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音乐剧起源可以追溯到欧洲的喜歌剧,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绚丽多彩、艺术内涵丰富的特点。在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下,音乐剧进入中国市场,并逐渐趋向本土化发展。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艺术审美要求不断提高的基础下,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中国本土文化及审美,通过挖掘本土音乐剧的审美规律以满足当前环境中人们对音乐剧的需求。在音乐剧本土化发展的进程中,不论是艺术内涵、表演形式、舞台审美都需要结合中国本土音乐元素,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掘音乐剧的艺术魅力与内涵。本文基于湖南省课题“桑植民歌在音乐剧中的应用研究”,结合音乐剧本土化发展趋势探索相关路径策略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 音乐剧;本土化;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0-010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技研究项目课题《桑植民歌在音乐剧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18C1605)的研究成果。
一、音乐剧与音乐剧的“本土化”
“本土化”是指通过将外来的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合地方特性的色彩。音乐剧的本土化是指将西方的音乐剧形式与中国民族特色相结合的一种舞台艺术形式。音乐剧的本土化实际是中国原创音乐剧的进一步发展,西方音乐传入中国开始便在影响着中国的音乐发展之路,通过将中国本土故事与音乐创作元素结合西方的戏剧形式,通过本土化的音乐剧传递中国人的情感与声音,将音乐剧的艺术形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色彩”的综合艺术形式。
音乐剧又被称为歌舞剧,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形成于20世纪以叙事为主,融合服饰、舞台、灯光等艺术辅助形成具有整体舞台效果的綜合表演。在10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音乐剧快速发展与传播,逐渐演变成为多元审美的集唱跳为一体的舞台艺术,广泛传播全球各地。音乐剧传入中国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优秀音乐剧作品《猫》《歌剧魅影》在国内受到广泛地追捧,掀起了一波波热潮,世界级的经典剧目具有强烈的眼球效应,一经上演无不引起音乐爱好者、戏剧爱好者的强烈追捧。这给国内的演出商们较大的借鉴空间,加上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演出市场逐步成熟,人们的审美需求也随之加深,中国原创音乐的发展之路也逐步加快了进程,不断在音乐剧的形式中加入鲜明的中国特色打造出具有本土化的音乐剧艺术。
二、音乐剧本土化现阶段发展状况
21世纪开始,中国原创音乐剧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多产时期,特别是2000年前后,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剧迎来了里程碑式的爆发式发展时期,在本土原创音乐剧中,通过结合中国民族中的各类艺术元素,形成具有中国本土化的独特艺术形式。如音乐剧《香格里拉》(2002年),以中国著名的地理为基础,借助藏族的民间传说表达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精神追求;如现代音乐剧《花木兰》(2004年),在讲述中国民间故事的同时运用了大量中国元素的民族音乐语言;又如音乐剧《秋千架》(1999年),将中国的戏剧——黄梅戏与音乐剧的演绎方式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民族风韵的舞台表演形式等等。在中国本土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中,无不将西方的表演形式与中国民族元素进行了有机地融合,在原创音乐剧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创作的相关原则与经验,从而将西方的艺术形式与中国的民族文化进行紧密结合,体现中国独特的文化特征以及艺术审美。
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是音乐剧本土化的必经之路,通过原创音乐剧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为音乐剧的本土化提供经验与理论。在大量艺术研究者与表演者的努力下,音乐剧的本土化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与经验。然而,在音乐剧的本土化进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首先,对音乐剧的认识不够深入,西方音乐剧的形成与发展并不仅仅只是建立在大制作、高成本、大明星上,而是通过音乐剧艺术形式将声乐、舞台、表演进行了综合,才得以取得巨大成功。而在中国音乐本土化发展进程中,对于剧情、专业度的关注似乎有时声音显得太过微弱,有些音乐剧不讲故事、不注重中国传统艺术元素,靠拼凑堆积形成了一部“大戏”,外在形式绚烂,但探究音乐剧的内在形式却无法真正体现深刻的艺术内涵。其次,中国本土音乐剧的文学基础与艺术功底较为薄弱,音乐剧以故事情节及音乐打动人心,一部扣人心弦的经典音乐剧往往包含大量音乐作品,通过一首首音乐作品的表达将剧情展示在观众面前,音乐与音乐之间存在某种特定的联系,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套曲中的音乐作品,中国缺乏专业能力强、叙事能力强的舞台创作者。每一部音乐的诞生都是创作者的思维与艺术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不论从构思、创作、彩排、磨合、修改、表演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创作者与表演者的倾心付出。
