部动机不足的问题。

(二)开放式教学——与现实协调的优化策略

“开放教学”源于科恩l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是体现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教学模型。开放式教学主张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应是开放多元的,要创建能促使学生身心自由发展的教学环境,不拘泥于教材、教案、教室,而依据学生學习状况构建教学 [3]。

在德国与日本这两个制造业大国的教育改革历史中,开放式教学的呼声一直很高,例如日本创建了多达2000多所全开放教育学校。他们提倡自由学习,学生在课程计划的允许范围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活动。这种高度因材施教、全开放自由式学习,显然太过于理想化,并不现实。但开放式教学所提倡的不以知识传授为目的,打破知识体系,按需学习,在实践中习得能力,重视学习者的内心体验与价值实现,特别适合应用文写作教学。首先,应用文写作是学习、工作的常态任务,小如微信发帖、点赞评论、考试论述题、课程作业,大如活动通知、学习计划、活动总结、项目申报等,一个人的学习生活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写作的过程,写作项目渗透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就是一个开放式的大写作场。其次,应用文写作是一种工作能力,而并非通常所理解的语言表达能力。应用写作能力是建立在逻辑思维能力、信息搜集筛选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的,语言表达只是它的一种呈现,因此文体知识的传授并没有那么重要,知识体系的碎片化也并不会对写作能力的提升带来很大影响。

开放式教学之开放,在于不固化、不极端、不对立、不拘泥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这体现着中国式的中庸之道。

三、行为导向的应用文写作开放式教学体系构建

(一)教学内容设计:以校园学习活动为载体,基于真实需求的开放式教学内容

过去,“知识的系统传授”在高等教育课程中是极其重要的,但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时代”到“普及化时代”的转变,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系统知识传授说”在教育实践中的必要性已经受到了冲击,发生了动摇。目前教学活动中最关键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知识的系统传授问题,而是知识与学生的需求脱节的问题,也就是知识是否能转换为能力的问题。

应用文写作只有走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的脚踏实地的教学之路,才能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变。因为写作没有实际需求作为动力,没有实践作为基础,所有的格式、写作方法、结构理论都将成为空架子。换言之,写作教学中的最佳案例其实是写作者个人的亲身经历,这样的案例不是僵硬的、疏远的,而是生成性的、鲜活的,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因此,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完全可以摆脱教材的知识体系,而以学习者的行为需求为导向进行设置,其设置主要考虑以下两个维度:满足校园学习活动所需;满足职业能力拓展所需。前者满足当下价值实现需求,激发写作的内在动机;后者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培养职业发展的基本技能。基于以上,本文将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个模块:基础模块和发展模块,见图1。

“基础模块”撇开具体文种的知识性讲授,解决写作中存在的最突出的三大“共性问题”——语句不通顺、内容空洞、结构问题,将这三个问题的解决落实到能力提升上就是语句通顺与逻辑能力、信息检索与整合能力、思维结构化能力。“发展模块”则是应用文的具体实践,满足学习者的个性需求。两大模块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加强的关系。“发展模块”可以由学生因个人需要自由选择。但考虑到班级学生基数较大,学生理性认知有偏差的可能性,所以教师可遵从折中原则,以调查数据(课程初始在问卷星上发起问卷“你最希望学习的应用文”)为依据,选择人数最多的两项列为“必选内容”,其他列为“自选内容”。这样既考虑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也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基础模块”写作训练设计需充分体现情感价值原则、内部动机原则、认知冲突原则,选取可引发讨论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展开讨论、寻求对策,激发表达欲,在深入了解与思考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如:校园流浪狗事件——该不该捕杀流浪猫狗辩论——流浪猫狗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写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课问题——是否应该全面推行直播讨论——网课种种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写作。

“发展模块”写作训练则主要体现自我需求原则、成效激励原则、主動学习原则。如:为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类活动、竞赛提前写好通知或策划案,如国庆“写给祖国的三行情书”征稿活动、“美丽商院”主题绘画比赛、父亲节感恩活动、班级各类团日活动等,完成的文案推荐给班级、社团、学工选用。

