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精细注水对策研究及应用

2021-09-10 07:22王荣娟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储层水井曲线

王荣娟

摘 要:针对老区L01块调驱效果逐渐减弱、日产油下降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细化基础地质认识,落实每个井组的连通关系,对区块实施了分区域、分井组、分层位的综合调整,利用侧钻、大修、转注、复注等手段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注采对应关系,提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同时加强分注、动态调配注并结合二轮调驱,缓解平面、纵向矛盾,扩大水驱波及体积。区块日产油由70t上升至104t,自然递减率由22.5%下降至14.6%,下降7.9%,阶段累增油0.85×104t。

关键词:地层对比研究;分区域主力;提高采收率

1 实施背景

L01块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部、牛居-青龙台断裂背斜构造带的南部。区块自2010年针对北部主力层位S32I5开展深部调驱,见到明显效果,日产油由初期的38.9t上升至64.9t,但后期日产油下降,调驱效果逐渐减弱,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地层出砂影响,因地层出砂,注水井注不进以及套管变形等问题严重,油水井井况差,利用率低,油井利用率仅63.0%,水井利用率仅48.4%,造成局部注采系统不完善。二是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层间动用差异大,层间矛盾突出,调驱初期虽层间矛盾得到缓解,主力吸水层吸水量下降,但调驱后期注水通道形成,调驱效果减弱,区块产量下降,开发效果变差。

2 主要做法

2.1加强地层对比,落实储层连通关系

对区块完钻井的录测井资料进行对比研究,根据各层位地层特征,优选标志层。

标志层一:S1段顶部发育一套厚度10-20m的灰、灰绿色泥岩,电阻率曲线平直,感应曲线呈“W”型,且上部d组泥岩感应曲线最大值明显低于下部S1段,两者呈台阶状变化,完钻井钻遇率大于95%,可作为识别d和S1的标志层。

标志层二:S1段底部感应曲线最大值明显大于下部S31段,两者呈台阶状变化,完钻井钻遇率大于95%。可作为识别S1和S31的标志层。

标志层三:根据东部凹陷北部地区的整体认识,S31段主要发育大套泥岩夹薄层砂岩,局部发育碳质泥岩或煤层,电阻率曲线平直,感应曲线呈锯齿装;S32段发育砂泥岩互层,感应曲线呈指状或者箱状;在地震约束下可有效区分S31和S32段地层。

根据以上标志层进行地层对比,把地层对比结果与新解释的三维地震资料相结合,相互验证、修改,在确保地质和地震相统一的基础上,落实储层连通关系。区块整体构造变化不大,连通关系较好,局部区域注采井网不完善。平面上,受断层遮挡影响,地层缺失同时受地层出砂及井况影响,局部区域注水井套坏、套卡或注水井达不到配注、注不进等造成注采比低,有采无注,注采井网不完善,剩余油相对富集。

2.2分区域、分井组、分层位开展注水对策研究

(1)利用侧钻、大修等手段,调整完善局部注采井网

针对南部区域及断层附近构造相对破碎,且受井况影响,油水井井况差,应用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录井、测井资料,井震结合加强地层对比,细化储层,挖掘潜力点。共部署侧钻井6口,大修2口,目前已完钻投产5口,阶段累产油1171t,累产气41×104m3。

如靠近中部断层龙18-020区域,其龙18-020与龙18-019井间,由于断层遮挡其主力储层S32I4-I5缺失,且井间无井控制,在微构造高点部署侧钻井挖潜主力储层潜力。龙18-020C井于2016.12完钻,共解释42.2m/19层,该井于2017.1投产,目前日产液18.5m3,日产油3.6t,含水80.9%,阶段累产油732t,累产气3.22×104m3。

(2)实施第二轮深部调驱,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针对目前调驱效果逐渐减弱的问题,在区块北部优选井组开展第二轮深部调驱,基于第一轮调驱取得的效果及经验,做了以下优化:

优选井组:从第一轮区块北部整体调驱转变为优选连通性好、储层发育厚、注采比高的井组,开展井组调驱。优选7个井组含油面积0.79km2,覆盖地质储量188万吨,7个注水井组,对应油井19口,注采比1:2.7。

优化配方:鉴于体膨颗粒封堵性强的特点,以及区块注水井调驱后期达不到配注、注不进等问题,在龙11块将调驱药剂由弱凝胶携带体膨颗粒改为单注弱凝胶,延缓凝胶作用,提高有效期。

药剂量设置:根据相邻区块调驱成功经验表明,调驱成功率不仅取决于药剂本身的性能,而且还与药剂用量密切相关。根据弱凝胶调驱剂的特征,在低排量和低注入压力下,中低渗透层启动时间长见效慢,在大排量下有效封堵高渗透层,从而实现启动弱吸水层的目的,为达到深部处理目的,将处理半径由25m扩大至30m,增加了药剂量,总注入量为11.9×104m3,0.03PV,平均单井注入量达到1.7×104m3。 7个井组于2015.4.30开始调驱2016年12.13暂停调驱转注水,阶段累注5.77×104m3。

(3)分层位开展精细注水,持续夯实区块稳产基础

针对单层动用程度差异大,局部区域有采无注、注采比低,分层位开展精细注水,在无注水区域通过转注、复注实现注水,共实施7井次,恢复注水235m3,增加水驱储量5.7×104m3。

同时针对主力层位S32I5动用程度高,其余层动用程度相对低,层间动用差异大,通过实施分注、调配注,加强注水强度,提高单层注采比。共实施动态调配9井次、分注4井次,增加日注水145m3,注水强度由1.05提高至1.5,区块注采比由0.76上升至0.96,目前对应11口油井见到明显注水效果,日产油由21.6t上升至38.8t,单井日产油上升1.5t,阶段累增油2167t。

3 实施效果

根据以上研究及注水对策实施,区块油水井利用率提高,油井开井率由63%提高至80.2%,水井开井率由48.4%提高至60%,区块主力层位S32Ⅰ5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由77.66%提高至95.81%,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由47.2%提高至67.5%。

实施第二轮深部调驱后注入井注入压力上升,平均上升了6.6MPa,表明对高渗层起到一定封堵作用。水驱效果得到改善,水驱方向发生改变,目前北部调驱区域产液量上升,产油量上升,日产液由257.5t上升至364.7t,日产油由33.2t上升至41.5t,最高时达到54.9t,阶段累增油0.5148×104t。区块日产油由70t上升至104t,自然递减率由22.5%下降至14.6%,下降7.9%,开发效果变好。

4 结论及认识

(1)精细研究油田地质特征,反复进行地层对比,落实储层连通关系,是进行注水开发调整的基础。

(2)把握油水井生产动态,深入分析开发矛盾、存在问题,是进行下一步开发调整的前提。

(3)针对不同的注水状况,综合应用各种动、静态资料进行对策研究,是实现有效注水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沈琛.油田高含水期深部调驱技术文集[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

(中油遼河油田公司茨榆坨采油厂,辽宁辽中,110206)

猜你喜欢
储层水井曲线
X射线元素技术在储层保护方面应用的研究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水井
水井
储层岩石颗粒大小对波阻抗反演的影响分析
乌龟与水井
低孔低渗地层损害原因与油层保护应用
梦寐以求的S曲线
曲线的华丽赞美诗
水井.池塘.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