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时期标题音乐的视觉化研究

2021-09-10 05:10陈静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5期

摘要:音乐可视化的发展可以为标题音乐在其本身具备感性思维的基础上,再创造理性的直观体验。虽然传统意义中,音乐属于耳朵,但在“视听通感”的发展下,视觉艺术和听觉体验早已搭建起了密不可分的桥梁。二者的结合,可以使标题音乐的精神构架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情绪感染。本文就古典主义时期标题音乐的视觉化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古典主义时期标题音乐作品的解读,探索音乐可视化的主题效应和发展价值。

关键词:标题音乐;音乐解读;音乐可视化;主题效应

卢梭说:“音乐家的艺术绝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模仿,而在于能够使人们在心灵接近于被描述的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这说明了古典主义时期标题音乐追求意境创造来表现艺术内涵的音乐发展趋势。而音乐视觉化的创新,在实现标题音乐可听性的基础上,通过画面、影像等方式增加其意境视觉感染,以此来诠释标题音乐作品的内在含义和外在表现力,增强作品的精神层次感。

一、古典主义时期标题音乐的风格特征

1、古典主义时期标题音乐的本质特点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主要表现为理性与感性的高度统一。这个时期的器乐发展达到了顶峰,音乐作品多以较为完整的和声体系和完善的曲式、复调呈现[3]。而标题音乐就以鲜明的标题构思、文学性的审美内涵打响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号角。所以,古典主义时期标题音乐的本质特点必须是有文字的说明,并且文字成为音乐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文字的说明也并不是修饰与摆设的作用,它能够将人们从行云流水的曲调中拉入音乐家的思想框架,感受音乐家的创作内涵和情感流露,为音乐家和听众之间搭建灵魂共鸣的桥梁。

2、古典主义时期标题音乐的美学功能

古典主义时期的标题音乐多表现为曲式结构,受内容所定,无固定模式。例如韦伯的圆舞曲作品《邀舞》,整体构思极赋生活气息,描绘了绅士邀请女伴共舞的欢聚场景,以社会风俗融合音乐曲调,整个音乐作品清新而又富于表现力。

又如汉斯力克1854年所发表的《论音乐美》中提到的,标题音乐与绝对音乐的区别在于美的倾向的不同[4]。标题音乐更注重在形式美的基础上展现情感美。而情感美是建立在人们理性思维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音乐人文内涵的赋予,而抒发音乐家的感性情感。

二、古典主义时期标题音乐作品的解读与视觉化得基调营造

俄国作曲家格林卡曾经说过:“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不过是把它变成了曲子”。因此,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解讀,每一个音乐作品都值得被深入领悟。以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为例,他曾经说过:“周围树上的金翅鸟、鹑鸟、夜莺和杜鹃都是和我一起创作的”,可见他是多么地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而《田园交响曲》是在贝多芬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的,是他所创作的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它以溪畔小景、民间生活为创作依托,借情于景,寄景于乐,表达人对自然的依恋之情,而不仅是单纯地描绘自然景色。

这种宁静安逸、朴实无华的音乐调性为视觉化的基调营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决定了视觉设计的主题设定。当标题音乐融入视觉展示之中,一系列巧妙的音乐刻画将人们引进田园之中,仿佛微风拂面,阵阵花香,让人陶醉不已。这使得整个音乐作品更具艺术美,给人极具盛宴的视觉化享受。

三、标题音乐与视觉艺术的共通与转化

1、音乐元素与视觉元素的提取与融合

(1)主题与情感

在视觉化设计中,场景的布置、灯光的辉映以及表演者的服装样式等都应遵循视觉设计的主题性,以音乐旋律为载体,利用外部视觉表现向观众传达表演的意图,以此来表现音乐作品从听觉到视觉的情感呼应过程。就如运用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营造歌剧视觉作品,自然静谧的主题设定与热爱生活的情感推演将人们带入特定的视听环节,五个乐章的跌宕起伏,让人们快速地融入角色之中,犹如身临其境,聆听贝多芬的情感演绎。

又如行为艺术的设计中,通过肢体的调动,来呼应音乐作品中的律动,由此推动标题音乐的情节发展。这整体性的表演在主题展现中不仅可以烘托音乐作品的基调,还可以为人物的情绪变化铺垫,为视觉空间的设计营造特有的氛围。

(2)律动与构图

音乐作品中最能引入情绪的就是节奏感,通过音调的律动,结合视觉的捕捉,把观众代入情节之中。抑扬顿挫的音乐节点,配合视觉灯光的捕捉来表达故事的转折与高潮,从而吸引观众的聚焦点,推动情节的演绎,这就是音乐作品视觉化中律动与构图的元素提取和融合的重要性。

2、音乐作品视觉化的表现手法

(1)色彩呼应

色彩构成可以产生音乐的抽象美,它的物理刺激能够直接导致人的视觉心理变化,人们可以把听到的音乐,通过感悟、联想,创造性地建立色彩环境。因此色彩的应用是标题音乐视觉化表现的方法之一[5]。例如,用高纯度的颜色表现跳动的音符,或者用持续低饱和度的颜色表现沉闷的男低音。通过音乐音色和力度强弱的变化与视觉色彩纯度和明暗变化的结合,表现标题音乐视觉化的节奏感。

(2)线性应用

在标题音乐的视觉设计中,也可以运用点线面的组合,构成音律的节奏变化。可以用点表示跳动的音符;用线表示连续在运动的一个音节;用面表示整体或奔放或浪漫的乐曲。由此,通过大小形态随着音响高低变化而变化的色点呼应音乐中跳动的音符,通过浑厚的线性表达音乐中的持续中低音,通过色块的演化营造浪漫或者神秘的音乐氛围等。

四、结语

本文仅限于篇幅,仅就古典主义时期标题音乐视觉化研究而展开了一些论述。通过对标题音乐的解读和视觉化基调的营造、对音乐元素和视觉元素的提取与融合以及视觉化表现手法等方面,探索音乐视觉化的设计表达和价值体现,最终在视觉设计中寻求古典主义时期标题音乐创作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晓冰.浅析标题音乐的演进[J].音乐时空,2013(01):109.

[2]王娅.柏辽兹和李斯特标题音乐观的异同[J].大舞台,2014(05):151-152.

[3]张富泽.浅谈标题音乐的本质特点及其审美内涵[J].音乐时空,2014(02):153-154.

[4]高传功. 中国传统音乐标题性思维的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5]朱吉虹.音乐元素在视觉艺术作品中的应用方法探讨 [J].新西部,2010,(22):135.

作者简介:陈静,1996年10月出生,女,汉族,福建莆田人,西安美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