(二)课堂教学策略——基于现实的多元化的混合式开放教学模式

1. 导读式讲授法+自学提问

“基础模块”以及“发展模块”中的“必选内容”采用“导读式讲授法+自学提问”。开放式教学并不排斥讲授法,但不主张事无巨细、全面覆盖地讲授,而倡导导读式讲授法。一般认为,教师讲得越全面、越透彻、越详细、越生动就越好,但是实际上过多过度的讲授,反而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导读式讲授法,是一种引导性、框架性的讲授,突出讲授内容的适用性、营养性,并且在某些内容上故意“留白”,留白是为了给下一步的自主学习和提问质疑留下空间 [4]。导读式讲授法一般可节省二分之一的讲课时间,这二分之一的时间可由学生自读教材内容,并提出疑问,老师解答,或者由学生对病文错案进行阅读并指出错误。

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的院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自学,并养成思考质疑的习惯,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微课学习法+拟测试题

“自选内容”采用课外微课学习。一般一个文种一个微课(不超过15分钟),观看微课后,学生需出5道测试题。在下一节课上,与同一选题的小组互换题目考测。这种方法既解决了学生自觉性较差的问题,也扼制了刷课的行为,而且学生出题比起做老师出的检测题,更能激发其兴趣。

3. 小组合作法+独立写作

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好处是可降低写作难度,将个人学习压力转化给集体,可以较好地缓解惧怕写作心理。而且小组讨论可活跃思维、拓展思路、严密逻辑,提高写作质量。小组合作中容易出现的参与不均、蒙混过关的现象,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集体讨论只负责资料搜集、提纲搭建、标题拟写等,具体内容仍需要个人独立完成。这就好比一幅画,画好了骨架、轮廓之后,具体的细节、色彩,需要自己一笔一笔添加。

4. 跨组交换评改+教师速评

作文评改是对写作情况的真实反馈,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单凭老师个人能力是无法完成一次作业四五百篇的批改量的。跨组交换批改解放了教师繁重地批改作业的任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俗话说不会写就不会改,改是比写更高一个层次的言语能力。学生在批改他人作文的过程中,通过细读文本提高了纠错辨错能力,获得对语言错误的敏感度,这其实也是一个表达能力不断自我修正与提高的过程。

交换批改前,教师可先做病文批改示范,指出一些共性的问题以及明确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要有具体指标和可操作性。

以上教学策略体现线上与线下、个体与集体、独学与合作、接受与质疑、讲授与自学混合交互的特点,而且教学策略在运用过程中是灵活多变的,只要适合学生学情、能激发学习内在动力的教学策略就是好的、对的。

(三)实践平台创建——建设应用文写作开放式实践平台,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融合

1. 竞赛活动平台

高校可通过组织应用文写作技能大赛以及各类征文比赛,在全校营造一种重视写作、崇尚写作的校园氛围,同时也可以借此选拔出优秀的写作人才,组建写作社团,培养写作骨干,来带动全校的写作活动。应用文写作技能大赛每年举办一次,通过前期宣传,组织选手参赛,评选“最优写手”等活动,不但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提高写作技能、展现自我的平台,而且能够在全校宣传应用文写作课程的重要性。

2. 日常写作指导平台

高校可通过写作技能大赛以及其他考核方法,选拔写作技能优秀的学生,定期培训,打造“精英写作团队”,此团队为学生提供日常写作辅导,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写作问题,如入党申请书、活动方案、申请报告等。此团队由写作社团负责日常管理,服务时间可通过网络进行预约。

3. 优秀作品发表平台

高校可首先创办社团刊物,创建社团公众号,发表优秀习作,如“商韵文字社”创办的《氧young》杂志;其次,通过课堂派、Moodle等学习平台推送优秀习作,每次作业提交后,教师可用课堂派将优秀作业推送给所有同学,简单方便,增加学生学习获得感;另外,将学生优秀的作业收集起来编写校本案例集,既是对学生学习付出的肯定,也为应用文课程教学提供鲜活、真实的例文。

