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慧
自古以来,虎丘、山塘一直是苏州民俗展示地。春天虎丘踏青,有明代文征明的《虎丘春游词》:“虎丘近接阊闾西,春到游船日满溪。兰桡夜逐桃花浪,明月歌残下武丘。”清明山塘看会,有清代朱莅恭的《山塘杂咏》:“芳堤早度落梅风,斗酒人来系玉骢。灯市阑珊花市近,小楼疏雨杏初红。”五月山塘河里划龙船、中秋虎丘山塘笙歌彻夜赏圆月……这里是人间乐土,也是感知江南文化、体悟民俗魅力的绝佳处。
2021年元宵节,虎丘街道虎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凝心茶社内,一场热闹的民俗活动让这个节日格外具有姑苏味道。台前一场关于元宵的相声热闹演绎中;台下居民围坐的方桌上制作灯笼的材料摆放整齐;另一侧则是一桌颇有苏式范儿的“大菜”。这天,虎丘街道开展了“岁朝年俗之家·元宵春色”活动,与此同时,“七里红棠”民俗大讲堂正式启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成栋、苏州市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中心主任刘建队共同揭牌。至此,虎丘街道2021年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也正式拉开帷幕。
节气讲堂的美学传递
说起民俗活动,总能在第一时间激发出人们参与的热情。它既有娱乐与审美功能,又有着传承功能,对传统文化的延续、生活幸福感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组织人事处副处长陆卿透露,早在2016年开展为民服务项目以来,街道就一直注意收集居民诉求,也得到了许多“希望参与更多传统文化和地方民俗活动”的反馈。
2021年,作为街道统筹开展的党建为民服务项目,“七里红棠”民俗大讲堂应运而生。“七里红棠”民俗大讲堂——岁朝年俗之苏州节气生活美学系列项目围绕苏州岁时节令、传统习俗、民间饮食、民俗艺术与中医养生等内容,将苏州文博与民俗资源、“六宜斋”文化生活美学等融入辖区居民企业的文化生活之中,同时采用线上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打造着虎丘节气生活美学新高地。
当代的民俗大讲堂必然贴合当代生活方式,其中的视频微课堂就通过网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便捷度。作为此次着力打造的“岁朝年俗节气生活美学”体验项目,视频微课堂力求把二十四节气重要节日的讲解活动,以及苏州节气时令的美食、烹饪、花艺展示活动融合在一起。课程制作完成后也将通过公共平台发布。
“节气生活美学进社区”则在社区内开展线下活动,并通过“岁时节令”“传统习俗”“民间饮食”“民俗艺术与中医养生”等主题进行推广。该项目着重培养“老苏州”和“新苏州”对地方节气生活美学文化的热爱与情感,共同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元宵节当天,在虎阜社区内进行的正是其中的系列之一。现场,苏州博物馆民俗专家副研究员王振带来了首场民俗讲座“火树银花贺上元——漫谈春节传统节日的文化启示”,元宵盛宴上呈现的“一团和气”“莲年有鱼”“展翅高飞”等具有苏州民俗特色的菜肴也让大家同时一饱眼福和口福。居民还体验了猜灯谜、包汤圆、制作宫灯等传统民俗活动。
与此同时,“七里红棠”民俗大讲堂还将进一步打造一系列传承队伍,即岁朝年俗“时令美食”志愿团队、苏州节气花艺社团和虎丘文博民俗小达人。他们分别将成为深挖苏州饮食文化,弘扬传播传统习俗和时令节气美食的志愿者与讲师;帮助社区居民掌握传统节气花艺布景,更好了解苏式生活美学的带领者;融入虎丘民俗文化和文人典故的环境氛围中,并将它们传递给更多人的青少年。
声“色”俱佳的文化展现
事实上,近期推出的“七里红棠”民俗大講堂只是虎丘街道众多为民服务项目中的一个。
“山塘街上,游客也是贴脚绊倒,行情行市,闹猛得弗得了……苏州话里,这‘行情行市’就是形容人多。”春节前夕,虎丘街道推出的吴侬软语大讲堂系列视频就给新老苏州人带来了不少惊喜。山塘、留园、苏式面……主持人在用地道吴语介绍它们的同时,穿插其中的苏州话讲解也颇具新意。据了解,除了推出视频,吴侬软语视频微课堂还让吴语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已惠及30多万人。2020年,吴侬软语青年志愿服务队获得了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文化和旅游类别三等奖。之后,街道还将开辟“会说话的弄堂”,打造“吴侬软语”工作室,用最地道的苏州话展现辖区内的名山、名水、名街、名人。
据了解,2021年,虎丘街道已拥有各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共97个,其中街道统筹开展的项目共5个,不少项目意在将辖区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全方位地展现出来。“虎丘三花忆江南 海棠花红映山塘”将通过“一核一轴一圈五级联动”深化山塘区域党建联盟,整合山塘街、虎丘、留园辖区的党建、人文、历史等资源,同时以文化联创形成全域旅游带,形成虎丘三花IP,治理联动形成全域服务网,打造有温度、有保障、有颜值的山塘苏式体验区……海棠花正红,传统三花香,随着一系列为民服务项目的展开,呈现出的更是一幅“大美虎丘、锦绣山塘”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