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纪录片摄制组同样存在制片的角色,他不仅仅是宏观意义上的管理者,更是具体承担了整个摄制组的管理创作。在参与节目内容创作,确定外景地点,审核布景设计的同时也要对影片的政治思想和拍摄进程负责。本文以毕业创作纪录片《缅栀子》为研究对象,对其制片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给予他人在纪录片的制片工作中有一些帮助。
关键字:制片工作 纪录片
一、提出观点:在纪录片制作中,制片工作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校学习期间,影视制片工作相对于摄像和后期剪辑,并没有受到同学们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因为纪录片拍摄工作中经常出现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以至于计划经常被打乱,制片工作也就不了了之。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和解决拍摄中的突发情况发现的问题,我认为纪录片拍摄组的制片工作也同样十分重要,它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整合拍摄计划,节约经费,减少沟通成本,也有利于拍摄计划更加顺利的进行。在纪录片创作和拍摄过程中,制片管理除了我们所理解的管理工作以外,也要为整个剧组的创作管理工作负责。在确定外景地点和把握拍摄进度上也有很大的作用
二、田野调查时期
(一)田野调查走访工作和前期制片工作具体内容
在纪录片的拍摄中,田野调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主要是为了找寻拍摄题材和观察被拍摄者的日常,整理小部分拍摄素材作为讨论材料。对于制片来说,田野工作同样是很重要的一环,制片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田野调查期间走访被拍摄者的生活环境。在第一次的田野调查中,我们来到了德宏芒市的芒蚌村,这是一个以温泉闻名的傣族村寨。为期一周的田野调查中,我们参观了芒蚌村的生态农业和教育系统,也领略了傣族最盛大的泼水节。最终我们小组决定以傣族的孩子们作为自己的拍摄对象,完成这次的拍摄工作。
在我们的小组讨论会上,我们确定了这次主要的被拍摄对象,小华。他是一个八岁的傣族少年一家三代生活在一个大房子里。我们前期的走访工作完全围绕着他的家庭和生活展开。期间,我们首先跟拍了他的日常生活,研究了他平时经常去的一些地点,确定了他的生活作息和活动轨迹;其次我们也拜访了他的家庭,观察了他和长辈以及姐姐的交流方式;最后我们去到了他的学校,采访了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幸运的是,他的一位老师是我们的师哥,在后续的拍摄和采访过程中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拍摄开始前,我们采取表格形式整理了小华和朋友们的关系以及日常轨迹,确定出了“家里,学校,村子”三个场景作为我们的主要拍摄场地。又将他和他的三位各具特色的朋友“老大”(李埃旺)“国庆”“德信”作为拍摄时观察的重中之重,为我们日后理清影片主旨提供了便利。学校的生活虽然很有规律,但是作为一个99%都是傣族孩子的边境村寨小学,我们决定还是要拍摄出具有民族风情感觉的学校。在听取了指导老师和小学校老师的建议以及实地体验了学校课程以后,我们决定以小学中的傣语教育作为一个观察点,试图反映出边境教育问题和民族自身文化对于一代人乃至于整个地区和民族发展的影响。这个观察点也成为了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观察孩子们和村子的一个启发点。虽然这一开始只是一个实践周的小小尝试,但是也正是因为我们前期对于制片环节的重视,才能在日后决定把这个作品作为我们的毕业主题时,可以很有条理的整理出我们自己需要的观点和素材,保持了和当地人的良好沟通,日后的拍摄工作才能有序进行。
(二)结合文献与没有做制片工作的摄制组做出对比
之前,我们曾经对于制片工作的理解有所偏差,认为制片属于后勤工作且只存在于剧情片和电视栏目中。以至于这个职位长期空缺,导致组内经费管理不够明确,与被拍摄对象的沟通成本直线上升,对于拍摄内容主体把握不清晰,以至于会出现中途更换主题的情况。这些情况对于摄制组和影片本身都是是很不利的。然而我们之前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才会在拍摄之余又给自己和小组增添了许多负担。
三、正式拍摄时期
(一)拍摄期间制片工作内容
在正式拍摄期间,因为前期的田野调查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加上对于制片工作的重视。我们提早就确定好了场地人物,以及最重要的——提前了解了村寨和学校最近即将举办什么样的活动。到达拍摄地点后,严格按照安排的时间表进行作息,又会根据现场的拍摄进行灵活地调整,所以时间安排还算充裕,并没有浪费在寻找合适的拍摄地点和事件上。还有前期和相关老师家长以及村民的良好沟通,大家都十分配合我们的拍摄工作。这在之前的作业中是很少遇到的情况,那时我们每次拍摄都会或多或少的遇见一些阻挠和不配合的情况。这次由于前期制片工作,也就比避免了许多麻烦。
(二)突发状况时,制片的处理和解决
芒市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雨水十分充沛。我们的第二次拍摄工作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气候的无常变化。六月份的芒蚌已经进入了盛夏,天气炎热,蚊虫四处出没。我们第二次来到芒市时,整个云南都在多雨的气候中。芒蚌四面环山加上植被茂密,空气中的湿度极大,加上晴天的高温,就算不拿拍摄设备也像蒸桑拿一样。更不用说时不时就会下起的瓢泼大雨,为我们的拍摄和对机器的保护都是不小的挑战。在拍摄学校的旧操场即将翻新镜头时,天边突然传来了雷声,天也变得十分阴沉。可是校舍的翻新也是我们当时拍摄中的一个重点,组员们也不愿意轻易放弃这个机会,因为校长跟我们说这个场地过两天就会被彻底的拆除了。出于对机器的保护和对画面质量的负责,我还是决定放弃这个拍摄机会。改为从学校的顶楼俯视整个校园,而操场的改变也改为老师们采访口述。虽然这段视频和采访最后没有进入到我们的正片,但是因为这次机位和采访形式的改变,我们拍摄到了孩子们雨中放学打闹的场景,也拍到了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们。学校的俯瞰图更加完整的展现了这个边境小学的全貌,比我们之前的拍摄方案要好得多。更加令人惊喜的是,老师们的采访比校长一个人的介绍更加生动,让我们可以更加多方位多角度的去看到这个地方一代代小朋友们的变化,让我们的眼光不再拘泥于小华这几个孩子身上,而是更加宏观的看到整个芒蚌小学,芒蚌村的成长。
四、從毕业作品的创作展开对自身的职位进行总结和反思
最初我认为制片工作只是一个名头,我们的实际工作还是应该在轮流拍摄和剪辑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认为制片工作不仅仅是个头衔,而是一个实实在在,需要“内外兼修”的工作。“当一个制片主任做到‘内外兼修敢于担当’时,他必然会使摄制组所有人产生强大的向心力,这就容易形成剧组的良性运转,制片主任就能自如的安排和调配好制片班子的工作,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成一个和谐高效的创作团队,确保精品力作的完成”我们应该把握住组内仅有且珍贵的资源,好好整合后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不应该小瞧任何一个职位的左右,他们身后可以产出的价值都是巨大的,只有好好把握手中的资源进行最优整合,我们才能更加容易的获得成功。
作者简介:姓名:陈瑞颖;出生年份:1997 性别:女;民族:汉 籍贯:山东东营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纪录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