4. 校内写作实习平台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高校可适度开放学校各办公室文书助理岗位,提供给优秀学生实习。学校各行政办公室、教学单位、学生组织都是很好的应用写作实践单位,建议学校专设“文书助理”岗位,由“精英写作团队”的学生应聘临时文书,起草一些简单的文稿,如新闻通讯、活动报道、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简报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减轻了办公室文书工作的压力。

(四)课程考核模式——取消期末考试,创建应用文写作开放式学习过程评价体系

该校应用文写作课程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过程性考核,学生最终成绩由作业、讨论、考勤、互动平台学习、期末考试等多项指标构成。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此轮教学改革取消了期末考试,之所以这样决定,是因为对应用文写作课程学习来说,期末考试存在的意义不大。

首先,学生对“考试作文”既反感又恐惧,考试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压力,基于考试压力的学习,是一种被动式的驱动力,它与激发应用文学习的内在动力机制,培养写作兴趣的初衷是相悖的,学校希望学生在轻松又激烈的讨论之后,在感性与理性思维充分打开之后,有表达欲地写作,进行回归内心的真实写作。

其次,闭卷考试对学生来说意义不大。考试的主要作用是方便教师对学生做出公正的评价,教师可以利用期末考试成绩来降低平时成绩考核中存在的不公正的风险。但考试形式的存在,也會使得部分学生心存侥幸心理——考前临时抱佛脚,考试蒙混过关。取消考试,会引导所有同学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质量。

与其把过程性考核视为一种考核,不如把它视为一种学习记录,是回归学习本真的记录。过程性考核应该是全程、全方位、多维度的,它的考核点需要体现记录学习过程这一特点,但整个考核过程要容易操作,不能太烦琐而引起学生的厌烦。它的评价指标要明确,但赋分标准可以更模糊、更宽松一些,比如采用五级制,或者基准分的加分制。该校应用文写作课程过程性考核从四个维度、七个观察点进行考查,还增加了额外加分项目,旨在鼓励认真积极学习的同学,见表1。

四、基于行为导向的应用文写作开放式教学改革成效

(一)催发学生内在的写作动力,提高课程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应用文写作的“应用性”特点,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文体写作去解决实际问题,可使学生体验到文字写作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状态会从“为文而文”的被动写作向“为文以用”主动写作转变,从而催发内在的写作动力,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评教成绩明显提高。比如针对“课堂玩手机”等现象,布置“课堂管理建议书”的写作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最后评选出最佳建议书供老师采纳 [5]。

(二)收集学生的习作,编写应用文写作校本案例集

高校可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然后收集优秀习作,编写校本案例集。比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意营销大赛”相对应的策划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对应的调查问卷、实践报告;与校内各类活动开展相对应的通知、简报;与学生求职相对应的求职简历,与校园管理相对应的各类对策建议书等。

(三)总结教学经验,出版基于行为导向的应用文写作教材

教师选用的教材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形态”形式,内容分“基础篇”与“发展篇”两大模块。基础篇主要解决写作中共性问题,比如针对目前大学生逻辑思维薄弱的现状,在基础篇中引入麦肯锡“金字塔思维”结构法,将“金字塔原理”与应用文写作相结合,解决大学生语言表达中逻辑紊乱、无法组建表达结构等根本性问题。发展篇以“用”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写作任务来自大学生学习生活与课外实践实际所需,文种选择上求精不求全,以行为为导向打破传统教材的知识系统性。

参考文献:

[1] 欧颖,方泽强.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审视与探索[J]. 现代教育管理,2016(08):89-93.

[2] 解德渤. 大学创新教学的三大理论批判[J]. 现代教育管理,2018(06):103-107.

[3] 鲁梦琳. 开放式教学理念下高校教学研究[D]. 郑州:河南大学,2019.

[4] 张学新. 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5] 潘新和. 表现与存在[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行为导向应用文写作开放式
基于YOLOV5与Raspberry PI及Arduino的视觉开放式智能机器服务平台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中游戏元素分析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PLC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营养基础》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探讨
论“内外兼修”模式下高职应用文写作第二课堂学习平台的构建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经济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晨星开放式基金业绩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