三、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路径
(一)题材创作本土化
音乐剧是一种通过舞台综合形式讲述故事情节的艺术形式,一部经典的音乐剧作品一定建立在好的题材选择上。不论是何种戏剧形式,在创作中都有可能要融合其他的艺术形式,但音乐剧可以说是戏剧艺术门类中最为丰富的戏剧形式,题材的多样化是音乐剧展示魅力的关键要素,在音乐的创作题材时,通过容易引发观众共情的戏剧题材更有利于音乐剧的发展。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历史的进程中,有许多具有中国发展特色、中国本土化的题材来选择,如可以选取历史发展中的热点社会事件,如留守儿童、扶贫攻坚、改革开放、社会发展,也可以选取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主题来展开,如梁祝的爱情故事、花木兰替父从军、孟姜女哭长城等。通过选取观众熟知的题材来获得观众的共情是音乐剧在选题的过程中可以参考的模式之一。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其首要任务就是明确选择题材、人物、故事,让中国观众能够真正地走进剧场从内心深处接受它、认可它。
(二)音乐内容的本土化
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可以将其与中国多样戏剧艺术形式融合起来,中国拥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同时又有多元的传统音乐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民间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在独特的民族文化下,也形成了多样的戏剧种类艺术形式,如京剧、越剧等等,同时,中国也有着本土的音乐演唱方式,民族演唱与原生态演唱。尽管西方的音乐剧中的音乐内容大都是建立在美声唱法、通俗唱法演唱中,但在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进程中,可以有机地将中国的民族演唱、戏剧演唱、戏剧表演等多样音乐内容与之结合,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中国风韵与审美的本土音乐剧内容。
(三)叙事手法本土化
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离不开叙事手法的中国化,符合观众逻辑线条的叙事手法能够提升音乐剧的完整性与说服力,中国人有着自己独特的道德规范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在音乐剧叙事手法的本土化中,可以借鉴我国传统戏剧的戏曲手法来对音乐剧的故事情节做进一步的发展。中国戏剧的发展手法一般可以采用顺叙、倒叙、插叙的手法来完成,通过剧情一步步的发展,如男女主角互相认识、相知、分离、团圆的故事主线,也可以采用倒叙通过演员的台词来阐述故事情节,或者是进一步增加故事情节的吸引力采用插叙的方式来进行等等。将音乐剧的故事情节发展始终置身于中国本土思维的意识下来进行创作,从而使中国本土音乐剧的剧情能够更多地得到听众的认可,实现快速传播。
(四)审美本土化
西方的音乐剧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紧密结合西方的艺术审美而形成的独特西方审美特点,在西方音乐剧的过程中,拥有典型西方审美的男女主角形象,以及独特的和声音乐美。中国原创音乐剧中体现东方本土特点,必须将音乐剧中的要素与东方人的审美紧密结合起来。东西方艺术在发展的进程中,由于理念不同、审美不同,类似的姐妹艺术也有着不同的外在表现,东方人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东方人的性格特征是内敛的、谦逊的,这与西方强调个人价值、开放张扬的个性不同。因此在音乐的本土化中,需要将东方特有的审美体现出来,因为本土的审美元素更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可,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通过审美的本土化从而让中国音乐剧得以更好地发展。
四、结语
音乐剧作为一种外来的综合艺术形式,“本土化”是其在中国得到长足发展的必经之路。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并不是将西方原有的音乐剧形式进行彻底的推翻,而是在尊重音乐剧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过程中,通过研究与分析中国本土化艺术形式与其相似点与不同点来结合相关民族元素让音乐剧的内容、形式、审美、表演产生具有中国韵味的变化。音乐剧的本土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这需要艺术工作者的不断研究与努力,中国原创音乐剧还有很长的道路值得探索,音乐剧本土化更是值得音乐剧研究者与表演者不断为之付出努力。在发展进程中不断探索本民族的艺术特色,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本土之路,将我国深刻的艺术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与中国音乐剧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构建“本土化音乐剧”,需要从本土资源特点出发,把握音乐剧与我国民间音乐、传统戏剧的特点,选择适合现代中国生活的题材,广泛借鉴我国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得音乐剧在音乐旋律、内容题材、表演舞蹈等方面更加贴近群众,从而做到音樂剧的真正“本土化”。
参考文献:
[1]居其宏.我国音乐剧的历史经验和新世纪对策[J].艺术百家,2015,31(06):40-47.
[2]张涛.中国音乐剧本土化趋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
[3]慕羽.音乐剧的民族化与世界性[J].艺术评论,2011,(09):36-39.
[4]田雅丽.中国音乐剧的民族化道路初探[J].人民音乐,2009,(05):22-25.
[5]郑晖.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J].中国音乐学,2006,(03):120-124.
[6]居其宏.本土化探索的曲折历程——中国原创音乐剧之世纪初盘点与思考[J].人民音乐,2005,(08):32-37.
作者简介:
王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