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2021-09-10 13:10曾磊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

曾磊

摘要:为提高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实际育人效率与课堂教学质量,弥补现有思政教育体系的缺陷漏洞,避免大学生群体受到外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校方应当在体育课程体系中添加更多思治教育元素,通过建立贯彻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体育课程育人机制提高大学生的体能素养水平与体育竞技能力,充分贯彻落实体育强国战略,进一步革新体育技能与专业锻炼技巧传授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融入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想教育内容,帮助我国当代大学生群体缓解学习压力,使之全面地认识到学习体育知识、养成良好健身习惯的必要性与社会意义。主要分析立足于课程思政教育思想全面革新高校体育教育机制的现实意义,通过深入探究指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体育课程教学的途径,并列举了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创设全新体育课程体系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思政融合;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061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健康不仅在于体魄,还在于心理健康和道德的健康。

一、重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引入思政教育内容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分析

(一)能够间接性地达成思政教育任务

引入与思政教育有关课程内容与概念性知识弥补现有的体育育人机制的漏洞,发挥隐性教育的特殊效果,可进一步从正确方向出发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路径与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体育课程体系中的渗透力度与广度。基于课程思政理念进行系统性调整与优化的体育教育模式,可发挥一定程度的德育效果,承担部分的思政教育任务与职责,有利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实际育人效果的逐步提升,能够使高校思政教育全方位融入体育课堂之中,让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获得强化与进步的同时,在价值理念、思想认识层面受到不知不觉的间接性正向影响,实现了思政课的显性教育与体育课上的间接性德育的协调配合。体育教师可根据思政课指导教师的意见调整教学内容展现形式与配套的教材,逐步推动课程思政在体育育人机制中渗透,有效发掘了体育课程知识体系中所包含的各类丰富思政教育元素。

(二)优化体育思政教育考核机制

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高校学生体育教育教学中,可以优化教师实际考核机制。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本身具备物质需求和思想意志需要,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为基本,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和自我觉悟。因此优化高校的体育思想政治考核机制能够让学生回归政治教育的本位,通过教师的体育教学渗透思政教育,激励学生在体育教学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优化自我价值观,将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考核机制中,实现考核机制的科学化和有效化,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保证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能够全面健康发展。

二、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融合的价值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一个强大的国家,只有人民思想保持高度统一,其发展才会具备源源不断驱动力。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特色。高校应坚持社会主义大学的育人导向,通过建设课程体系,挖掘各门课程的价值意蕴,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确保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有助于更好地达成既定的人才培育目标

高校体育教师应当以批量培育高素质实干型人才为基本教育目标,贯彻党和国家制定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与素质教育思想,在体育课程知识体系中添加具备道德规训成效的思政内容,强化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价值观塑造效果与育人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当代大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水平,采用形式多样的指导方法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使大学生能够在体育课教学活动中获得全面的锻炼,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准则。

(三)明确着力点:以体育专业知识教学为支撑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所有课程都蕴含着丰富育人资源,要深入挖掘每门体育课程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使体育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每门课程的教学中要全面解读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学术前沿,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体育学这一内容广泛、学科交叉性强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专业兴趣。同时依托课程领域知识与实践方法,注重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国家战略思维、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等价值理念,将价值引领融于相应的专业知识传授中,逐步摆脱照本宣科、单向灌输等传统教育方式的路径依赖,不断增进内容的知识性、学理性以及方法的多样性,全面提升体育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吸引力,緩解思政理论课“孤岛化”的现实困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行业理想。

三、结语

体育类专业“课程思政”要从理念“缺席”走向现实“在场”,需要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封闭走向开放,拼接、整合零散化、碎片化体育专业知识育人空间,最终形成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无缝衔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质量,产生思想引领的实际效应与逻辑。因此,体育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从整体课程出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等“显性课程”引领下,发挥专业隐性课程作用;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立足于体育类学科专业视野、理论和方法,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价值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提升体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成桂英,王继平. 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的原则和关注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9(1):79-83.

[3]常志利.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的锤炼与提高[J].体育师友,2019,42(6):36-38.

山东协和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
“蹲距式跳远”教学设计探究
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
多方位选拔与培养网络综合布线技能竞赛人才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