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春
1976年,12岁的我小学毕业,扛着自带的板凳离开了校园,从此成为了一名辍学少年。那时候,一般人家子女都比较多,生活普遍艰难,加上城里的孩子一旦读了中学就成了“知识青年”,按政策必须下放到农村接受“再教育”。所以人们普遍认为,不如让孩子识得几个眼前字就下来做家务,或找个临时工挣钱养家糊口。
那时,我家四代同堂,十多口人挤在四小间面积总共只有四十多平方米的老旧公有瓦房内。我家兄妹五個,我排行最小,最高的文化程度是初中。那时候,我也认为读不读书也没多大区别,也就辍学回家,学会了烧茶煮饭、缝补浆洗,帮姐姐带孩子……
现在回过头去想想,那时候自己实在是太年幼无知,太冲动了!耽误了三年应该读书的大好时光,实在是可惜!幸亏时隔不久,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城乡,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特别是高考制度的恢复,更激发了人们读书求知的欲望。渐渐地,我也萌生了“要上学读书”的念头,并且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尽管父亲起初不太情愿失去我这个做家务的帮手,舍不得几元钱的学杂费,但为了不耽误我的前程,还是四处托人,将我插入当时隶属于城郊乡的城南小学五年级读书,开始了我人生的新起点。
复学后几年,我分别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小学升初中、初二升初三、初三升高中的入学考试,1985年我高中毕业于淮安二中。当时教育改革正加快步伐,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的师资力量特别紧缺,我非常酷爱教师职业,于是毅然放弃了其他升学、就业的机会,报考了教育部门的“初中教师培训班”。经过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季桥中学,走上了教育岗位,从事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在季中11年,我不仅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教学成果、加入了党组织,而且通过全国成人高考,接受了中文专科师范高等教育。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高中教育。由于高中学校扩招,师资力量紧缺,1997年8月,我又幸运地被调入曾经就读初高中的母校——淮安二中任教高中语文。
在后来的24年里,更名为“楚州中学”的淮安二中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并且有了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教育发展进入新时期,政府投入14个亿、占地约285亩、位处楚州大道东侧的在建新校区将力创苏北一流高中。在楚中的24年是我事业的鼎盛期,我不仅获得过区政府表彰的优秀班主任,市师德标兵,区道德模范、最美教师、优秀教师、优秀备课组长、学科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而且通过网络远程教育取得了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学历,顺利获评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
在读书接受教育这方面,我是兄妹中最幸运的一个,不能不说这是党和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给我带来的机遇,真真切切地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这40多年走过的从辍学少年到中学高级教师的人生历程,使我深深地认识到,没有党和政府的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飞跃发展,就不会有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善,就更不会有我终生奉献人民教育事业的今天!
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我相信,因为读书,未来还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我。
(作者系安徽省淮安市楚州中学老师)
责编:马京京