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晓政 王锦
体育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基础教学,虽然在素质教育改革中迎来了创新性发展,总体教学有所进步,但仍有一定缺陷,因此,为加快素质教育的深入改革,高校必须协调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发展,明确协调体育教育与体育训练的相关知识,采取相应协调措施,以此加快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的协调发展,满足素质教育改革需求。
1 协调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的相关概念
高校教学中,体育教育内容十分丰富,体育教育的方式主要就是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两种,所以做好协调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可促进体育教育目标的完成。体育训练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参与体育锻炼者的总体体育技能水平或某一特定运动项目的成绩,体育训练需要在专业场地进行,并有专业的教练员进行指导,也需要有更加完善的体育制度。因此,除了锻炼身体,对于心理和智力的训练在体育训练中也非常重要,心理和智力的训练可以提高体育技术和体育战术,同时也能起到坚定思想意志的作用。对于体育教学,则是体育教师为学生普及体育知识,传授体育技能,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
2 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的协调发展异同点
2.1两者在形式与内容方面相互联系
通过对比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两者的具体内容,可以发现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都以体育作为核心内容,开展相应的体育教学及活动。在体育锻炼和体育教育过程中,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可相互协调,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此外,它们对教学设备和场地都有严格要求,通过相应的考核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2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的不同点
参加体育训练的多是专业人才或运动员,具有明确的训练目的,而且针对性较强。而体育教学则是体育教师运用一系列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并为学生讲解一些简单易懂的体育知识,学生在学习时比较轻松,难度不大。
2.3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体育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下参加简单的体育活动,掌握不同的体育技能,从而在某一项体育运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得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得到适当的放松。与此相比,体育训练的目的和任务是不同的。通过长期的较为专业的训练,提高学生某一特定项目的体育水平及專业能力,使学生在参加体育竞赛时能够取得满意的名次。所以,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有着不同的目的,但可相互协调发展。
3 协调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的相关策略
3.1协调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需要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
第一,高校的体育教师要树立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协调发展的思想理念。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十分重要,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应重视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的协调发展。第二,高校学生也需要树立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两者协调发展的思想理念。高校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接受体育教育,从中受益。因此,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的协调发展对于学生而言也格外重要,学生需要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身体素养。
3.2协调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需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良好发展。首先,高校需要引进有足够的体育教育知识储备和较强的体育教学能力的专业人才。其次要制定体育教师培训制度,组织体育教师定期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3.3协调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需要优化体育教学课程
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有满足了学生对于身体素质实际发展的需要,学生才能全身心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第一,根据新生之间熟悉和互动的需要,可以开设一些团体体育课程,帮助新生在团体体育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第二,高校体育课程还应体现大学生健康生活的理念,可以开设羽毛球、排球及网球等课程,锻炼学生不同的体育运动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热爱体育。另外,还可以调查了解学生对于不同体育项目的喜好,开设更多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程,如瑜伽和健美操等新型体育项目。
3.4协调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需要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在教育教学中,传统体育教学过于强调教师教的作用,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性。如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大多数体育教师选择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比如单一讲授体育要领或动作知识、灌输式传授体育技巧等等,致使学生过于死记硬背或被动接收,从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的热情,无法体现素质教育的主动性,与个性化教学相违背,长期以往,将会造成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厌恶心理,严重阻碍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的协调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师需创新传统教学模式,调整自身教学方式,通过体育教学创新方式提升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和自主进行体育训练的能力,以此加强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的协调发展。对此面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其可分为四大类,分别为趣味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竞赛法。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田径体育知识传授时,可通过全校选拔,组建田径体育队,鼓励学生以团体形式自主进行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保障学生对田径体育教学的热情和自主性培养。同时,老师可不定期举行趣味游戏、竞技比赛、观看田径电影等活动,建立自主或个性化课堂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对田径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使其在充满兴趣的环境下学习和锻炼,提升协调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可接受性。
4 结语
目前,随着体育精神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逐渐发展为学生进入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的协调发展已成必然,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提高全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同时还能够提高身体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拥有乐观积极的精神面貌,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服务。
(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